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青海古墓葬案破获 涉案文物达到646件

原標題:“九層妖樓”旁“摸金”?青海破獲特大盜墓案 涉案文物達到646件

驅車來到位于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察汗烏蘇鎮東南約10公里的熱水鄉, 熱水墓群映入了眼簾。 在連綿的群山下, 一座坐北向南大墓尤為引人注目。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血渭一號大墓。


8月2日, 民警在盜掘現場查看。 新華社發(張錚攝)

因為流傳的各種傳說, 血渭一號大墓也被當地人稱之為“九層妖樓”。 在大墓背后, 山脈向東西兩側綿延, 如同雄鷹的翅膀。 以大墓為中心, 東西兩側還分布數百個墓葬。 近年來青海最大涉文物案件——都蘭特大盜墓案就發生在血渭一號大墓不遠處。

繳獲一級文物16件, 近年來青海最大文物案件破獲

“文物太精美了, 令人震驚!”青海盜掘古墓葬“3.15”專案組負責人、青海省公安廳刑警總隊侵財案件偵查支隊支隊長吳延幫在看到繳獲的文物時, 忍不住發出感嘆。 事后的文物鑒定驗證了他的直覺。

在此次案件中, 涉案文物達到646件, 經國家文物管理部門專家鑒定, 一級文物14組16件, 二級文物49組77件, 三級文物132件, 一般文物421件。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蔡林海說, 這些文物大致分為考古器皿和飾品兩大類, 飾品分為人身上、馬身上、箱子上的裝飾等;器皿類分為金屬器和玉石器, 包括瑪瑙、石榴石、松石等, 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文化生活。

案件涉案文物之多、文物等級之高, 受到多方關注。 都蘭縣公安縣副縣長、公安局局長范增智說, 案件的線索來自2017年底, 青海省文物部門向青海省公安機關通報了一條重要線索, 海西州都蘭縣出土文物可能將在青海境內倒賣。

接到線索后, 青海省公安廳刑警總隊第一時間安排專人對舉報線索真實性進行核查, 經過近3個月的艱苦工作, 發現案件可能涉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熱水墓群, 經公安廳批準, 3月15日, 由青海省公安廳刑警總隊牽頭抽調海西州公安局、海西州都蘭縣公安局精干警力15人, 成立“3.15”專案組, 全面開展偵查。

偵查過程中, 專案組發現倒賣文物的犯罪嫌疑人具備一定反偵查能力, 狡猾多疑, 多次變換看貨地點,

專案組獲取到犯罪嫌疑人確定在都蘭縣某小區蘇某奎家中讓買家看貨的情報后, 立即排兵布陣, 于3月17日中午在都蘭縣街頭將看完貨的3名買家抓獲, 同時在蘇某奎家中將涉嫌盜掘古墓葬的犯罪嫌疑人蘇某奎和夏某某太2人抓獲, 并當場查獲出土文物614件。 青海省公安機關隨即向公安部報告有關情況, 并在公安部的組織協調下與河南、山西、浙江等開展協查工作。

經過進一步偵查, 在獲取其他涉案人員信息后, 公安機關迅速出擊, 在青海省都蘭縣和西寧市將涉嫌盜掘古墓葬的都蘭籍犯罪嫌疑人及涉嫌掩飾、轉移犯罪所得的嫌疑人6人抓獲。 而后, 專案組獲取了盜墓犯罪團伙組織者孫某某的重要線索,

在青海烏蘭縣將其抓獲、隨后又在河南省、山西省等地再次抓獲涉嫌盜掘古墓葬犯罪嫌疑人7人, 又追繳涉案文物32件。

吳延幫說, 經過4個多月, 此次案件涉案人員全部到案、文物沒有流失、證據鏈全部閉合, 實現了對文物犯罪有效打擊。


民警在都蘭縣公安局展示追繳回的文物(8月2日攝)。 新華社發(張錚攝)

公安部指揮, 省、州、縣公安密切配合, 公安、檢察院、文物部門協作

為確保“3·15”專案偵破工作取得全面勝利, 做到除惡務盡、案不漏人、人不漏案、證據扎實, 對該團伙實施全鏈條打擊, 實現對文物犯罪的強大威懾, 公安部將此案列為公安部督辦案件, 全面跟進案件偵辦, 加大組織協調力度。 在青海省公安廳、海西州公安機關的全力工作之下,

專案組對負案在逃人員進行全力追捕, 對在逃人員可能的藏身地等開展工作。 6月10日, 盜墓犯罪嫌疑人孔某彬在河南落網。

6月11日, 公安部發布A級通緝令公開通緝第三批10名重大文物犯罪在逃人員, 其中包括該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王建韜、韓萬里。 在公安機關的強大緝捕攻勢下, 王建韜、韓萬里先后在浙江天臺、河南鄭州被抓獲, 同案在逃人員朱某海也在云南楚雄被抓獲。

“韓萬里, 知道為什么逮捕你嗎?”“知道……。 ”這是在河南鄭州的抓捕現場, 都蘭縣公安局副局長胥新凱與韓萬里的對話。 歷經2個多月, 追蹤河南、內蒙古等地后, 胥新凱在河南某居民小區將韓萬里抓獲。 作為6月11日公安部A級通緝令公開通緝的10名重大文物犯罪之一, 韓萬里的落網,也標志著“3·15”專案2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到案。

在案件中,來自河南、曾跟著考古隊學過鉆探的韓萬里主要負責挖土。“我聽別人說,要致富先挖墓,一夜變成萬元戶,太想一夜致富了,現在非常后悔。”在拘留所,韓萬里對記者說,知道自己被通緝后,他非常害怕,天天睡不著覺,用喝酒麻醉自己,現在被抓了反而是種解脫。


都蘭縣公安局展示追繳回的文物(8月2日攝)。新華社發(張錚攝)

經大量的勘驗、調查工作,公安機關查明自2017年11月以來,犯罪嫌疑人夏某某太、張某、索某某吉、蘇某奎等人預謀在都蘭實施盜墓,并經踩點確定了盜掘地點,由張某從河南等地糾集了具備盜掘古墓葬技術的韓萬里以及張某青、葉某松、孔某彬、朱某海等人到都蘭,由朱某海聯系了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孫某林出資,并商定了分贓規則。在都蘭縣準備鐵鍬、繩子、十字鎬、編織袋、布匹等作案工具,蘇某某準備車輛負責運輸前往熱水鄉一號墓東側的羊圈墓處進行盜掘。期間,孫某林請來了略懂風水的馬某選入伙共同作案,但最終未盜得文物。

此后,孫某林、馬某選不死心,又糾集了王建韜以及孫某生、管某兵、管某亮、席某紅等人與夏某某太、張某、蘇某奎、索某某吉、加某等人再次到羊圈墓進行盜掘,但仍未盜得文物。隨后,該團伙轉移至血渭一號墓東側平臺處實施盜掘,兩個晚上共盜得文物646件,商定各自尋找買主銷贓,直至案發被公安機關抓獲。

海西州公安局刑警支隊隊長盧成章說,經過分析和總結,本次犯罪呈現本地人員和外來人員內外勾結,并且分工明確、形成團伙犯罪等特點。

積極探索建立打擊防范文物犯罪的長效機制

據了解,熱水墓群位于都蘭縣熱水鄉扎瑪日五隊血渭草場,共有封土墓300余座,其中經考古調查登記的墓葬232座,是青海境內面積最大、保存封土最多的一處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的墓葬群。1983年被文化部認定為我國六大考古重要發現之一,1996年由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青海省文物局局長牛軍說,都蘭熱水出土文物匯集了中原、中亞、南亞等地中古時期文化精萃,是羌、白蘭、吐谷渾、吐蕃等中國西部重要古代民族研究的實物資料,更是絲綢之路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實物例證。對于以熱水墓群為代表的柴達木盆地中古時代遺存的研究,對絲綢之路研究和青藏高原文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于增強中華民族多源多元共識,增強民族團結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雖然各級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受制于文物分布點多、線長、面廣,保護機構、專業人員匱乏等原因,熱水墓群的保護仍處于十分被動的局面,近年來,墓群就曾發生多起盜墓事件。

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國家文物局要求,青海省政府已組成聯合調查組,啟動問責追責機制,將對失職瀆職和負有責任的單位和人員進行問責。

小鏈接:

血渭一號大墓

血渭一號大墓是青海都蘭古墓群中最為壯觀的一座墓葬,位于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察汗烏蘇鎮東南約10公里的熱水鄉。大墓坐北向南,高33米,東西長55米,南北寬37米的大墓,從正面看像一個“金”字,因此有“東方金字塔”之稱。

大墓背后的兩條山脈從東西綿延過來,如同兩條巨龍,大墓則像一顆寶珠,構成“二龍戲珠”之勢。墓堆下有3層用泥石混合夯成的石砌圍墻。吐谷渾人修建墳墓時受漢代王室墓葬黃腸題湊形制影響,演變成用一層柏木夾一層四五十厘米高的石頭,然后層層疊起,如同蓋樓一般。

柏樹生長是極其緩慢的,一棵碗口粗的柏樹要長200年,一人合抱的柏樹至少生長上千年。但吐谷渾人墓葬中的柏木,最粗的直徑達60厘米,最細的也有15厘米。一般的小型墓葬要用去二三十根柏木,稍大一點的則要數百根。血渭一號大墓從上而下,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層排列整齊橫穿冢丘的穿木,共有9層之多,一律為粗細相當的柏木。正因為如此,當地農牧民稱它為“九層妖樓”。

據計算,修建這樣的大墓需一萬人耗時一年以上。目前,考古人員僅發掘了墓葬一、二層,出土了大量陪葬物品和陪葬的馬、牛、羊等動物遺骸700余具。在眾多的隨葬品中,有古代皮靴、古藏文木片、古蒙古族文木牘、彩繪木片及金飾、木碟、木鳥獸、糧食和大量絲綢。

考古人員還在墓葬前發現了5條葬馬溝和13個環形牛、狗等動物陪葬坑,出土了87匹馬的完整骨架及大量其它動物骨骸。此外墓葬的這種構筑形式和風格,在我國考古發現中絕無僅有。墓葬中出土的絲綢質地良好,圖案清晰,色澤鮮明,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歷史文物,而糧食陪葬品也只有顯貴墓中才有發現,具有極高的研究、觀賞價值。

韓萬里的落網,也標志著“3·15”專案2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到案。

在案件中,來自河南、曾跟著考古隊學過鉆探的韓萬里主要負責挖土。“我聽別人說,要致富先挖墓,一夜變成萬元戶,太想一夜致富了,現在非常后悔。”在拘留所,韓萬里對記者說,知道自己被通緝后,他非常害怕,天天睡不著覺,用喝酒麻醉自己,現在被抓了反而是種解脫。


都蘭縣公安局展示追繳回的文物(8月2日攝)。新華社發(張錚攝)

經大量的勘驗、調查工作,公安機關查明自2017年11月以來,犯罪嫌疑人夏某某太、張某、索某某吉、蘇某奎等人預謀在都蘭實施盜墓,并經踩點確定了盜掘地點,由張某從河南等地糾集了具備盜掘古墓葬技術的韓萬里以及張某青、葉某松、孔某彬、朱某海等人到都蘭,由朱某海聯系了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孫某林出資,并商定了分贓規則。在都蘭縣準備鐵鍬、繩子、十字鎬、編織袋、布匹等作案工具,蘇某某準備車輛負責運輸前往熱水鄉一號墓東側的羊圈墓處進行盜掘。期間,孫某林請來了略懂風水的馬某選入伙共同作案,但最終未盜得文物。

此后,孫某林、馬某選不死心,又糾集了王建韜以及孫某生、管某兵、管某亮、席某紅等人與夏某某太、張某、蘇某奎、索某某吉、加某等人再次到羊圈墓進行盜掘,但仍未盜得文物。隨后,該團伙轉移至血渭一號墓東側平臺處實施盜掘,兩個晚上共盜得文物646件,商定各自尋找買主銷贓,直至案發被公安機關抓獲。

海西州公安局刑警支隊隊長盧成章說,經過分析和總結,本次犯罪呈現本地人員和外來人員內外勾結,并且分工明確、形成團伙犯罪等特點。

積極探索建立打擊防范文物犯罪的長效機制

據了解,熱水墓群位于都蘭縣熱水鄉扎瑪日五隊血渭草場,共有封土墓300余座,其中經考古調查登記的墓葬232座,是青海境內面積最大、保存封土最多的一處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的墓葬群。1983年被文化部認定為我國六大考古重要發現之一,1996年由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青海省文物局局長牛軍說,都蘭熱水出土文物匯集了中原、中亞、南亞等地中古時期文化精萃,是羌、白蘭、吐谷渾、吐蕃等中國西部重要古代民族研究的實物資料,更是絲綢之路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實物例證。對于以熱水墓群為代表的柴達木盆地中古時代遺存的研究,對絲綢之路研究和青藏高原文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于增強中華民族多源多元共識,增強民族團結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雖然各級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受制于文物分布點多、線長、面廣,保護機構、專業人員匱乏等原因,熱水墓群的保護仍處于十分被動的局面,近年來,墓群就曾發生多起盜墓事件。

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國家文物局要求,青海省政府已組成聯合調查組,啟動問責追責機制,將對失職瀆職和負有責任的單位和人員進行問責。

小鏈接:

血渭一號大墓

血渭一號大墓是青海都蘭古墓群中最為壯觀的一座墓葬,位于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察汗烏蘇鎮東南約10公里的熱水鄉。大墓坐北向南,高33米,東西長55米,南北寬37米的大墓,從正面看像一個“金”字,因此有“東方金字塔”之稱。

大墓背后的兩條山脈從東西綿延過來,如同兩條巨龍,大墓則像一顆寶珠,構成“二龍戲珠”之勢。墓堆下有3層用泥石混合夯成的石砌圍墻。吐谷渾人修建墳墓時受漢代王室墓葬黃腸題湊形制影響,演變成用一層柏木夾一層四五十厘米高的石頭,然后層層疊起,如同蓋樓一般。

柏樹生長是極其緩慢的,一棵碗口粗的柏樹要長200年,一人合抱的柏樹至少生長上千年。但吐谷渾人墓葬中的柏木,最粗的直徑達60厘米,最細的也有15厘米。一般的小型墓葬要用去二三十根柏木,稍大一點的則要數百根。血渭一號大墓從上而下,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層排列整齊橫穿冢丘的穿木,共有9層之多,一律為粗細相當的柏木。正因為如此,當地農牧民稱它為“九層妖樓”。

據計算,修建這樣的大墓需一萬人耗時一年以上。目前,考古人員僅發掘了墓葬一、二層,出土了大量陪葬物品和陪葬的馬、牛、羊等動物遺骸700余具。在眾多的隨葬品中,有古代皮靴、古藏文木片、古蒙古族文木牘、彩繪木片及金飾、木碟、木鳥獸、糧食和大量絲綢。

考古人員還在墓葬前發現了5條葬馬溝和13個環形牛、狗等動物陪葬坑,出土了87匹馬的完整骨架及大量其它動物骨骸。此外墓葬的這種構筑形式和風格,在我國考古發現中絕無僅有。墓葬中出土的絲綢質地良好,圖案清晰,色澤鮮明,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歷史文物,而糧食陪葬品也只有顯貴墓中才有發現,具有極高的研究、觀賞價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