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香港通信卫星为什么不用国货?仍有差距,大国较量存在商业活动中


資料圖

世界航天業的發展經歷了兩個過程。 起初, 人們往地球軌道上發射火箭來炫耀自家導彈的性能, 同時開始了對地球引力軌道的開發利用, 出于科研和軍事的目的發射無數的航天器與宇航員, 包括間諜衛星。 在地球上對抗的色彩變淡以后, 太空開始真正轉入民用開發, 為人類造福。 注冊地在香港的亞洲衛星公司致力于空間通訊衛星, 通過國產的火箭發射了最初的兩顆衛星。 但是到最新的九號衛星卻采用了美國造的衛星, 并且由俄羅斯發射, 這令人十分不解——中國公司要用美國的衛星用來擴展業務!這是由于中國和美國在通信衛星技術上存在差距,

不僅僅因為差距, 亞星“美國造”不僅是商業運作的一部分, 背后更是大國之間的較量。


資料圖

中國的航天事業發展緊跟世界航天發展的潮流。 同期與長征火箭一同升空的還有東風導彈。 在政治任務完成后, 中國航天人同樣也面臨著商業化的道路。 開始承接“外星”, 即外國衛星的發射。 但是由于種種原因, 大規模的外星發射從1994年的火箭事故之后便陷入停滯。 美國也對華實施了不允許用長征系列發射采用美國零件的衛星的封鎖。 因此, 亞星只能與俄羅斯合作得以送入軌道。


資料圖

那么, 既然不允許用長征發射美星, 那為何不采用國貨衛星呢?這是由于客觀上我國的通信衛星性能不如美國,

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 而這一切的根源來自美國的對華封鎖和打壓, 封鎖零部件進口與技術的引進。 中國目前也在對美國奮起直追, 哪天的亞星能用上國貨, 那意味著中美兩國的大國較量中, 中國再也不是吃虧的那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