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国主动替日本做了一决定,这是为何?背后的故事没有那么简单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且付出代價最大的一場世界大戰, 其帶給世界各國民眾的是無盡的傷痛, 盡管說必要盡快從苦難中脫離出來才能夠更好地面對新的生活, 但并不是要徹底忘記, 而是從眼淚中學會堅強, 從痛苦中學會前行。

二戰是以中蘇美英為首的同盟國與以日德為首的軸心國之間展開的世界性的大戰, 其是由于在一戰之后產生的經濟危機誘發的, 諸如日本以及德國等國家為了抵制經濟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 通過戰爭來轉移國內的矛盾, 從而導致了這場規模巨大的世界大戰,

有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數十億人口被卷入了進來, 上千萬人口在這場戰爭中身亡, 上萬億美元在戰爭中流失。

在這場大戰中, 有諸多國家都處于戰亂之中, 主要戰場集中在亞、歐兩大洲以及太平、大西兩大洋。 二戰在亞洲掀起的標志是日本進攻中國的華北地區開啟了全面戰爭, 當然在這之前日本已經侵占了中國的東北作為進攻整個中國的跳板, 而在歐洲戰場上德國閃擊波蘭拉開了世界性大戰的序幕。

可以說日德依靠兩個國家的力量就敢同世界各國開戰可見其科學技術力量的發展在當時應該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 尤其是德國, 其在兩次科技革命的影響下, 科技發展達到了一個巔峰,

這一點從戰后迅速崛起的美蘇就可以看到, 據傳聞, 美蘇在攻入柏林之后帶走了一批德國科學家, 當時德國的先進科技均被美蘇掌握, 并得以運用到各個領域當中, 可見戰爭多么的可怕, 在付出巨大的代價的同時, 卻也是促進世界發展的時機, 怪不得每逢大戰世界都要前進呢, 原因就在這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中國也作為主要的同盟國家與美英蘇占到了一起, 甚至是后來的聯合國創始國之一, 這主要是由于中國在整個二戰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才換來的這些榮譽以及國際地位, 眾所周知, 在中國戰場一共拖住了數百萬的日本軍隊, 使其無法北上對抗蘇聯亦或是西進同德國匯合, 還有便是日軍無法增援南線戰場使得美軍可以發揮其巨大的實力帶領世界走向勝利,

而這個代價卻是數千萬人口的死亡。

在經過數年的戰亂之后, 于1945年9月2日, 日本在停泊于日本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簽字投降, 標志著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世界重新回到和平與穩定, 中國作為戰勝國站到了世界的行列, 而日本作為戰敗國需要向遭受損失的各國支付戰爭賠款, 當然中國也是其中之一, 日本在中國的暴行就不一一列舉了。

而值得關注的是, 在戰后根據同盟國的計算, 日本需要支付五百四十多億美元的戰爭賠款, 然中國并沒有接受, 做出了免除日本戰爭賠款支付的決定, 這是為何, 畢竟日本對中國造成的傷害又何止是數百億美元可以抵消呢?

實則是在當時中國正處于內戰的狀態, 在之后中國恢復穩定, 新中國成立的時候, 美國等國家對于中國是不承認的, 因而在其之后進行的關于日本戰爭賠償的問題并沒有邀請中國參加, 而且在當時美國出于戰略考慮, 其想要依靠日本作為前進基地來對抗蘇聯, 因而其便免除了日本的戰爭賠款, 而在之后中國成立之后, 為了體現出大國的寬容大量也就順勢也免除了日本的賠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