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安南:世界总统,美国冤家!

2018年8月18日 , 科菲·安南去世, 享年80歲。

安南, 一路走好!

科菲·安南, 加納人, 1972年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 通曉英語、法語及非洲多種語言。

1997年至2006年, 安南連任兩屆聯合國秘書長, 是首位擔任這一職務的黑人。 2001年, 他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安南被認為是聯合國歷史上最富改革精神的秘書長, 在任10年他力推改革, 重塑聯合國作為最大國際組織的權威性, 可謂“兩任秘書長, 風雨十年路”。

作為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 安南自稱“與時間賽跑”, 巴以沖突、非洲戰亂、阿富汗危機、敘利亞內戰, 到處可見他與團隊斡旋的影子。 安南驕傲自己在“戰爭與和平”中斡旋的歲月,

但也為未能阻止伊拉克戰爭倍感痛苦和遺憾。

“可以說我為消除世界上的不平等和貧困奮斗了一生, 我的部分愿望已經列入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 這是最好的事情。 最糟的事情是, 我沒能避免伊拉克戰爭, 我不同意發動伊拉克戰爭, 但最后只能接受伊拉克戰后重建工作, 而聯合國駐伊拉克代表卻被炸身亡, 更令我痛苦萬分。 ”

2003年1月, 就在伊拉克戰爭一觸即發的前夕, 安南應邀去白宮出席晚宴。

席間, 賓主言談甚不投機, 布什最后干脆不客氣地說:"科菲, 你做你該做的事, 我也要做我該做的事。 "

當第一批炸彈落向巴格達時, 安南對安理會說:"無論對聯合國還是國際社會來說, 今天都是一個悲哀的日子。

"

2004年11月26日, 美國《紐約太陽報》披露,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兒子科喬·安南卷入了“石油換食品”丑聞。 該報稱, 科喬·安南曾經在1999年2月開始, 一直接受一家名為“克泰科納”的瑞士公司每月2500美元的酬金, 而這家瑞士公司從聯合國對伊拉克的“石油換食品”計劃中得到了利潤豐厚的合同。

但是2005年3月, 由美聯儲前主席沃爾克領導的獨立調查委員會發表報告指出, 安南在伊拉克“石油換食品”計劃實施過程中沒有任何腐敗行為。

這其中有沒有美國作梗, 不得而知。

安南與北大有著不解之緣。 1998年, 北大百年華誕之際, 安南就曾發來賀信, 并委派代表前來祝賀。 2004年, 首屆北京論壇召開之際, 他又委派當時的聯合國副秘書長約瑟夫·里德攜其賀辭親臨論壇。

2006年, 安南在他聯合國秘書長任期即將結束前, 首次訪問北京大學。 2009年, 安南又以聯合國基金會董事的身份訪問北大, 與北大學者和學生進行了深入交流。 2015年4月21至22日, 安南到訪北京大學, 展開對北大的訪問和交流活動。

審視安南的一生, 富有熱情和活力。

他出生在非洲部落酋長之家, 卻接受了良好的西式教育;

他熱愛自己的祖國, 卻很少提到自己是加納人, 而以一個非洲人來稱呼自己;

他被人稱為“世界總統”, 卻沒有任何實際的政治權力, 沒有任何領土歸他管轄, 沒有任何軍隊供他調遣;

作為聯合國秘書長, 他有太多的麻煩和困擾, 但他始終保持樂觀;他是那么引人注目, 卻是個低調的人, 讓人覺得他在盡力避免別人的目光;

他既有著高貴的品質, 也不乏普通人的生活原則;

他永遠讓人感覺處于一種平和的狀態。

無論在任何場合, 安南總是溫文爾雅, 說話時始終保持不高不低的語調, 從不用大嗓門講話。 安南給人印象最深的表情變化就是微笑。

他手下的工作人員說, 即便是在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提出過分的要求時, 安南也僅僅是下巴上的肌肉有一絲顫動而已。

與他共事過的聯合國官員說, 安南待人彬彬有禮, 體貼周到, 總是給人很親切的感覺。

圣·馬修福音中有這樣一句話:上帝保佑和平使者, 因為他們應該被稱之為上帝的孩子!

安南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雙眼睛。 他的眼睛, 映射出的不僅有對這個既富饒又貧窮、既美好又痛苦的世界的憂患和悲憫,

更多的是力量和希望。

一個非常鎮靜的人, 一個幾乎從不會提高嗓音的人, 一個從來不會發怒或者失去耐心的人, 人們最多能從他連續不斷的搓手和眼睛猛烈的顫動中, 感覺到他內心的焦慮。

這就是安南, 有史以來最活躍的聯合國秘書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