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英、法联手“报复”清军,清政府准备决战,最后却落得大败

1860年, 英國和法國為“報復”清軍在大沽阻止英、法公使進京換約, 重組英法聯軍侵華。 當這支擁有艦艇144艘、陸軍近3萬人的強大武力開抵中國之際, 恰為太平天國第二次摧毀江南大營、東征蘇常、進逼上海之時, 清朝的態度不能不有所變化。 咸豐帝不再要求修改中英、中法《天津條約》, 而是放出空氣, 愿讓英、法公使進京換約, 同時在大沽、天津一帶部署重兵, 由僧格林沁統率, 準備決戰。

1860年8月1日, 英法聯軍在北塘登陸, 而北塘恰是清朝指定的各國使節海路入京的口岸。 直隸總督恒福為此照會隨英法聯軍而來的美國公使華若翰,

希望其從中調停, 請英、法使節“按照貴國上年之例, 進京換約”。 也就是說, 清朝將以上年美國公使進京換約為范式, 接待英、法使節。 英國專使額爾金、法國專使葛羅對此不予理睬。 此后恒福多次照會英國專使額爾金, 要求面商, 均被拒。 英法聯軍完成長達12天的登陸行動后, 從北塘進擊, 連陷新河、塘沽、大沽北炮臺, 清軍大敗。 僧格林沁率大沽南岸守軍退往通州一帶。 8月26日, 英法聯軍占領天津。 在此期間, 咸豐帝曾于8月16日下發了一道自欺欺人的上諭:“著派文俊、恒祺前往北塘海口, 伴送英、佛二國使臣, 進京換約。 ”

第二次鴉片戰爭路線圖

大沽口炮臺遺址

文俊等人的使命, 根本無法執行。 前方的軍事態勢又迫使咸豐帝再次派出桂良為欽差大臣,

前往天津, 與英、法談判。 英方提出的條件為:完全執行《中英天津條約》即恢復公使駐京, 增加賠款, 開天津為通商口岸;法方提出的條件為:公使駐京, 增加賠款。 有了上一次天津談判的經驗, 桂良不再自行做主, 而是將英、法的條件全部上呈, 請旨定奪。 咸豐帝只是讓桂良力爭。 當桂良報告英、法將帶兵進京換約, 并派巴夏禮(H.S.Parkes)等人先期進京看房時, 咸豐帝大罵桂良“雙目已盲”, 下旨:“務令該夷先將兵船馬隊, 全行退出海口, 并不準多帶從人, 方準來京”, “夷酋巴夏禮先行進京之處, 著不準行。 即將來準其進京換約, 亦不得任令該夷酋隨帶護衛, 帶領兵將, 總須商定隨帶從人數目, 方為妥善。 ”他讓桂良與英、法議定上述條件后,
奏明請旨, 如未議定, “不準即與該夷蓋印畫押”。 英、法方面一聞桂良須請旨行事, 便以其未有全權為名, 中止談判。 9月8日, 英法聯軍向通州開進。

巴夏禮

廣東人民出版社委托宣傳

( 茅海建:《當代學人精品:茅海建卷》,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16年版 )

( 編輯:南京師范大學中國史碩士研究生 謝敏 )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