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南北大門戶——邢國,抗狄五百年,周室防禦北狄的重要屏障

井國篇中提到周朝邢國就是在殷商井國的原址上重建的, 首封君是周公旦的第四個兒子姬苴。 周成王時, 為了表彰周公旦輔佐周室的勞苦功高, 在周公旦去世後, 封周公後裔在井地, 建立邢國。 《左傳》也有記載:“凡、蔣、刑、茅、胙、祭, 周公之胤也。 ”

邢國因為從井國而來, 故西周很多出土青銅器銘文上仍然多用“井”字。 關於邢國的冊封過程, 西周早期的傳世青銅器“麥方尊”(現藏大英博物館)銘文開篇就是“王令辟井(邢)侯, 出劾, 侯于井(邢)。 ”字樣, 然後下面敘述了隆重的冊封儀式, 是周朝冊封邢國的實證。 同時銘文後半部分又記載了邢侯受封後回到周朝國都,

覲見周成王, 並受到周王的許多賞賜, 邢國在周王室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邢國(今河北邢臺市)的地理位置是當時連接南北的重要樞紐, 當在京畿重地之內。 邢國的北部是北方遊牧部族的活躍區, 南部是中原文明, 邢國實際上就是南北不同文化的分界地, 即戎狄進入中原的大門戶, 所以北方的戎狄一旦侵擾中原, 邢國便首當其衝。

邢國的建立無疑是周王室防禦西戎北狄入侵的重要戰略舉措, 因為這一帶戎狄非常之猖獗, 向來是周朝的一大危脅, 所以邢國是西周之初防禦北方戎狄最重要的諸侯國, 周王室對它寄予了極大的厚望。 出土于邢臺的青銅器“邢侯簋”(也叫周公彝,

現藏大英博物館), 是邢國第一代國君邢侯為紀念父親周公旦所鑄, 其銘文記載“邢侯服, 錫(賜)臣三品, 州人、重人、庸人。 ”用現代文翻譯過來就是:(周王)賞邢侯朝服, 賜奴隸三大類:在編奴隸二千五百家(州為周代奴隸編制, 一州為二千五百家)、押送重車的人(可理解為供粗使的青壯年勞役)、可使喚的傭人(一般指供輕使雜活的奴隸)。 從銘文可以看出周王對邢侯的賞賜是極為慷慨。

據分析, 西周時期的邢國版圖東到山東聊城, 北抵元氏, 西臨太行, 南至滑縣。 邢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邢國動盪不安的命運, 它註定要世代與戎狄為敵。 邢國從建國開始, 便常年征伐不斷, 歷史上有多次記錄邢人伐狄的戰爭。 比如 1978年, 在元氏縣西張村出土的青銅器“臣諫簋”銘文記載邢侯派大將亞旅大敗戎狄的盛況。

直到東周初期, 由狄族所建的中山國逐漸興起, 他們在與中原文明的長期碰撞中吸收中原先進文化為己所用, 在政治、軍事、經濟諸方面都有了空前絕後的改善和發展, 狄人的南進步伐已不能使當時的邢國所能控制。

邢國只好採取與中原諸國建立外交的政策維持生存, 因邢國南鄰衛國, 東接齊國, 邢國便趁地理之便, 與齊國聯姻。 西元前661年, 北狄再次入侵邢國, 邢國向齊國告急, 但是齊國鞭長莫及, 等到齊軍趕到, 邢國國都已經被攻破, 邢侯好不容易撿了條命, 被齊桓公安排到易守難攻的西山夷儀(邢臺漿水), 並出資為邢侯建城, 不久, 邢國又重新恢復城池、宗廟和宮殿。

邢國雖然保住了, 但國土丟失盡半, 人口銳減, 國力更是一蹶不振。 更為不幸的是, 後來邢國的守護神齊桓公逝世, 齊國內亂後國力不如從前, 邢國已風雨縹緲, 日落西山。 更為嚴重的是, 此時的邢國執政者頭腦發昏, 竟聯合宿敵北狄一起伐衛。 據《左傳-僖公十八年》記載:“邢人、狄人伐衛, 圍菟圃( tú pǔ)。 ”說得是西元前642年, 邢國和狄人攻打衛國, 包圍了衛國的菟圃(今河南長垣境內)。

邢國此舉在次年就遭到衛國的狠狠報復, 據《左傳-僖公十九年》記載:“衛人伐邢, 以報菟圃之役。 ”但這次並沒有滅亡邢國, 之後斷斷續續經過了五年征伐, 衛國才徹底將邢國從身邊抹去。 《孫子兵法》記載:“衛之興也, 衛師比在邢。 ”說明衛國為滅邢國做足了準備,

還派間諜去邢國活動。

邢國被衛國滅亡後, 到了西元前631年, 晉楚城濮之戰爆發, 衛國因站錯了隊, 楚國戰敗後, 衛國被迫淪為晉國附庸, 邢國這塊故地也被劃入了晉國版圖。 三家分晉後, 邢國故地成了趙國的地盤。 戰國時趙國有邢臺, 跟楚國章華台、齊國雪宮台齊名, 其實就是在邢國所築邢臺的基礎上再添檀台、信宮擴建而成的。

邢國亡國後, 國人以國為氏, 形成邢姓, 邢姓在《百家姓》中位列第195位。

文/堰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