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興平人:1981年,500盒火柴的記憶

原題:500盒火柴—致童年

1981年3月, 嫩芽初上的開春時節, 我上學前班, 那是一個春光燦爛的下午, 白楊開始抽出新枝, 村東的一處地頭, 長著一排排碗口粗的白楊樹, 我和小峰出去玩耍, 走到白楊樹下, 看見樹上新抽的枝條, 我對小峰說:“你扶我一下, 我上樹給咱倆折些樹枝, 咱倆編帽子, 做喇叭。 ”我像猴子一樣很快爬到離地面3米多高的一個樹枝旁, 雙手抓住胳膊粗的樹枝, 像蕩秋千一樣晃來晃去, 悠然自得之時, 哢嚓一聲樹枝斷了, 將我連同折斷的樹枝重重地摔在幹硬的土路上, 我試圖爬起來, 但右胳膊鑽心的痛,

嚇得哇哇哭了起來, 小峰站在一邊也是嚇傻了, 一路小跑著回家去告訴大人, 我倒在春天幹硬的土路上, 身上壓著長出嫩芽的楊樹枝, 昏天暗地地哭著, 過了一會兒, 2隊的開孝叔從南邊走過來, 他二話不說就扒開樹枝抱起我回家。

開孝叔抱著哭聲不斷的我回家, 母親大吃了一驚, 將我抱到炕上, 趕緊喊來赤腳醫生的父親, 父親檢查了一下說沒大問題, 胳膊骨折了, 母親這才長舒了一口氣, 算是放下心來了。 雖然只是胳膊骨折, 但確實疼的要命, 胳膊稍微一動就鑽心的疼, 而且胳膊很快就腫了。 母親看我疼的難受, 竟然流下淚來。 看到母親難過的樣子, 我硬忍著疼痛哄母親說:“不疼, 不疼。 ”我知道, 母親是怕我難受, 更怕我身體有其它傷害,

那一個春天楊絮飄飛的夜晚, 她是在擔驚受怕中度過的。

第二天一大早, 父親借來三爺家一輛二八加重自行車, 母親煮了好些雞蛋, 用手帕包好, 作為我們路上的乾糧, 父親用自行車馱著我, 去20多裡外的武功縣城, 那時候沒有存車的地方, 村裡有人在武功縣城的某單位上班, 父親將自行車騎到那人單位, 囑咐他代為看管。 然後我們又急急火火趕往汽車站, 搭去乾縣的班車, 鄰村有人在乾縣人民醫院的骨科是醫生, 在我們當地名氣很大, 姓馬, 人們尊稱:“馬大夫。 ”我們去乾縣, 找的正是馬大夫。

馬大夫人非常客氣, 沒有架子, 見了鄉黨很熱情, 拍了個X光片子, 輕微骨折, 復位後用竹夾子固定, 脖子上架個繃帶將胳膊固定起來,

開了些魚肝油之類的藥。 看完病下午回家, 我感覺輕鬆多了, 人也歡實了許多, 父親馱著我, 一路嘮叨, 說:“你看這一趟病, 花了10幾塊錢呢。 ”那個時候物價很低, 一根冰棒才3分錢, 當時我就感覺10幾塊錢是很大一筆錢。 父親還說:“一匣火柴2分錢, 你看病花的錢能買500多匣火柴呢。 ”父親說這話, 一半是開玩笑, 一半也確實是在為錢惋惜, 畢竟那時候, 八十年代初期, 農民的錢確實不容易, 一點都談不上富裕, 僅僅是好歹能吃飽的狀態。

回到家, 我對母親說了看病花錢的事, 她聽了很是將父親數落了一頓, 說花了就花了, 娃的病要緊, 到娃跟前叨叨啥呢。

父親是極為節儉的, 父親這麼說, 我其實一點也不怪父親, 我知道過日子的不容易。

父親之所以拿火柴打比方, 那是因為80年代初, 關中農村的電力供應還很緊張, 停電是常有的事, 一停電, 家裡照明就用煤油燈, 電燈要用火柴, 做飯生活要用火柴, 火柴是日常必需品, 而且消耗量大。 很長一段時間, 晚上停電點煤油燈時, 我燃氣一根火柴, 總是小心翼翼靠近煤油燈, 生怕多用一根火柴。

1981年的春天, 我胳膊骨折, 短暫地去不了學校, 但仍然嚮往著能早早去學校, 我想起過完年剛開學的時候, 年輕美麗的楊雲霞老師對我們這些孩子說, 春暖花開的時候, 要組織我們去郊外春遊。

在春天停電的夜晚, 我劃著火柴, 點燃煤油燈, 不斷地挑著燈花, 希望燈能亮一些, 希望我的胳膊能儘快好起來, 去參加那場讓人嚮往的郊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