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身»正文

你一定沒聽過心臟“饑餓”訓練

饑餓?減肥?

一說到“饑餓”, 你一定以為這是減肥課堂

事實上, “餓其體膚”, 這只是“饑餓”療法的初級版本

小編見過最牛的“饑餓”訓練, 就是大慶油田總醫院心臟康復科對冠心病病人進行的生理性缺血性訓練。

得了冠心病, 還能跑步、運動?

答案當然是YES

隨著心臟康復醫學的蓬勃發展, 人們已經廣泛認識到規律的體力活動和運動訓練對冠心病患者康復治療的重要性, 其益處也得到了眾多研究的充分證實。 包括降低心血管危險因素, 改善心血管和呼吸功能, 降低心血管死亡率, 以及減輕焦慮和抑鬱等。

兩個字, 不怕!

中國醫師協會心臟康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大慶油田總醫院心臟康復科主任范志清明確指出, 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 適度運動誘發的反復短暫心肌缺血, 不但可提高心肌對缺血的耐受度, 還可促進心臟新血管(醫學稱“側枝迴圈”)的生成, 從而改善冠心病患者臨床表現及預後。

范志清主任及其團隊, 通過長期臨床實踐和深入總結, 得出結論:生理性缺血訓練是冠心病血運重建後伴殘餘心肌缺血、穩定性心絞痛患者極具潛力的康復訓練措施之一。 日前, 這一觀點在《中國醫師報》發表。

為什麼會被稱為心血管的饑餓訓練?

范志清主任介紹, 傳統冠心病運動治療策略大多傾向於抑制或避免心肌缺血發作。

但近年來一些研究證實, 長期運動訓練不僅可以產生外周效應, 降低氧耗, 運動誘發的反復短暫心肌缺血也可以產生中心效應, 即缺血閾值提高和側枝迴圈的生成。 這是缺血心肌的重要自我保護機制。

打個比方, 如同您平常需要吃兩碗飯才能吃飽, 經過生理性缺血訓練, 使身體逐漸適應吃一碗飯就感覺不餓了。 即使迫不得已餓上幾天, 也會比其他人更能耐受饑餓。

經過生理性缺血訓練的心肌不但能夠縮小心肌梗死的面積, 而且可以改善心肌收縮力, 保護冠狀動脈內皮和心肌細胞, 降低再灌注導致的心律失常的發生率, 是一種重要的自我保護機制。

敲黑板, 劃重點, 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和專業設備監測下

根據大慶油田總醫院心臟康復科的臨床實踐,

適宜的局部心肌缺血可促進冠脈側枝迴圈生成, 可產生“心臟搭橋”手術的效果。

目前, 這家醫院在臨床上主要採用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方法進行缺血訓練, 是國內率先開展並最有臨床價值的訓練方法之一。

范志清主任同時提醒, 一定要掌握好運動訓練的適應症。 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 做好評估與危險分層, 進行必要的醫學監督和監測, 發揮缺血益處, 避免過度缺血風險, 從而降低運動訓練不良事件的風險。

范志清主任表示, 隨著冠心病運動治療臨床實踐及研究的不斷深入, 生理性缺血訓練有望將成為冠心病患者極具前景的運動治療的新方向。

我們的服務與技術

大慶油田總醫院心內科心臟康復團隊是一支作風過硬、技術扎實、工作嚴謹、勇於奉獻的高素質隊伍。

是集臨床、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型技術服務隊伍。

學科帶頭人范志清教授, 是我國心血管內科心臟康復領域的著名專家, 是中國醫師協會心臟康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黑龍江省主任委員, 美國心血管與肺康復學會(AACVPR)高級國際委員(AIM), 全國心臟康復培訓基地大慶中心主任。

服務特色:對各類急慢性心血管疾病實施科學規範的積極救治, 同時, 積極查找發病原因、危險因素, 對可防可控的危險因素進行個體化管控, 預防疾病復發和進展。 最後, 對急性心肌梗死、冠脈搭橋術後、心絞痛、心力衰竭等患者進行全程康復管理, 説明患者提高生活品質,

回歸家庭和社會。 真正實現心血管疾病預防、治療、康復一體化管理新模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