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OFO或將休矣?共用單車下半場,將是它與哈羅單車共主沉浮!

都說共用單車的下半場賽道已經拉開序幕, 但在牛熊君看來, 這上半的競技還尚未完結。 只是, 摩拜和OFO之間, 誰將成為上半場的贏家, 也到了最後分曉的時刻。

隨著美團全資收購摩拜, OFO還能撐多久, 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6月1日, 虎嗅網《小黃車快黃了?》一文, 爆料OFO陷入資金鏈危機, 總部開始大規模裁員, 曾任COO的張嚴琪離職, 海外事業部業解散。

雖然, OFO否認了虎嗅網相關報導, 宣稱公司運轉一切正常, 但是仍有跡象顯示, OFO已風雨飄搖。

1.資金鏈緊張是不爭的事實

根據財新報導, 截止2017年12月, OFO帳面上可供調配的資金僅剩3.5億元。

2018年1月, 騰訊科技稱, OFO賬上的可用資金已不足6億元。

不管OFO管理層嘴上如何否認資金鏈緊張的事實, 行動上對資金的需求卻顯得十分迫切。

2018年2月初, OFO通過動產抵押的方式, 換取了阿裡巴巴17.7億元的借款;3月中旬, OFO又宣稱以股權+債權的方式, 獲得阿裡領投E2-1輪8.66億美元(約55億元人民幣)融資, 其中包含了之前的借款。

而資金鏈緊張背後更為實質的問題還在於, 商業模式的探索失敗, 或者說是尚未完成, 意味著OFO僅能依靠持續不斷的融資維持運轉, 而居高不下的運營成本和車輛損壞率, 則直接讓燒錢的模式難以為繼。

有媒體粗略計算, 不算上押金虧空部分, OFO每月人員工資和運維等支出、以及持續流出的押金4-5億, 供應商欠款25億,

以最新一輪融資後OFO的現金來看, 也難以維持數月的消耗。

2.創始團隊與投資人的矛盾不可調和

對於“一票否決權”有著近乎執念的戴威, 在2017年11月滴滴空降管理層被辭職後, 雙方的關係幾乎陷入僵局。 為了制衡滴滴的勢力, 戴威在新一輪的融資中, 引入的阿裡, 然而阿裡作為目前最有實力馳援OFO的股東卻也有自己的打算。

更為微妙的是, 滴滴和阿裡之間由於騰訊的關係所造成的並不愉快過往, 讓OFO在兩大股東擠壓下的生存對話空間日遭壓縮。 與滴滴的交惡、同阿裡的貌合神離, OFO戴威試圖在阿裡、滴滴夾縫中周旋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從阿裡扶持哈羅單車開始,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 已經是放棄了OFO, 如今的OFO對於阿裡來說的價值,

更像是戰略制衡的味道。 既然有滴滴、大衛創始團隊掣肘, 影響到阿裡對OFO的控股, 不如另闢蹊徑扶持協力廠商競爭。 事實上, 正是在阿裡的謀劃下, 共用單車競爭格局, 出人意料的呈現出“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局面。

3.病急亂投醫的結果很可能是竭澤而漁

“從資本處拿來的總有一天要還回去”, 這是摩拜創始人張瑋瑋退出時總結的深刻認識。 但顯然OFO戴威還想做最後的抗爭。 為了能擺脫或者說減輕對投資人的依賴, OFO在共用單車的商業變現上, 做了不少的探索。 目前看起來, 戴威有些急了。

5月下旬, OFO開始發動員工售賣品牌車身廣告, 從B端尋找到大規模變現的路徑。 據虎嗅網報導, 根據刊例顯示, OFO給出的資來源資料為“1500萬輛單車、覆蓋2.5億用戶”,

而品牌定制車身的廣告價格為每輛2000元/月, 開屏廣告價格為100~120元, 1000CPM起售。 這廣告變現的路徑, 固然為OFO帶來了小部分的收益, 但是卻不可避免的挑戰了用戶在觀感, 尤其在競爭對手依舊強勁的情況下, OFO似乎在以用戶體驗為代價換取收益。

除了賣廣告, OFO還在用戶押金上動起了腦筋。 先是在2017年, 押金由99元漲價為199元, 到了2018年, OFO則直接取消了全國20個城市的芝麻信用免押金活動。 用戶習慣不斷遭遇不可挽回的挑戰。

讓外界更為詫異的是, OFO還在近期押注區塊鏈, 試圖“運用區塊鏈建立用戶使用單車的信用額度”。 或許在戴威看來, 如何擺脫對支付寶“芝麻信用”的依賴, 在當下顯得更為重要。 但戴威這種無視OFO核心問題的做法,

也在過度分散運營精力, 這對於OFO來說只能是大概率的加速死亡。

以上種種, 只能讓人懷疑, 面臨內憂外患, OFO 創始團隊已經方寸大亂。

摩拜加入美團後, 或許是一次“拾級而上”, 但依照目前的資本格局來看, OFO 的前途卻顯得不甚清晰。 共用單車上半場是由摩拜還是由OFO劃下句點, 下半場由誰與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哈羅單車爭鋒, 這或許在未來幾個月將得以明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