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从土耳其到中国,近代以来俄国的海军强国梦究竟怎么了?

【本文為騰訊獨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文|逆北

新艦下水, 前景幾何?

2018年6月20日, 俄國目前最大型登陸艦“伊萬·格連”號, 在加里寧格勒的“琥珀”造船廠舉行入役儀式。 這一天, 碼頭上人頭攢動, 歡聲雷動。


(“伊萬·格連”號登陸艦)

據俄國官方人員透露, 此艘登陸艇的下手, 僅僅是一個開始。 因為這之后, 在俄國海軍艦艇部隊內部, 將會掀起一股全面升級換代的颶風。

這股颶風能引起多大的反響, 筆者并不敢打保票。 因為一方面, 海軍建設已經成為了大部分國家的共識, 俄國的海軍在進步, 其他國家也在發展, 所以這種競爭所帶來的壓力,

本身就是難以翻越的一座高山。

另一方面, 步入21世紀以來, 俄國國內經濟雖有一定發展, 但在財政支出上依然是捉襟見肘。 而且。 同導彈部隊相比, 俄國海軍方面得到的資金, 無異于杯水車薪。 僅僅是這艘“伊萬·格連”號登陸艇, 都是1998年就已開始建設的艦船, 俄國海軍的被動狀態, 顯然不是一艘登陸艇下水便可輕易扭轉的。

不過, 同大量因資金等問題而被暫停生產的項目相比, 伊萬·格連”依然是幸運的。 他的加入, 畢竟給俄海軍帶來了一絲生機。 進而言之, 不少俄國人又總是愿將這一進步同他們的情感聯系在一起。 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呢?

這是俄國人的海洋強軍夢。 眾所周知, 在歷史上, 俄國都是以陸上強國的面貌而呈現在世人面前的,

俄國因海洋而知名的例子似乎并不多。

俄國覬覦海洋——南北并舉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如果這樣想就錯了。 俄國對于海洋的雄心是有著悠久的歷史的。 從彼得一世改革時算起, 俄國便開始了他邁向海洋的強國夢想。 為了體現自己對海軍的重視, 即位不久的彼得一世, 不僅調撥了大量的資金投入到海軍方面, 自己還親自跑到荷蘭參與了造船的全過程。


(彼得一世)

當積累了足夠的實力后, 彼得便發動了對瑞典的戰爭, 并成功的獲得了圣彼得堡這樣一個難得的出海口。

俄國的海洋強國夢是南北并舉的。 他們除在北方跟瑞典爭奪出海口外, 在南方, 俄軍也傾巢出動, 對當時盤踞在亞歐非交錯地帶的奧斯曼土耳其實施攻擊。

俄國人希望獲取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通行權, 甚至還希望將伊斯坦布爾作為帝國的一個都城(葉卡捷琳娜女皇語)。 可是, 英法敏銳的嗅到了俄國的這一行動, 并在克里木戰爭中挫敗了他南下的野心。

克里木戰敗, 俄國將目光投向遠東

眼看吞并奧斯曼土耳其不成, 俄國便將目光轉向了遠東。 他們利用清王朝同英法聯軍交手, 而無暇北顧的時機, 將勢力范圍推進到了黑龍江與大興安嶺。 甲午戰爭后, 俄國趁火打劫, 更是直接把太平洋艦隊的司令部安到了旅順港。

驕橫的俄國人過分高估了自己的實力。 他們沒能想到, 在1904年與1905年兩年時間里, 自己竟會敗給東亞的日本人。 在這場戰爭中,

日軍先是繞到旅順背后登陸, 在奪取了港口的制高點203高地后, 將重炮架在高地上猛烈轟擊龜縮在港內的俄國艦隊。


(日軍當時架設在203高地上的重炮)

后來, 日本聯合艦隊在東鄉平八郎的率領下以逸待勞, 又在對馬海峽重創來援的俄國艦隊。 慘重的傷亡告訴了俄國人一個道理, 光有軍艦是不行的, 要想逐鹿海洋, 除了堅船利炮, 一支軍隊更需要魚死網破的決心與主動出擊的魄力。

日俄戰爭失敗, 俄國海軍再遭重創

俄國艦隊在遠東受到重創后, 始終未能從失敗中緩過神來。 之后, 接踵而至的一戰與內部革命, 更打斷了海軍恢復的進程, 直到蘇聯建立, 俄國海軍始終徘徊于沿海的方隅之所。 邁向遠洋成為空想,

海洋大國的夢想, 也成為了泡影。

但是, 有人滿足于現狀, 有人卻保持積極進取的心靈, 俄國海軍軍官庫茲涅佐夫就是這樣一個人。 他熱愛海軍, 且看到了西方國家艦載機技術的異軍突起。 為了將自己的理想付諸實踐。 在國內局勢安定下來后, 他曾不止一次的請求蘇維埃政府在這類技術革新上加大投入。


(今天以庫茲涅佐夫名字命名的俄國航空母艦)

阻力重重, 俄海軍僅有勝于無

可是, 蘇聯上層中普遍存在的政治掛帥的現象, 讓西方的艦載機技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被蘇聯軍方吸取。 而二戰結束后, 朱可夫等陸軍將領對發展海軍所流露出的不屑, 更讓庫茲涅佐夫的愿望變得遙遙無期。 是啊, 只要兩萬輛坦克出動, 便可以踏平半個歐洲,還要海軍什么事呢?

蘇聯人很快為他們的這種固執己見付出了代價。在“古巴導彈危機”中,缺乏作戰艦艇保護的蘇聯運輸船隊,被美國軍艦任意進行攔截盤查。誠然,蘇聯人的船只上裝的是能直接打到美國本土的核武器,可這一現象,不也正反映了俄國人正在吞下他們當初漠視海軍建設的苦果。

一波三折,俄海軍前路在何方?

知恥而后勇,在勃列日涅夫時代,俄國人一面將自己的導彈技術同水面艦艇作戰融合在一起,一面也開始發展自己的航母戰斗群。1967年,俄國人賣給埃及的冥河級導彈,曾一舉擊沉了以色列的巡洋艦。作為艦艇所配備的主要武器之一,冥河導彈也成為了俄國海軍復興的象征之一。

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在這一年里,俄國人的黑海艦隊居然第一次進入到地中海進行軍事演習,這也給西方造成了不小的震動。


(冥河級導彈)

但好景不長,1973年,以色列的電子干擾讓50枚冥河導彈無一命中目標,這也對海軍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加快自身的技術更新。不過,無論如何,勃列日涅夫時代的蘇聯,無疑是離海洋強軍夢想最近的一次,俄國人在發展水面作戰艦艇與核潛艇的同時,還向海外派遣軍事顧問,他們甚至把海軍基地修到了越南的金蘭灣。


(越南金蘭灣)

可是,由于經濟體制的日益僵化與上層政治腐敗的擴大,蘇聯于1991年宣告解體。國內局勢的動蕩明顯制約了海軍建設,海軍失去了它最大的潤滑劑——錢,俄國熊的海軍復興夢想,也再一次漸行漸遠。

今天的俄羅斯,雖已緩慢的從解體的陰霾中走了出來,但其周邊局勢依然不容樂觀。面對北約東擴與中東地區的危機,俄國再一次求助于刀槍劍戟,海軍也重新得到了俄國政治精英的青睞。只是這一次,等待俄國海軍的,又將是什么呢?

參考文獻:

戴維·費爾霍爾《俄國覬覦海洋》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張建華《俄國史》 人民出版社

高飛《蘇俄航空母艦史》 中國青年出版社

便可以踏平半個歐洲,還要海軍什么事呢?

蘇聯人很快為他們的這種固執己見付出了代價。在“古巴導彈危機”中,缺乏作戰艦艇保護的蘇聯運輸船隊,被美國軍艦任意進行攔截盤查。誠然,蘇聯人的船只上裝的是能直接打到美國本土的核武器,可這一現象,不也正反映了俄國人正在吞下他們當初漠視海軍建設的苦果。

一波三折,俄海軍前路在何方?

知恥而后勇,在勃列日涅夫時代,俄國人一面將自己的導彈技術同水面艦艇作戰融合在一起,一面也開始發展自己的航母戰斗群。1967年,俄國人賣給埃及的冥河級導彈,曾一舉擊沉了以色列的巡洋艦。作為艦艇所配備的主要武器之一,冥河導彈也成為了俄國海軍復興的象征之一。

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在這一年里,俄國人的黑海艦隊居然第一次進入到地中海進行軍事演習,這也給西方造成了不小的震動。


(冥河級導彈)

但好景不長,1973年,以色列的電子干擾讓50枚冥河導彈無一命中目標,這也對海軍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加快自身的技術更新。不過,無論如何,勃列日涅夫時代的蘇聯,無疑是離海洋強軍夢想最近的一次,俄國人在發展水面作戰艦艇與核潛艇的同時,還向海外派遣軍事顧問,他們甚至把海軍基地修到了越南的金蘭灣。


(越南金蘭灣)

可是,由于經濟體制的日益僵化與上層政治腐敗的擴大,蘇聯于1991年宣告解體。國內局勢的動蕩明顯制約了海軍建設,海軍失去了它最大的潤滑劑——錢,俄國熊的海軍復興夢想,也再一次漸行漸遠。

今天的俄羅斯,雖已緩慢的從解體的陰霾中走了出來,但其周邊局勢依然不容樂觀。面對北約東擴與中東地區的危機,俄國再一次求助于刀槍劍戟,海軍也重新得到了俄國政治精英的青睞。只是這一次,等待俄國海軍的,又將是什么呢?

參考文獻:

戴維·費爾霍爾《俄國覬覦海洋》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張建華《俄國史》 人民出版社

高飛《蘇俄航空母艦史》 中國青年出版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