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黑泽明逝世20周年 拍完《罗生门》不久,我自己也遭遇了罗生门

作者:劉啟豪

視覺設計:大西

1998年9月6日, 黑澤明因腦中風在東京逝世, 到今天已經是整整20年了。

黑澤明一生執導了30多部電影, 被稱作“電影天皇”, 三大電影節的最高獎他全都拿過, 1990年, 奧斯卡頒給他終身成就獎, 他成為第一個獲得這項榮譽的亞洲人.


|1990年, 黑澤明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他的左邊是喬治·盧卡斯, 右邊是斯皮爾伯格

黑澤明根據歐美的電影創作方法再創造地改編了莎士比亞的戲劇, 同時又按照日本藝術創作技巧成功地描寫了歐洲式的強烈個人主義的人物形象, 賦予古裝戲中早已定型的東方武士以西方式的自由閑適的形象。

他既重新解釋了歐美的電影創作方法, 又使日本古老的傳統藝術得以再生。


|改編自莎劇《李爾王》的《亂》中極為磅礴和悲憫的構圖

世界上一大批著名導演在積淀過程中都吸收了他的養分, 斯皮爾伯格稱他為“電影界的莎士比亞”;《教父》的導演科波拉說, 如果能跟黑澤明一起拍電影, 他寧愿當一個助理;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系列里一高一瘦的兩個機器人C-3PO和R2-D2靈感就來自黑澤明的作品《戰國英豪》中的兩個農民搭檔。


|《戰國英豪》中的農民于《星球大戰》系列里的機器人

或許是他的電影動輒三個小時起, 或許是武士道在今天已經顯得過時, 在專業電影研究領域內黑澤明是必修中的必修,

普通人雖聞其大名, 大多數卻對其敬而遠之。

想要了解黑澤明, 《羅生門》是一個極為適宜的起點。 這部電影讓羅生門成為人為了掩飾自己各說各話的代稱, 開啟了“羅生門式”的電影敘事。 上映時引發熱議, 讓觀眾對人性失去信心的《完美陌生人》以及《彗星來的那一夜》都承接了這種風格。


|科幻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人與人之間的猜忌與欺騙十分精到

了解這部影片問世前后的種種軼事, 有助于我們深入體會人性虛飾遮掩的本質, 也有助于理解黑澤明的電影之路。

《羅生門》的故事故事主體其實非常簡單, 武士帶著妻子路過荒山, 遇到強盜多襄丸, 多襄丸覬覦妻子的美貌, 綁架了武士, 強奸了妻子, 最后樵夫意外在竹林中發現了武士的尸體。


|多襄丸與武士

但在糾察署中, 每個人提供的證詞卻各不相同。 強盜對行兇供認不諱, 卻把自己描繪得英勇善戰, 快意恩仇;女人深受貞節的束縛, 控訴丈夫的無能及冷漠;武士的亡魂托巫女之口, 斥責妻子放蕩的背叛。

旁觀了整場事件的樵夫在羅生門下說出了事實的真相, 可即使是他也隱瞞了自己在其中所犯的惡……


|和尚, 乞丐和樵夫在羅生門下敘述這個故事

《羅生門》絕對可以算是黑澤明最重要的幾部作品之一, 他靠這部電影奪下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數項國際大獎, 從此聞名世界影壇。 不過, 《羅生門》這部電影從立項到跟觀眾見面, 一路可謂風波不斷。 更讓人唏噓的是,

剛拍完《羅生門》不久, 黑澤明自己也遭遇了“羅生門”

1950年, 黑澤明在松竹公司拍了《丑聞》, 之前合作過一次的大映(《靜靜的決斗》)邀請他再拍一部電影。 黑澤明左思右想, 想到伊丹萬作導演門下一個叫橋本忍的弟子根據芥川龍之介小說《竹林中》改編的劇本。 (后來橋本忍繼續跟黑澤明合作, 《生之欲》《七武士》《蜘蛛巢城》的劇本都是他們一起寫的)


|橋本忍(1918.4.18 - 2018.7.19)

這個劇本寫得非常好, 但從體量上來說不足以拍成一部電影。 兩人商談后, 黑澤明決定將《羅生門》作為故事背景加入其中。 因此電影雖名為《羅生門》, 故事的主要線索卻是《竹林中》那個人人為了掩飾自己的不堪對兇殺案各執一詞的故事。 除了樵夫, 乞丐和和尚三人敘述故事的地點是在羅生門外,

只有結尾處乞丐瘋搶嬰兒衣物的一幕能看到《羅生門》小說的情節。 兩篇小說都是以鋒利的手術刀將人性中最深邃復雜的部分剖出來給人看, 可以說這個改編聰明至極。


|樵夫帶走嬰兒, 黑澤明留下一個“光明的尾巴”

不過, 黑澤明的理念在當時的日本太過超前, 大映公司給他安排的三個副導演沒有一個看懂了劇本, 要求黑澤明給他們解釋。

黑澤明說:“人對于自己的事不說實話, 談他自己的事的時候, 不可能不加虛飾。 這個劇本描寫的就是不加虛飾就活不下去的人的本性。 甚至可以這樣說, 人即使死了他也不放棄虛飾, 可見人的罪孽如何之深。 這是一幅描繪人與生俱來的罪孽, 人難以更改的本性, 展示人的利己心的奇妙的畫卷。諸位說仍然不懂這個劇本,因為它描寫的是人心最不可理解的。如果把焦點集中在人心之不可理解這一點來讀它,那么,我以為就容易理解這個劇本了。”

但還是有一個副導演沒有理解,黑澤明后來只有請他另謀高就……

在光明寺的森林拍攝外景時,如果趕上太陽光線不合乎理想,劇組會連個招呼也不打就把樹伐倒。寺里的和尚開始時對此相當生氣,后來卻漸漸理解,還主動地指揮劇組伐樹。

光明寺的外景拍完后,黑澤明到和尚那里去辭行。和尚十分感慨地對他說:“老實說,開頭我認為,你們砍寺院的樹就等于砍我們的面子,所以我大為吃驚。不過沒過多久,我被你們這種認認真真的工作精神吸引住了。看到了你們把盡可能讓觀眾看到好作品作為牢固的信念,忘我地工作。我以前不知道,電影是這樣努力的結晶。啊,使我深為感動。”

說完,和尚將一把折扇放在黑澤明面前,那折扇上寫著“益眾生”三個字。

拍完《羅生門》之后,黑澤明給松竹拍了根據陀思妥耶夫斯基原著改編的《白癡》,《白癡》得到的評價非常差,他與松竹首腦發生沖突,大映本來請他再拍一部,《白癡》上映后也立刻取消了拍攝計劃。黑澤明實際上落入了低潮期,《羅生門》獲金獅獎才讓他挽回聲譽。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日本經歷了二戰,社會正處于全盤西化的過程中,國民對于本國文化喪失了自信心,因此《羅生門》雖然獲獎,日本評論家卻說這兩個獎(金獅獎與奧斯卡獎)不過是評獎者出于對東洋式的異國情調好奇的結果。

|1965年,《紅胡子》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黑澤明(左)與三船敏郎在威尼斯

《羅生門》電影的主要舞臺是在大森林里,黑澤明想要用錯綜復雜的光影表現背景中蠕動的人們奇妙的心理活動,因此森林中的光與影就成了整個作品的重要基調,怎樣抓住制造光與影的太陽就成了問題。

攝影機對著太陽拍,現在算不了什么稀奇,然而當時這還是電影攝影的一項禁忌。那時甚至有人想過,太陽光通過鏡頭聚焦于膠片,有燒壞膠片的危險。黑澤明的攝影師宮川勇敢地挑戰了禁忌,開頭樵夫在森林中奔跑的一場戲,攝影機展示了森林的光與影的世界,以及人的心走向迷途之中的過程,畫面十分出色,這個鏡頭被威尼斯電影節稱之為“攝影機初進森林”


|《羅生門》中直射而來的太陽光

電視臺播放這部作品時,同時還播放了采訪這部作品出品公司經理的錄像。這個經理在拍攝過程中對黑澤明百般刁難,看了樣片之后甚至大發脾氣,說自己完全不明白影片企圖要說明什么問題,甚至把贊成和主持拍攝這部影片的董事和制片人降了職。可是電視臺記者采訪他時,他卻說,一切都是由于他的推動才拍攝成這部作品。甚至還說,電影過去都是背著太陽拍,這是常識范圍之內的事,這部作品對著太陽拍攝的主意是他提出的,自始至終也沒提黑澤明和攝影師宮川的名字。

在電視前看到這段采訪的黑澤明禁不住啞然失笑,心想,這才是真正的《羅生門》。

| 微風撩起了馬背上女人的面紗,吹起了她輕柔的裙擺,看到武士之妻美麗的腳踝而震驚的強盜多襄丸,“僅僅是一陣微風。如果沒有那陣微風,也許那個男人就不會死。”

在撰寫自己自傳的過程中,黑澤明想到這件事。人總是本能般地美化自己,那他是不是也在回憶的過程中美化了丑陋的東西呢?所以他不愿意恥笑那個經理,而意識到人如實談論自己這件事實在太難,他也不得不停止了寫作。自傳雖然寫于1978年(那時黑澤明已經六十八歲,拍攝《羅生門》時才四十歲),但就寫到《羅生門》為止。

黑澤明對讀者說:“《羅生門》以后的我,從《羅生門》以后我的作品中的人物去認識,我認為這樣最自然,也最合適。”

日本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在深山里,有一種特別的蛤蟆,它和同類相比,不僅外表更丑,而且還多長了幾條腿。人們抓到它后,將其放在鏡前或玻璃箱內,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外表,不禁嚇出一身油。這種油,也是民間用來治療燒傷燙傷的珍貴藥材。

黑澤明給自己的自傳所起的名字,就叫做《蛤蟆的油》。


|《蛤蟆的油》,南海出版社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展示人的利己心的奇妙的畫卷。諸位說仍然不懂這個劇本,因為它描寫的是人心最不可理解的。如果把焦點集中在人心之不可理解這一點來讀它,那么,我以為就容易理解這個劇本了。”

但還是有一個副導演沒有理解,黑澤明后來只有請他另謀高就……

在光明寺的森林拍攝外景時,如果趕上太陽光線不合乎理想,劇組會連個招呼也不打就把樹伐倒。寺里的和尚開始時對此相當生氣,后來卻漸漸理解,還主動地指揮劇組伐樹。

光明寺的外景拍完后,黑澤明到和尚那里去辭行。和尚十分感慨地對他說:“老實說,開頭我認為,你們砍寺院的樹就等于砍我們的面子,所以我大為吃驚。不過沒過多久,我被你們這種認認真真的工作精神吸引住了。看到了你們把盡可能讓觀眾看到好作品作為牢固的信念,忘我地工作。我以前不知道,電影是這樣努力的結晶。啊,使我深為感動。”

說完,和尚將一把折扇放在黑澤明面前,那折扇上寫著“益眾生”三個字。

拍完《羅生門》之后,黑澤明給松竹拍了根據陀思妥耶夫斯基原著改編的《白癡》,《白癡》得到的評價非常差,他與松竹首腦發生沖突,大映本來請他再拍一部,《白癡》上映后也立刻取消了拍攝計劃。黑澤明實際上落入了低潮期,《羅生門》獲金獅獎才讓他挽回聲譽。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日本經歷了二戰,社會正處于全盤西化的過程中,國民對于本國文化喪失了自信心,因此《羅生門》雖然獲獎,日本評論家卻說這兩個獎(金獅獎與奧斯卡獎)不過是評獎者出于對東洋式的異國情調好奇的結果。

|1965年,《紅胡子》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黑澤明(左)與三船敏郎在威尼斯

《羅生門》電影的主要舞臺是在大森林里,黑澤明想要用錯綜復雜的光影表現背景中蠕動的人們奇妙的心理活動,因此森林中的光與影就成了整個作品的重要基調,怎樣抓住制造光與影的太陽就成了問題。

攝影機對著太陽拍,現在算不了什么稀奇,然而當時這還是電影攝影的一項禁忌。那時甚至有人想過,太陽光通過鏡頭聚焦于膠片,有燒壞膠片的危險。黑澤明的攝影師宮川勇敢地挑戰了禁忌,開頭樵夫在森林中奔跑的一場戲,攝影機展示了森林的光與影的世界,以及人的心走向迷途之中的過程,畫面十分出色,這個鏡頭被威尼斯電影節稱之為“攝影機初進森林”


|《羅生門》中直射而來的太陽光

電視臺播放這部作品時,同時還播放了采訪這部作品出品公司經理的錄像。這個經理在拍攝過程中對黑澤明百般刁難,看了樣片之后甚至大發脾氣,說自己完全不明白影片企圖要說明什么問題,甚至把贊成和主持拍攝這部影片的董事和制片人降了職。可是電視臺記者采訪他時,他卻說,一切都是由于他的推動才拍攝成這部作品。甚至還說,電影過去都是背著太陽拍,這是常識范圍之內的事,這部作品對著太陽拍攝的主意是他提出的,自始至終也沒提黑澤明和攝影師宮川的名字。

在電視前看到這段采訪的黑澤明禁不住啞然失笑,心想,這才是真正的《羅生門》。

| 微風撩起了馬背上女人的面紗,吹起了她輕柔的裙擺,看到武士之妻美麗的腳踝而震驚的強盜多襄丸,“僅僅是一陣微風。如果沒有那陣微風,也許那個男人就不會死。”

在撰寫自己自傳的過程中,黑澤明想到這件事。人總是本能般地美化自己,那他是不是也在回憶的過程中美化了丑陋的東西呢?所以他不愿意恥笑那個經理,而意識到人如實談論自己這件事實在太難,他也不得不停止了寫作。自傳雖然寫于1978年(那時黑澤明已經六十八歲,拍攝《羅生門》時才四十歲),但就寫到《羅生門》為止。

黑澤明對讀者說:“《羅生門》以后的我,從《羅生門》以后我的作品中的人物去認識,我認為這樣最自然,也最合適。”

日本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在深山里,有一種特別的蛤蟆,它和同類相比,不僅外表更丑,而且還多長了幾條腿。人們抓到它后,將其放在鏡前或玻璃箱內,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外表,不禁嚇出一身油。這種油,也是民間用來治療燒傷燙傷的珍貴藥材。

黑澤明給自己的自傳所起的名字,就叫做《蛤蟆的油》。


|《蛤蟆的油》,南海出版社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