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别让拖延伤了孩子的自尊

別讓拖延傷了孩子的自尊

→接納拖延事實,重建自信心

“力瀚這孩子到底怎麼了?明明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竟然還躺在床上。 這次的作業再拖下去,可是會不及格啊!老師已經給他補救機會,只要把期末作業準時交出來就能及格。 但……但……他還是這副德行!”

去把他喊起來呀!這孩子對自己太不負責任了。 不然,讓他被留級,嘗嘗苦頭。 ”爸爸不以為然地說。

“這代價太大啦!不要說力瀚承受不起,我可也招架不住啊!你也知道,每次要他別再拖拖拉拉、趕快做事,力瀚就會像失控的獅子一樣,大發脾氣,再不然就是像個刺蝟,整個人敏感地武裝起來。

我都不知道是哪一句話講錯了。 ”

“發脾氣?難道我們做父母的就沒有脾氣嗎?自己該負的責任,氣什麼氣?我都還沒跟他算帳呢,做事拖拖拉拉的,將來怎麼適應社會!”爸爸氣得熄了手上的煙。

話是這麼說沒錯。 可是,你不覺得力瀚最近像活死人一樣嗎?臉色蒼白、兩眼無神,完全變了樣……”媽媽將目光移向房間,房裡的力瀚絲毫沒有要起床的跡象。

“怪誰呀!只要認真點,把該做的事情做好,我們也不會罵他啊。 ”

“力瀚的自尊心已經跌到穀底,再罵下去恐怕會帶來反效果。 ”

“才高中就這麼不負責任,以後進入社會,誰願意聘用他?”

爸爸始終認為,每個人都要懂得對自己負責,沒有任何藉口。 什麼自尊不自尊的?只要把承諾的事情做完,別人就會肯定你。

如果不想被否定、讓人說三道四,就應該把分內事做好。 這才是正確的基本態度。

然而,現在情勢演變,似乎無法朝爸爸想要的方向發展。

媽媽很著急:“如果這孩子不願意坐下來好好談,別說拖延的問題無法解決,若科目不及格還得重新考,我真擔心力瀚會一蹶不振……”

到底是拖延讓力瀚沒了自信,還是他因為沒自信才拖延?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媽媽感到無比焦慮。

無論如何,這就像禽流感一樣,是終究得面對的問題。 雞還可以撲殺,力瀚的自信可不能毀了。

孩子拖延,心理師這麼說—陪伴孩子面對問題

讓我們陪著孩子一起面對問題,幫助孩子回想:過去有哪些事情是自己做到一半中途放棄的?過程中可以把範圍縮小一點,這樣比較容易回想。

最重要的是,別忘了雖然他以前放棄了,但至少開始行動過。

請記得,與其讓孩子沮喪、洩氣(這並不能幫助他克服拖延)不如給予他所需要的最基本鼓勵與支持。 我們必須陪伴在他身邊,讓他知道,我們與他站在同一陣線上。

·開口責駡?請稍候!

面對孩子的拖延,父母往往容易採取指責、批評、謾駡、懲罰等看似速成的教養方式。 這麼做也許一開始會有效果,但實際上,問題卻沒有被解決—拖延這件事,依然沒有被正視;孩子到底想傳達怎樣的訊息,也未真正被理清。

關於如何讓孩子動起來,應該是許多父母都想知道的事。 有時,我們會在搞清楚狀況前就先罵孩子一頓,這麼做也許能讓孩子受制于父母的嚴厲指責,而勉為其難地動一下,但效果終究無法持久。

試著理清孩子無法動起來的原因吧!這很重要。

拖延會給孩子的自尊與自信帶來強烈的殺傷力,一點一滴消磨孩子面對事情的決斷力,也會使孩子還未行動,就先產生畏縮、逃避的心情。 因此,在抱怨孩子的拖延之前,請先想想如何解決眼前的問題,明確找出孩子拖延的主因,並理清核心問題。

·敏感字眼的判斷

孩子在聽了大人的某些話後,可能會有很強烈的情緒反應,這多少也在告訴我們,某些字眼對孩子來說是種壓力源。 這時,不妨陪著孩子一起找出那些讓他特別敏感的字眼,再想想看,對於這些字眼,他是如何解釋、如何感受的?這個解釋是否合理?這些字眼是否特別容易喚起孩子過去不愉快的類似經驗?孩子是否過度放大了對這個字眼的感受?

與其告訴孩子未完成什麼,不如給他一點回饋,提醒他已經完成了哪些事。

掌握哪些事還沒做固然重要,但是當孩子陷人消極不堪的拖延感到心灰意冷、沒有動力時,不如先讓他給自己一些肯定,讓他知道自己沒那麼差勁(畢竟也曾完成了一部分的事)。

·預防負向思考的侵蝕

負向思考很自然地存在我們腦海裡,它和正向思考有時是並存的。 有負面思考很正常,但是不能讓負面思考理所當然地影響孩子的生活品質、學習狀況、人際關係,甚至情緒。

在看待生活、面對事情時,我有個一貫的態度,就是“轉念”—改變對事情的看法。

同樣一句話,聽在五個人耳裡,可能會有五種不同的反應。我們可以列出A、B、C、D、E五種反應,讓孩子思考不同反應背後的解釋,也讓他想想看,自己在同樣的情境中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再次提醒,請多加留意孩子的負向思考,引導他以合理的方式對待自己。

除非他的某個負向思考能為他帶來正能量,否則,這些想法會慢慢地影響他看待事情的方式,連帶影響其行動力而更難跨出第一步。

·讓孩子接納拖延的事實

在從事兒童青少年服務的過程中,很容易遇到的挑戰是:孩子沒有(或不願)覺察、沒有接受協助的動機、抗拒接受改變,或是非自願性地被家長或老師轉介進行協助。

要讓孩子願意改變,首先要讓他接受自己拖延的特質。

沒錯,拖延不是好事,它可能使別人對我們的人格特質產生一些負面批評,讓我們感到形象受損,或對自己產生厭惡感。但拖延是既定事實,唯有先接受了這個事實的存在,才有機會進行改變。

也許孩子對自己這樣的特質不甚滿意,甚至不願面對,但是,蒙著眼睛、捂住耳朵、把頭塞到洞裡去,或者寧可蓋上棉被呼呼大睡也不願想起……這麼做,問題還是在原地。除非勇於面對,否則無論是做地鼠、當鴕鳥,都無法讓一個人恢復原有的自尊心。

若希望孩子維持良好的自尊心,讓他勇於面對自己深陷的拖延問題是很重要的。陪著他一起勇敢面對、勇敢解決;讓他知道,面對問題,能讓別人知道他正在努力改變。而當他克服了拖延,也將有助於別人重新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他。

·從跌倒處站起—自尊心的重建

孩子因為拖延而造成自尊心受損時,唯一的恢復方式就是讓孩子不再拖延。

是的,維護自尊心的不二法門,就是把造成自尊心受損的關鍵原因揪出來。在這裡,解決拖延就是那個關鍵。

跌倒了,要不要在原地爬起來?每件事的情況不盡相同。如果今天是因為拖延而把自己絆倒,導致受傷、內心感到挫折,甚至使得自尊心有了凹痕,那麼要重新將自尊心“烤漆”的辦法,就是在原地勇敢站起、克服拖延。

家長們不妨告訴孩子:他人的批評、指責確實總是讓我們感到不舒服,所以更應該回頭看看,造成自己如此不舒服的原因是什麼。

如果拖延的證據就擺在眼前,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拖延遠離自己。否則,再怎麼不想聽到別人以某些字眼刺激自己,這樣的聲音還是會一直存在。

孩子的自尊心、對自己的喜愛程度,是一點一滴慢慢形成的。這也是為什麼我說父母要很積極地協助孩子面對其拖延的壞習性只要讓孩子的拖延獲得改善,其自尊心就有機會昂然升起。

讓孩子產生“我有能力可以完成”的想法,讓他去感受實際完成某件事所為自己帶來的正面力量。當他完成了一件事情,有了小小的成果,這個踏實的經驗將使他心裡自然而然浮現滿足感與成就感。

·成果展示—自信心的重建

把孩子完成的事情展示出來,給他一種“我做得到”的自信。

讓孩子借由親眼看見自己完成的事務被展示,來告訴他自己“我終於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進而產生一種“動起來”的力量。

這樣的自信需要一次又一次被展現出來,而不只是喊喊口號讓他知道,因為有他的行動、演練與努力,也因為他對自己負責,所以出現了這美好的結果。

“相信自己做得到,看見自己真的做到了”,這樣的自我回饋非常重要。

無論如何,孩子並非所有事情都拖延。從他曾經成功做到的事務上,尋找並分析能讓孩子立即動手去做的關鍵元素。就算只是細微小事,都能讓人在心中產生“我也可以!”的力量。因此,不妨讓孩子從細微處開始,慢慢記錄他曾經完成的部分。

接著,像打磚塊遊戲一樣,將“拖延”磚塊一個個打下來,當你聽到磚塊碎裂的聲音,代表孩子的自尊心也將被喚醒,因為他做到了,真的做到了。

現在就從與孩子自己切身的事物開始,詳列出能讓他行動的關鍵吧!

同樣一句話,聽在五個人耳裡,可能會有五種不同的反應。我們可以列出A、B、C、D、E五種反應,讓孩子思考不同反應背後的解釋,也讓他想想看,自己在同樣的情境中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再次提醒,請多加留意孩子的負向思考,引導他以合理的方式對待自己。

除非他的某個負向思考能為他帶來正能量,否則,這些想法會慢慢地影響他看待事情的方式,連帶影響其行動力而更難跨出第一步。

·讓孩子接納拖延的事實

在從事兒童青少年服務的過程中,很容易遇到的挑戰是:孩子沒有(或不願)覺察、沒有接受協助的動機、抗拒接受改變,或是非自願性地被家長或老師轉介進行協助。

要讓孩子願意改變,首先要讓他接受自己拖延的特質。

沒錯,拖延不是好事,它可能使別人對我們的人格特質產生一些負面批評,讓我們感到形象受損,或對自己產生厭惡感。但拖延是既定事實,唯有先接受了這個事實的存在,才有機會進行改變。

也許孩子對自己這樣的特質不甚滿意,甚至不願面對,但是,蒙著眼睛、捂住耳朵、把頭塞到洞裡去,或者寧可蓋上棉被呼呼大睡也不願想起……這麼做,問題還是在原地。除非勇於面對,否則無論是做地鼠、當鴕鳥,都無法讓一個人恢復原有的自尊心。

若希望孩子維持良好的自尊心,讓他勇於面對自己深陷的拖延問題是很重要的。陪著他一起勇敢面對、勇敢解決;讓他知道,面對問題,能讓別人知道他正在努力改變。而當他克服了拖延,也將有助於別人重新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他。

·從跌倒處站起—自尊心的重建

孩子因為拖延而造成自尊心受損時,唯一的恢復方式就是讓孩子不再拖延。

是的,維護自尊心的不二法門,就是把造成自尊心受損的關鍵原因揪出來。在這裡,解決拖延就是那個關鍵。

跌倒了,要不要在原地爬起來?每件事的情況不盡相同。如果今天是因為拖延而把自己絆倒,導致受傷、內心感到挫折,甚至使得自尊心有了凹痕,那麼要重新將自尊心“烤漆”的辦法,就是在原地勇敢站起、克服拖延。

家長們不妨告訴孩子:他人的批評、指責確實總是讓我們感到不舒服,所以更應該回頭看看,造成自己如此不舒服的原因是什麼。

如果拖延的證據就擺在眼前,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拖延遠離自己。否則,再怎麼不想聽到別人以某些字眼刺激自己,這樣的聲音還是會一直存在。

孩子的自尊心、對自己的喜愛程度,是一點一滴慢慢形成的。這也是為什麼我說父母要很積極地協助孩子面對其拖延的壞習性只要讓孩子的拖延獲得改善,其自尊心就有機會昂然升起。

讓孩子產生“我有能力可以完成”的想法,讓他去感受實際完成某件事所為自己帶來的正面力量。當他完成了一件事情,有了小小的成果,這個踏實的經驗將使他心裡自然而然浮現滿足感與成就感。

·成果展示—自信心的重建

把孩子完成的事情展示出來,給他一種“我做得到”的自信。

讓孩子借由親眼看見自己完成的事務被展示,來告訴他自己“我終於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進而產生一種“動起來”的力量。

這樣的自信需要一次又一次被展現出來,而不只是喊喊口號讓他知道,因為有他的行動、演練與努力,也因為他對自己負責,所以出現了這美好的結果。

“相信自己做得到,看見自己真的做到了”,這樣的自我回饋非常重要。

無論如何,孩子並非所有事情都拖延。從他曾經成功做到的事務上,尋找並分析能讓孩子立即動手去做的關鍵元素。就算只是細微小事,都能讓人在心中產生“我也可以!”的力量。因此,不妨讓孩子從細微處開始,慢慢記錄他曾經完成的部分。

接著,像打磚塊遊戲一樣,將“拖延”磚塊一個個打下來,當你聽到磚塊碎裂的聲音,代表孩子的自尊心也將被喚醒,因為他做到了,真的做到了。

現在就從與孩子自己切身的事物開始,詳列出能讓他行動的關鍵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