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寵物»正文

7旬爷爷写包袱给祖人“寄钱” 6岁孙女:干嘛不用手机转账

“爺爺您在干嘛?““我在寫包袱, 準備給咱們的祖人寄錢呢””這么寫多麻煩呀, 為什么不用手機轉賬, 那多簡單, 我看爸爸打工給錢媽媽都是用手機轉賬的 ”“我孫女真聰明, 但祖人沒有手機呀”快要農歷七月半了, 在湖北陽新楓林鎮樟橋村70多歲的老人正在屋子里寫包袱, 孫女和老人的一段對話叫人忍禁不禁, 老人有著嚴肅的儀式感, 而6歲的孫女卻并不懂得七月半的來歷和特別含義。

農歷七月半是傳統的中元節, 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一起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各地有放河燈、燒紙錠等習俗, 在湖北最流行的恐怕要數燒包袱了,

燒包袱時認為火燒得越旺遠好, 所以一般都會撿些枯樹枝或是墊些報紙干草之類來助推火勢。

燒包袱其實是一種敬祖的習俗, 是活著的人趁鬼門大開的日子給先亡宗親送冥資, 以備陰間生活所需。 送的方式, 就像陽間給親朋好友寄信一樣, 先將冥資(即紙錢)折疊好, 再用白紙包上(白紙包起著當信封作用), 然后再在信封上寫下“地址”, 據說燒了后自己的先祖宗親就會收到, 這位老人已經88了, 家里的包袱一直是他戴著老花鏡親自寫, 他很擔心自己走后兒孫們是否還會有這一套老傳統。

除了燒冥幣紙錢外, 后人們希望先祖們能在陰間地府過得更好, 七月半的祭品也與時俱進、豐富多彩,

后人們按照自己現實生活進行設想, 于是還會燒上金元寶、小轎車、豪華別墅, 有的更搞笑還會燒掉美女送給那邊的先人, 只是不知道他們是否能悉數收到。

人們焚燒包袱的地點各地不一, 有的在家附近, 有的在寺廟, 還有的在墳前。 日期一般在農歷七月十二、十三兩日, 如果家中有新亡不滿一年的, 則在七月十四日, 而時間一般選在下午四點以后。 除了焚香燒紙, 人們也還會辦上酒菜米飯進行敬供。

七月半祭祖習俗本與農業種植有關, 中國是一個傳統農業國家, 我們的很多民間習俗都來源于農耕生活。 七月原是小秋, 有若干農作物成熟, 古人講究孝道, 用新米等祭供, 向祖先報告秋天的收成, 而報告的時間據記載就是中元左右的時間,

正如我們新設立的“豐收節”, 只是后來中元節報告收成的這一層意思慢慢消退, 但祭祀祖人的習俗還是沿襲至今。

在以前中元節遠比七夕、清明熱鬧, 人們傳承著以家為單位的祭祖習俗, 后來被認為是封建迷信, 逐漸邊緣化, 但其實中元節祭祖只是后人們對先人們表達的哀思, 希望他們在天堂一切都好。

傳說中元節這一天地宮會打開地獄之門, 已故祖先可以回家團圓, 因此又稱鬼節, 民間會設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 也會燒紙點燈為亡者照亮回家之路, 公路邊到處是人們焚香燒紙留下的火堆, 行人極少, 夜色里充滿神秘的香紙味道。 你知道這個習俗嗎, 你那又是怎樣過這個節的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