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为什么那么多人推崇“将相和”的故事?

“將相和”講的是戰國時期, 趙國的大臣藺相如和武將廉頗的故事, 兩個人原本有些小矛盾, 后來因為兩人都深明大義, 相約以國家大事為重, 不僅化解了兩人之間的矛盾, 而且加強了趙國內部的團結。

這個故事在后世很受推崇, 經常被人提起。 很多人覺得一個文臣, 一個武將, 各自干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 這一出“將相和”能有那么重要嗎?

先看一個故事。 北宋年間, 西夏與宋朝經常發生戰爭, 在西夏這一邊, 由于民風尚武, 一到打仗時經常上下一心;

而到宋朝這邊, 大批文臣不愿意打仗, 而且刻意壓制武將,

所以文臣與武將經常意見不合, 甚至戰爭進行中, 文臣與武將也經常發生矛盾。

所以雖然宋朝的人口經濟乃至軍事力量都遠大于西夏, 但是在對西夏作戰中, 卻屢屢失利。

其實說到戰爭, 雖然是有武將在前方沖鋒陷陣, 披堅執銳, 但是也需要文臣在后方支援, 正所謂“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 打仗的士兵需要糧草和武器, 這些都需要文臣在后方負責供應, 如果文臣和武將有了矛盾, 難免會影響到軍隊的后勤供應, 武將就是有通天的本領, 也是施展不出來啊。

反過來講, 文臣也需要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 這些政治目標終免不了有戰爭, 而戰爭具體進行的需要武將。 即使文臣的后勤工作做得再好, 也需要武將在前方能夠正確的運用戰術取得勝利。

其實有句古語說“師克在和”, 意思是行軍作戰要取得勝利, 就要加強內部團結。

其實不單單包括文臣和武將, 還包括文臣內部的團結和武將內部的團結。

再舉一個北宋年間的例子, 北宋有一次進攻西夏, 有一個將軍即將攻下一座城池, 他的上司身在外地, 卻想要搶奪功勞, 于是命令將軍停止進攻, 等待他的到來, 因此貽誤了戰機, 最終導致失敗。

歷史上的名將, 例如衛青、霍去病等人, 雖然他們自身的勇猛和謀略出眾, 可是如果沒有文臣為他們提供后勤保障, 他們是不能建立赫赫功勛的。

反之, 像祖逖、岳飛這樣的名將, 之所以沒能收復失地、建立更大的功勛, 實際上是因為文臣, 或者說文臣集團不支持,

沒有足夠的后勤保障導致的。

所以說, “將相和”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情, 而是關系戰爭勝敗的國家大事, 所以才受到后世的推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