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弄潮儿:一张网络流行图 直面社会两极分化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 騰訊圖片《鵝眼》欄目推出“人人都是弄潮兒”系列圖片策劃, 講述經典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撫今追昔, 一張張生動影像見證40年改革開放給人們生活和思維觀念帶來的巨大變化。

本文原題:童年 攝影:周國強

這是一張過去在天涯、貓撲等BBS社區廣為流傳的一張照片, 照片上一位背著孩子的婦女正在給一個男童擦鞋, 男童背后是衣著光鮮的媽媽。

有人說, 一幅好的照片要見物更要見人, 不僅要表現人的活動, 還要表現人所處的環境、動態和特有的情感;不僅要表現一般的、抽象的人,

還要表現特定的、具體的人, 才會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 ?

《童年》是我1994年2月28日, 在武漢漢陽鐘家村的街頭拍攝的。 當日, 四川萬縣農村23歲的蒲秀芳, 背著自己1歲3個月正熟睡的兒子, 在武漢漢陽鐘家村街頭, 給一個城里的小男孩擦鞋。 ?

1994年2月28日, 我到漢陽動物園拍攝新聞照片后, 在回報社的路上, 看到一位農村婦女身背著一個正熟睡的孩子, 正在給一個男青年擦皮鞋。 我與文字記者在一旁等了一會, 只見一個城里的小男孩, 走到擦鞋攤前, 自己就坐到凳子上, 讓人給他擦旅游鞋, 小男孩的母親手戴著3枚金戒指, 面帶微笑站在看著。 ?

《童年》記載了在經濟改革大潮中, 人人都要面對的市場經濟和各自生活道路的現實。 不同的人對這幅作品的思想內涵有不同的看法,

同時會對作品的社會意義和價值產生不同的認識和聯想。 ?

通過這幅攝影作品, 人們一是可以從城里母子身上, 看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從農村母子的身上, 可以了解到他們雖然生活艱辛, 畢竟走出了農村, 有了謀生的手段;三是今后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 一下擺道了我們面前。 怎樣使人們在追求物質文明的同時, 也追求精神文明。 在合理拉開收入差距的同時, 又要防止兩極分化和縮小城鄉差別, 走共同富裕之路。 ?

《童年》發表后, 不僅獲1995年第14屆全國新聞攝影作品評選銀牌獎;還獲得1996年中國第三屆攝影藝術節“中國攝影藝術精品展”三等獎。 而且在網上長期流傳, 不少網民看到這幅照片后都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所以說, 哪怕是在我們身邊的街拍, 只要你用心去發現、去等待, 您就會有好的收獲!

自從1990年當上攝影記者以后, 我學習了中國一批優秀的紀實攝影家王文瀾、朱憲民、侯登科、解海龍、雍和、于得水、黑明等人的紀實作品, 包括荷賽、華賽不少經典照片。 在組照、專題和單張之間, 給人留下強烈印象的、我最喜歡的, 往往還是那些經典的單張的照片, 包括不少街拍照片。


1937年5月12日, 倫敦特拉法加廣場, 喬治六世加冕典禮。 布勒松/攝影

在我開始學攝影的時候, 曾在武漢展覽館看過卡蒂埃·布勒松的展覽, 其中有一張照片給我留下深刻印象:1937年5月12日, 布列松在倫敦拍攝喬治六世(現任英國君主伊麗莎白女王的父親)加冕典禮時,

他沒有選擇去拍攝加冕進行時的盛況, 而是將注意力轉向了參加典禮的普通人物。 為了不錯過喬治六世的加冕儀式任何一個部分, 人們在特拉法加廣場等了一宿, 有的人睡在長凳上, 有的蜷縮在報紙上。 次日早上, 一個疲倦的人睡在紙堆中還沒醒來看他守了一宿的加冕典禮!報紙堆中睡得正酣者, 與臺上正翹首觀望的群眾, 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 這畫面幽默又耐人尋味。

因此, 在我看來, 新聞、紀實攝影最大的難度, 還是抓拍那些真實、經典的單張照片。

作者簡介:

周國強, 1955年5月出生, 湖北荊州沙市人, 原武漢晚報圖片總監,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 武漢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武漢大學攝影班客座教授。 曾獲中國攝影藝術個人成就最高獎——“金像獎”, 人民攝影“金鏡頭”年度杰出攝影記者, 中國晚報十杰攝影記者, 美國國家地理中國賽區攝影大賽一等獎和奧賽金獎、華賽獎和中國新聞獎, 中國文聯、中國攝影家協會表彰的“德藝雙馨攝影師”等稱號, 多幅作品在全國和國際攝影比賽中獲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