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教育»正文

魏晋时期,贵族喜欢服用的“五石散”是什么?说出来感慨风气败坏

魏晉被后世評價為中國歷史上最矯情的一個時期。 當時涌現出了一大批的風流名士, 比如說孔融、嵇康、謝安等等。 這些名士們處事風格獨樹一幟, 因此后世將他們的這種風格稱為“魏晉風度”, 甚至一度引以為潮流。 但是在魏晉之后的各個朝代, 他們的這種名士風度都被統治者所厭棄, 這是為什么呢?

魏晉風度總結起來也很簡單, 無非就是隨意灑脫, 縱情聲色。 以竹林七賢為首的魏晉名士, 個個恃才傲物, 甘愿偏居于林中一隅, 對于功名利祿不屑一顧, 在后人看來這就是風度。 但其實不是的, 在魏晉時期,

對一個人的評價, 不僅來自于這個人的才學、相貌, 也來自于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方法。

在當時, “灑脫”是對名士最重要的一個要求。 即便再有才能, 如果做人不能豪放不羈, 那一樣得不到好評。 這種灑脫, 在魏晉時期表現在方方面面, 按照現代的眼光看來, 甚至有點過分走火入魔了。 大文豪魯迅先生曾經對魏晉風度有這三個字的點評:藥與酒。 這三個字可以說是十分貼切了。

當時名士喜好飲酒, 還不是一般的小酌怡情, 而是豪飲, 不喝醉不罷休, 認為這樣才能顯示出為人的曠達。 其實跟《水滸傳》中梁山好漢拼酒的性質差不多。 阮籍就最好喝酒, 日日沉溺于酒水。 當時阮籍的家宅旁邊, 就是一家酒壚, 老板娘生的漂亮潑辣,

也釀得一碗好酒。 阮籍經常連家也不回, 日日混跡在這家酒壚之中。 當時人都在地上鋪席子, 席地而坐。

阮籍喝醉了, 直接往老板娘腳下一躺, 酣然入睡。 酒壚的老板剛開始對他頗有微詞, 但是時間一長, 發現阮籍真的就是為了喝酒而來, 也沒有再對他有任何意見。 其實在魏晉時期, 男女同席是很失禮的一種行為。 但是阮籍的這件事被人知道之后, 非但沒有人議論他, 反而稱贊他為人坦蕩、曠達, 當時的對于名士風流不羈的吹捧可見一斑。

除了酒之外, 魏晉時期的另外一種潮流, 在現代看來, 就完全是一種丑惡習氣了, 那就是服用五石散。 五石散最早其實是一種治療傷寒的藥品, 由張仲景研制。 它的主要成分是石硫磺、白石英、石鐘乳等等,

長期服用會使人上癮, 跟毒品的性質差不多。

因為是治療傷寒所用, 所以五石散有開竅通淤, 讓身體發熱的功效, 其目的主要是用來驅寒的。 但是在魏晉時期, 服用五石散卻成為了社會潮流, 哪個名人要是不服五石散, 那就是沒風度。 主人宴請時, 很關鍵的一個環節就是拿出五石散, 供在場賓客同服取樂, 如果一人不服, 那還會被視為對主人的一種侮辱。 服用五石散會導致血液流速變快, 心跳加快, 同時帶來一種飄飄欲仙的精神恍惚感。

男子服用之后, 往往于男女房事上有所助益, 因此五石散其實也是一種春藥。 竹林七賢當時經常呆在一起, 一同服用五石散也是常事。 嵇康就最愛服用五石散, 每每藥后,

為了發散藥性, 就脫光了衣袍, 在竹林中狂奔。 這種狂狼的行為反而引起了當時眾人的紛紛效仿, 甚至引以為一種美談。 魏晉時期人穿著輕便, 都是廣袍大袖, 腰間腰帶一褪, 整件衣服就能脫下來, 跟其他朝代里三層外三層的穿衣風格不同。

這都是因為當時人愛服五石散的緣故, 服用五石散后必須要脫衣服, 這種一扯就脫下來的衣服最方便不過了。 但是五石散仍然是有毒之物, 雖然能夠帶來一時的快感, 但是對人身體上的損傷不可逆轉的。 少量服用沒有效果, 大量服用則有生命危險, 長期服用還會對人的精神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所以魏晉時期, 名士們往往性格急躁, 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 其中有不少是因為五石散服多了,

才導致脾性變得如此狂暴。

藥與酒是魏晉名士的兩大追求, 他們還有一個特點, 在現代人看來實在無法忍受, 那就是不洗澡。 不洗澡則是因為崇尚天然, 追求天人合一, 不為了迎合旁人的喜好而沐浴。 而且當時人常常沉浸在五石散帶來的快感中, 又向往尋仙問道, 洗澡對于他們來講更是一種俗事。 劉伶是竹林七賢之一, 跟阮籍一樣嗜好飲酒, 被當時人稱之為“醉侯”。 他經常駕著鹿車, 一邊喝酒一邊出游, 并叫人拿著鋤頭跟在車后, 如果自己醉死就把自己就地掩埋了, 為人放浪形骸。

因為長期不洗澡, 身上長滿了虱子, 瘙癢難耐。 與人交談的時候, 劉伶必須不停的摳虱子止癢。 在當時, 名士身上大多都有虱子, 可以這么說,竹林七賢沒有一個是講衛生的,嵇康身上的虱子更是多到會從衣袖中蹦出。在魏晉時期,清談是一種潮流,兩人對坐交談,論天論地,常常徹夜不止。而“捫虱而談”更是當時最常見的一種行為,其實實屬無奈之舉。可是隨著歷史的演變,“捫虱而談”卻成為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侃侃而談,無所畏懼。

魏晉名人之所以會有這種表現,也是因為當時社會的大勢所趨。社會動蕩,權勢更替迅速。在這種亂世之中,狂亂行事是最好的避世手段,也是明哲保身的方法。司馬氏召阮籍入宮為官,阮籍為了不去,接連大醉兩月,以此委婉拒絕。也正因為如此,魏晉時期,才會有大量的名士做出這些乖張的行為。而在其他朝代,局勢穩固,統治者當然不希望再有人對魏晉遺風加以效仿。

可以這么說,竹林七賢沒有一個是講衛生的,嵇康身上的虱子更是多到會從衣袖中蹦出。在魏晉時期,清談是一種潮流,兩人對坐交談,論天論地,常常徹夜不止。而“捫虱而談”更是當時最常見的一種行為,其實實屬無奈之舉。可是隨著歷史的演變,“捫虱而談”卻成為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侃侃而談,無所畏懼。

魏晉名人之所以會有這種表現,也是因為當時社會的大勢所趨。社會動蕩,權勢更替迅速。在這種亂世之中,狂亂行事是最好的避世手段,也是明哲保身的方法。司馬氏召阮籍入宮為官,阮籍為了不去,接連大醉兩月,以此委婉拒絕。也正因為如此,魏晉時期,才會有大量的名士做出這些乖張的行為。而在其他朝代,局勢穩固,統治者當然不希望再有人對魏晉遺風加以效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