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水城縣“四個一批”讓貧困群眾吃上旅遊飯

近年來, 水城縣堅決貫徹落實省、市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的決策部署, 把發展旅遊產業作為群眾脫貧的重要抓手, 統一思想, 形成合力, 加大投入, 加快發展, 旅遊產業連年實現跨越式井噴發展, 脫貧成效明顯, 特別是創新推進“四個一批”旅遊脫貧措施, 大量提供就業崗位, 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景區建設安排務工帶動一批。 野玉海景區、百車河景區、米籮景區、北盤江景區等全縣各景區各工程項目建設期間, 業主單位優先向周邊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 主動吸納貧困戶參與施工。 駕駛、泥水、裝修、水電等崗位薪酬達200-300元/天,

小工崗位薪酬80-120元/天。 如勺米鎮果泥普村沙壩組貧困戶姚老三, 在海坪彝族小鎮建設工地做小工, 2017年年收入達1.5萬元。

二、“三變”入股旅遊經營性項目受益一批。 積極動員群眾以土地、房屋等作為資本, 入股景區建設, 參與景區經營。 如海坪彝族小鎮搬遷貧困戶趙音寫, 以空閒房屋入股, 交給景區平臺公司開設特色商品店。 產生效益前每月保底收入248元房租, 產生效益後按實際贏利分紅。 另外, 公司還優先解決趙音寫家一名成員就業, 每月報酬不低於1500元。

三、旅遊企業安排就業解決一批。 各景區運營積極開闢駕駛、保潔、保安、講解、服務、護林、表演等崗位直接解決貧困戶就業。 野玉海景區目前已解決555名貧困戶就業,

月保底收入1500元, 有技術含量的崗位月收入可達3000元。 同時為在景區自謀職業的貧困群眾積極提供場地、門面、租金等優惠政策, 支援他們自主創業搞好經營。 如玉舍鎮前進村新寨組貧困戶尹成發, 易地搬遷到海坪彝族小鎮, 依託管委會提供的攤位, 向遊客出售烤洋芋雞蛋等, 僅該項年收入達1.5萬餘元。

四、鄉村旅遊創業就業發展一批。 鼓勵貧困農戶開辦農家樂民宿等, 自主創業, 吸納就業。 如米籮鎮倮麼村源萊農家樂, 依託米籮農旅一體化景區, 年經營額可達50萬元。 雇傭3名貧困戶作為服務員, 月收入1500-2000元, 每年向周邊貧困農戶採購蔬菜、蛋禽、水果等農產品達5萬元, 間接助推帶動周邊10余戶貧困戶。

2013年以來, 水城縣累計投入旅遊行業約38億元,

已建成4A級景區1個, 3A級景區3個, 2A級景區5個, 省級旅遊度假區1個, 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 省級森林公園1個, 國家地質公園1個。 知名鄉村旅遊點10餘處, 上檔次旅遊賓館20餘家,

全縣涉旅企業有500家, 旅遊從業人員6000余人(其中有5名導遊員、旅遊大巴車駕駛員、酒店服務人員, 榮獲“貴州省旅遊服務之星”稱號);住宿業有280家, 農家樂(餐館)130家, 旅遊車隊2個, 座位1800個, 共有床位4800張, 其中野玉海天空之戀懸崖酒店、星空酒店、土司莊園、雪山酒店、藝術家之村, 百車河漢宮溫泉、江南別院、舊事水雲間半山別墅, 米籮半方塘別墅, 北盤江頤年山莊及雙水艾蘭酒店、紅橋溫泉酒店等有特色有品位的旅遊賓館20餘家, 實現了井噴式發展, 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解決大量貧困群眾就業脫貧, 帶動大量群眾發展致富。 2017年, 各景區景點、各涉旅企業容納直接就業的群眾達3000人, 其中貧困群眾1560人, 年均收入2萬元;依託景區客流商機自謀職業群眾達2000人, 其中貧困群眾670人, 年均增收1.8萬元;間接覆蓋帶動群眾5000人,其中貧困群眾3530人, 年均增收4550元。

審核丨曾丹

編輯丨陳雪

文章來自水城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

圖片來自水城縣生態旅遊局

歡迎轉載, 轉載請注明出處

您可能用到的電話

貴州天虹旅行社:0858—8699666

貴州嵐騰旅行社:0858—2203707

驢媽媽旅行社:0858—6775577

水城縣旅遊局投訴電話:0858—8933343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