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奥迪是奔驰的,Smart才是大众的

那年, 奔馳和奧迪還是父子關系, 大眾還“包養”著Smart.....

奔馳奧迪

1959年戴姆勒-奔馳并購奧迪。

奧迪品牌的前生是在1949年成立的“新汽車聯盟(Auto Union Gmbh)”

1954年開始, Friedrich Flick收購了AUG(新汽車聯盟)40%股權;1957年, 在Flick建議下奔馳開始著手收購AUG。

(為什么奔馳會聽從Flick建議?因為Flick擁有其25%的股權)


奔馳奧迪時期生產的DKW Junior

1958年, 奔馳收購汽車聯盟88%股權;一年后奔馳將汽車聯盟全盤收購。

這次收購, 使奔馳一躍成為當時聯邦德國最大的汽車制造商。

到了1962年, 汽車聯盟的生產和銷售持續處于低迷狀態, 子母公司合作出現重大問題, 汽車聯盟的財政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大眾奧迪時期的 audi 100

1964年, 奔馳開始將新汽車聯盟股權轉售大眾。

1965年, 在大眾的支持下, 全新“奧迪”轎車推出。 汽車聯盟開始慢慢走出困境。

1966年, 大眾完成對汽車聯盟的全資收購, 并開始生產全新的主打高端市場“奧迪”汽車, 之后更是成為了“奔馳”的一大競爭對手。

大眾Smart

(之前單獨發過Smart介紹文章, 這里就直接貼過來了)

上世紀80年代, 瑞士SMH集團(Swtach集團)CEO尼古拉?海耶克(Nicolas Hayek)發現, 幾乎所有的大型車廠都沒有覆蓋微型車市場, 而這些小巧袖珍的微型車在擁擠的城市用車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說干就干, 海耶克馬上就開始著手設計新車!

不過, 欠缺汽車業經驗的海耶克的造車計劃并不那么順利...

為了規避風險, 避免彎路, 海耶克決定尋找一位“有經驗的”合作伙伴共同開發。

1991年7月, 海耶克與德國大眾汽車達成了初步共識。

然而不幸的是, 93年皮耶希接任大眾CEO后, 立刻要求終止大眾與SMH的合作計劃!因為他覺得自家同時期的雙門四座Lupo車型更具市場潛力。

大眾走了, 海耶克只能重新尋找新的合作伙伴, 不過寶馬、菲亞特、雷諾、通用等廠商都不看好海耶克的計劃。 直到海耶克找到奔馳, 事情才有了轉機。

而奔馳之所以愿意和SMH合作, 是想復活自家1982年開發失敗的NAFA微型車計劃。

1994年4月, 戴姆勒與SMH正式簽訂合作條款, 并在法國摩澤爾省建立了MCC微型車制造公司(Micro Compact Car)。 在全新的MCC公司中, 奔馳與SMH的股份比例為51%/49%;由SMH提供車型設計概念, 奔馳提供汽車制造技術。

等到1995年, Smart車型雛形開發出來,

兩家又因為名字問題大鬧一場!

海耶克要求車名中必須有“Swatch”, 奔馳當然不肯妥協, 要求必須有“Mercedes”。 在誰也無法說服誰的情況下, 雙方最終選擇由Swatch、Mercedes、ART三個單詞組合而成的“Smart”為正式命名。

車名風波過后, 新的問題又來了:由SMH主導的油電混合動力系統輸出達不到奔馳的標準!

奔馳隨即任命了新的主工程師, 進行大幅度改良, 轉而搭載3缸汽油引擎。

1998年10月, Smart品牌第一款車型Smart City(后改名fortwo)正式發布, 補過新車沒有采用SMH理想的油電混動系統, 讓海耶克很失望。

隨后在2000年, 失望的SMH集團全面撤資, 股權100%交由戴姆勒集團掌控。 2002年, 戴姆勒奔馳將MCC正式改名為Smart GmbH!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