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晚清最沒節操的軍閥,三次反清、兩次背叛太平天國,終被亂軍所殺

文/格瓦拉同志

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 清朝開始進入衰亡期, 有實力的漢族武裝趁勢而起, 或聽命於太平軍, 或投靠清廷, 或依違於二者之間, 終極目的無不是為了榮華富貴、名留青史。 在這些大大小小的軍閥中, 有一位最沒有節操, 一生三次反清、兩次背叛太平天國, 視背叛組織、出賣戰友為兒戲。 此人, 便是曾割據皖北一帶的團練頭子苗沛霖。

苗沛霖是安徽省鳳台縣人, 家境非常一般。 清季的普通讀書人, 入仕做官唯有科舉一途, 苗沛霖亦是如此。 苗沛霖在科場摸爬滾打多年, 可惜文命不佳, 最後只得了個秀才出身,

心灰意冷之餘只能靠做塾師謀生。 可苗沛霖雖然境遇落魄, 但卻自認為胸懷大志、腹有良謀, 言談之間常以天下為己任。


苗沛霖是皖北團練總頭目, 長期與撚軍作戰

洪秀全定鼎金陵後, 派林鳳祥、李開芳北伐中原, 皖北一帶的多支撚軍紛起回應, 在首領張洛行等人的領導下, 屢敗當地官軍。 此時, 苗沛霖在豪紳的推舉下擔任“練長”, 按照“築寨、積粟、治兵”的指導原則, 在皖北各地大辦團練, 很快就形成以苗家圩為中心的連圩數十、擁眾數千的強勢武裝, 時人稱之為“苗練”。

苗練建成後屢次擊敗撚軍, 使得苗沛霖的威望更盛。 咸豐七年(1857年)秋, 蒙古副都統勝保被任命為欽差大臣, 督辦安徽軍務, 因賞識苗沛霖的才能,

便保舉他為五品官, 補知府銜, 負責操辦淮北團練。


苗沛霖麾下的團練

苗沛霖投身勝保門下後, 轉戰淮北各地每戰必勝, 並斬殺撚軍首領葛倉龍、李大喜、任乾、鹿利科等人, 在燒殺搶掠之餘, 也將收復的各州縣置於自己的控制下。 到咸豐九年(1859年)時, 苗沛霖已成為控制數十州縣、兵力達十數萬的大軍閥。 苗沛霖為清廷屢立戰功, 卻只得到加布政使的二品官虛銜, 心中大為不滿, 由此滋生叛逆之心。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後(1860年), 英法聯軍進逼北京, 咸豐帝急召苗沛霖率軍勤王, 但遭到後者的拒絕。 當年十月, 苗沛霖在蒙城設壇, 宣佈建立“天順王國”, 並僭稱“河北天順王”。 次年, 苗沛霖為壯大實力, 在去掉偽號後又暗投太平天國,

與太平軍辛大剛部、撚軍陳太部聯合圍攻壽州城, 正式與清朝決裂。


苗沛霖投降太平軍後, 被封為奏王

但不久清軍壓境, 苗沛霖自知難以抵禦, 便請安徽巡撫翁同書代為上奏開脫, 最終只得到個“帶團立功”的懲罰。 不久清軍主力撤退, 苗沛霖再次聯合太平軍、撚軍圍攻壽州城, 並一舉攻克。 苗沛霖再次投靠太平軍後, 經英王陳玉成的保薦, 被洪秀全封為奏王。 此後, 苗沛霖將翁同書、傅振邦、袁甲三等部清軍驅逐出安徽, 又配合太平軍、撚軍合圍潁州。

同治元年(1862年), 當勝保率大軍南下征討時, 苗沛霖故技重施, 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攻擊撚軍首領張樂行, 重新投靠清廷。 苗沛霖為表忠心, 在攻擊張樂行的行動中尤其出力, 但即使如此還是讓對方突圍而出。

為彌補圍殲張樂行未果的失誤, 苗沛霖設計誘捕陳玉成, 準備獻給勝保以求自保。


陳玉成被苗沛霖出賣, 被俘犧牲

同年五月, 苗沛霖派人到廬州陳玉成處送信, 重申對太平軍的效忠之意, 並邀其來壽州會合共謀軍事。 陳玉成不知是計, 與導王陳任榮、從王陳得隆等人突圍至壽州, 結果剛入城便伏兵抓獲, 旋即死於押往北京的途中。 陳玉成被捕前, 曾怒斥苗沛霖, 稱其是個無賴小人、“兩面派”, 將來不得善終, 即使連個賊名都得不到, 想不到竟然一語成讖!

苗沛霖誘捕陳玉成後, 又在淮北地區追剿撚並連戰連捷, 一時間意氣風發。 但不久, 勝保在陝西進攻回部失敗, 遂私調苗練前往援助, 結果事泄被清廷查辦,

苗沛霖自此失去靠山。 不久, 跟苗沛霖大有過節的袁甲三連連上書彈劾苗沛霖, 於是清廷下令解散苗練。


苗沛霖被僧格林沁敗于蒙城, 死於亂軍之中

此時的苗沛霖頗有種“兔死狗烹”的悲壯感, 既然不想做砧上肉任人宰割, 遂在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再次反清, 連續攻陷鳳台、懷遠、潁上等縣, 並重圍壽州、蒙城。 半年後, 名將僧格林沁率軍從魯入皖, 把苗沛霖包圍在蒙城。 經過數番激戰, 苗練死傷數萬, 苗沛霖也在突圍時死於亂軍中, 結束自己反復無常的一生, 終年66歲。

史料來源:《清史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