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教育»正文

他是蒙古硬汉,和袁崇焕一起让努尔哈赤吃瘪,36岁坠马身亡

(文/周帆 作者系鄭州大學文學碩士, 配圖來源于網絡)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 在數千年的歷史上不斷地產生民族與地域的紛爭, 在成千上萬次的對抗與妥協中, 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界限開始變得模糊, 敵我關系也隨之發生變化。 這是歷史演變的規律, 并不是某一方示弱或投降的結果。 最早的民族大融合大約可追溯到漢朝, 漢軍攻打匈奴并將其分化后, 便開始了對西域各國的招撫行動, 將邊疆的少數民族納入漢朝, 這一開放性的舉措讓漢朝不再是單一民族國家。 雖然此前也有少數異族人士來到中原,

但是成規模的民族融合, 此乃歷史之開端。

民族的融合讓許多少數民族的勇士可以得到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 同時與中原的軍隊又能形成良性互補, 一舉兩得。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位蒙古族的勇士, 雖是蒙古人, 卻為大明王朝拋頭顱灑熱血, 拼到最后一刻, 血灑疆場——他就是滿桂。

滿桂出身低微, 只能像其他內遷的少數民族一樣投身行伍。 滿桂是蒙古族人, 自然精通騎射功夫, 又作戰勇猛, 每逢戰斗必身先士卒, 勇往直前, 因而入伍不久便屢立戰功, 嶄露頭角。 但是當時的明朝軍隊內部腐敗嚴重, 晉升極其困難, 加上滿桂又不是漢人, 一直得不到提拔, 始終是一個基層的兵卒。

1619年, 滿桂迎來了自己人生的轉機。

是年, 努爾哈赤攜后金大軍與大明軍隊戰于薩爾滸, 后金5天之內連破三路明軍, 共擊殺明朝軍士五萬余人, 明軍潰敗, 只得倉皇而逃。 經此一役, 明軍元氣大傷, 原本軍中的一些將領死的死傷的傷, 一時無人可用。 當此之際, 他們終于想到了滿桂。 天啟二年, 孫奉宗巡視遼東邊防, 對滿桂非常欣賞, 將他提為副總兵, 這才讓滿桂從一個最基層的兵卒變成了主力部隊的統帥, 開始了為大明朝近十年的血戰衛國之旅。

既然是遼東邊防, 那就永遠繞不開一個人——袁崇煥。 袁崇煥與滿桂二人起初交好, 互相欣賞。 寧遠城初成時, 袁崇煥極力推薦滿桂與其一同守城, 歷史也證明了他們二人的確合作無間, 將寧遠城變成了遼東的最后一道也是最堅固的一道防線。

天啟五年, 滿桂的伯樂孫奉宗遭到奸臣魏忠賢的陷害, 辭官歸鄉。 他的接替者高第是一個無能之輩, 只曉得討上面的歡心, 根本不顧大局, 竟然下令讓遼東軍放棄防守, 直接退回山海關, 以期減少軍費開支。 袁滿二人誓死不從, 決意以生命捍衛寧遠城。 就在這道令諭下達的八個月后, 努爾哈赤大軍壓境, 對寧遠城志在必得。 高第一聽說努爾哈赤來了, 嚇得屁滾尿流, 禁止所有的部隊增援寧遠城, 此時的寧遠城方圓二百里沒有一兵一卒, 成為遼東土地上的一座孤城。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袁崇煥以必死的決心泣血明志, 誓與寧遠共存亡。 滿桂再次身先士卒, 面對后金大軍沖鋒陷陣, 巧妙調度,

讓縱橫半生的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還折了不少兵將, 第一次嘗到了戰敗的滋味。

雖然寧遠大捷極大地激勵了明軍的士氣, 但是生性耿直的滿桂卻因為好友趙率教聽了上級命令見死不救而大發雷霆, 甚至都鬧到了明熹宗那里。 滿桂是出了名的牛脾氣, 而趙率教則是袁崇煥的心腹, 這二人鬧起如此大的矛盾, 讓袁崇煥也深感為難, 不好收場。 最后朝廷將滿桂調到了別處將事態平息, 可是還沒過多久發現山海關的戰事吃緊, 好像又少不了滿桂, 于是又將他調了回來。 一來二去, 滿桂的戰斗熱情也大打折扣。

說到底, 滿桂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行為, 只因他出身行伍, 深解基層士兵的疾苦, 眼看著自己手下的兵士為國捐軀卻得不到支援,

自然怒從心頭起。 但是在國難當頭之時, 滿桂還是放下了私人恩怨, 以大局為重——天啟七年, 休養生息的后金大軍再次來犯, 皇太極為了復仇, 大軍圍困寧遠城, 誓破袁崇煥。 滿桂披掛上陣與后金部隊在笊籬山血戰一場, 各自退軍。 再戰時滿桂身受重傷, 卻也保住了錦州與寧遠。 后金再一次鎩羽而歸。

此役過后, 滿桂軍中聲望大振, 晉升為太子太保, 又調任大同總兵, 走到了軍旅生涯的巔峰。

而后的事情就是袁崇煥遭陷害, 在殺了毛文龍之后更是被皇帝猜忌, 最終下獄。 大明軍隊群龍無首之下, 只有滿桂能夠鎮住軍心。 朱由檢隨即下令, 讓滿桂統領所有上京勤王的部隊, 但是這一紙圣文也成為了滿桂人生的壯烈一筆。 其后袁崇煥被凌遲,祖大壽無心應戰,大明軍隊風雨飄搖,戰斗力遠遠不及志在復仇的后金軍團。但是朱由檢卻要求滿桂率全軍出擊,這無異于送滿桂上絕路。

忠心耿耿的滿桂最終還是服從了圣旨,率三支主力軍到永定門外與金軍一決死戰。但是打野戰對明軍來說簡直是羊入虎口,后金的大軍分四路對明朝部隊進行圍剿,滿桂帶傷作戰,誓死不降,明知沒有勝算卻還是血戰到底,最終墜馬而亡,終年三十六歲。

明朝末年,敗仗不計其數,死傷者眾。多數將領都戰死沙場,馬革裹尸。袁崇煥遭陷害慘死,祖大壽被擒,周遇吉寧武同樣是死戰赴國。但是像滿桂這樣,明知死路一條,還要偏向虎山行,用生命為皇帝的愚昧買單,真真是應了“愚忠”的評價。

或許滿桂出身卑微,不受重視,長期忍辱負重。有朝一日終于得償所愿,功成名就,懷著一顆報國之心,只想上陣殺敵,不顧其他。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地說愚忠是錯誤的抉擇,歷史總是由英雄的鮮血寫就的。有句老話叫“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但是在滿桂身上,我們看到了歷史演進過程中的無限可能,也看到了人性最純粹的那一面。

其后袁崇煥被凌遲,祖大壽無心應戰,大明軍隊風雨飄搖,戰斗力遠遠不及志在復仇的后金軍團。但是朱由檢卻要求滿桂率全軍出擊,這無異于送滿桂上絕路。

忠心耿耿的滿桂最終還是服從了圣旨,率三支主力軍到永定門外與金軍一決死戰。但是打野戰對明軍來說簡直是羊入虎口,后金的大軍分四路對明朝部隊進行圍剿,滿桂帶傷作戰,誓死不降,明知沒有勝算卻還是血戰到底,最終墜馬而亡,終年三十六歲。

明朝末年,敗仗不計其數,死傷者眾。多數將領都戰死沙場,馬革裹尸。袁崇煥遭陷害慘死,祖大壽被擒,周遇吉寧武同樣是死戰赴國。但是像滿桂這樣,明知死路一條,還要偏向虎山行,用生命為皇帝的愚昧買單,真真是應了“愚忠”的評價。

或許滿桂出身卑微,不受重視,長期忍辱負重。有朝一日終于得償所愿,功成名就,懷著一顆報國之心,只想上陣殺敵,不顧其他。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地說愚忠是錯誤的抉擇,歷史總是由英雄的鮮血寫就的。有句老話叫“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但是在滿桂身上,我們看到了歷史演進過程中的無限可能,也看到了人性最純粹的那一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