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衡陽會戰有多慘烈?打到最後,日軍都不忍心看到中國士兵拼光自己

文/協虎團隊 三金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 衡陽會戰是一場十分慘烈的戰役。 甚至到最後, 日軍由於十分敬重城中的守軍, 都不忍心繼續打下去了。 但如果看過衡陽會戰的資料, 或許我們又會覺得, “慘烈”這個詞可能還不足夠形容當年的那番場景。 就算再加上“悲壯”、“殘酷”, 估計也難以表現我們的心情。 這種感覺, 或許正如當年我們看完《喋血孤城》後那般, 萬般心緒奔湧, 卻難以言說。 而《喋血孤城》這部電影, 或許也是最能間接反映衡陽會戰的經典電影了。

電影《喋血孤城》最後一幕, 師長余程萬寫完絕筆, 帶著全師僅剩的高層作戰人員與日軍展開最後的血戰

談起《喋血孤城》, 我們或許對最後余程萬那句“彈盡, 援絕, 人無, 城已破。 職率……作最後抵抗, 誓死為止, 並祝勝利”印象深刻, 不覺感動涕零。 但是, 當我們談起“長哭虎賁余程萬,更憐衡陽方先覺”這句話時, 我們卻又不覺對衡陽會戰生出更多的敬意。

確實, 在豫湘桂會戰乃至整個中國抗戰史上, 衡陽會戰完全可以算作作戰時間最長、雙方傷亡士兵最多、程度最為慘烈的城市爭奪戰。 同樣, 也是日本戰史中記載的唯一一次日軍傷亡超過中國軍隊的戰例, 如此足可見這次保衛戰中中國軍隊的英勇與無畏。 也正因如此, 後人將這次會戰冠以“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

衡陽市位於湖南中南部地區,

坐落在湘江之畔, 境內有耒水、蒸水、洣水等河流。 早在清末年間, 該地已是一個重要的鐵路樞紐。 那時, 已有粵漢鐵路(今為京廣鐵路一部分)、湘桂鐵路等線路經過衡陽, 所以此城為南下兩廣的門戶之地。

對日軍來說, 如果拿下這座城市, 便能直接一路南下, 打通南北線路。 而對於當時的中國政府而言, 這裡是僅次於重慶、昆明的第三大工商業城市, 彙集了眾多工廠, 是當時重要的物資集散地。 所以, 當時中、日雙方才會在該地爆發如此激烈的戰鬥。

為了拿下衡陽, 日軍派出了橫山勇及其麾下的第十一軍。 在此之前, 日軍的這支部隊已經歷過武漢會戰、第一、第二乃至第三次長沙會戰、常德戰役等會戰, 可謂精於城市爭奪戰。

此次, 他們更是傾巢而出, 日軍先後將這支部隊下屬的68師團、116師團、 58師團、13師團約九萬人全部投入戰鬥, 其中第13師團更是日軍戰鬥編制中戰力排在第一梯隊的甲種師團。

左為方先覺, 右為橫山勇。 在開頭提到的常德會戰中, 余程萬的對手也是橫山勇

而中國方面, 卻只有方先覺麾下的第十軍駐守衡陽。 這支部隊前身為黃埔教導團, 北伐時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三師, 之後又擴充為國民革命軍第十軍。 抗日戰爭時期的三次長沙會戰, 要不是有第十軍在被圍的情況下, 於長沙城力挫日軍精銳的鋒芒, 那麼第三次長沙會戰大捷也便無從談起。 因為其輝煌的戰果, 這支部隊在長沙會戰後被直接命名為“泰山”。

在這之前的一年,

第十軍更是奉命前去解常德之圍, 給予日軍第3師團以重創。 不過, 這一戰之後, 第十軍自身也承受了很大的傷亡。 原本一個軍滿編配置應為3個師, 共9個團。 但常德保衛戰一年之後, 第十軍還未能得到充足的補給, 所以此時第十軍下轄的第3師、第190師、預備第10師三個師加起來才7個團兵力, 原先駐守衡陽的第54師也才只有一個團的兵力。 就這樣, 開戰前第十軍拼拼湊湊組了8個團的兵力, 再算上直屬的炮兵部隊以及當地的治安部隊, 駐守衡陽的中國軍隊也一共才有一萬五千餘人。

比之日軍將近十萬人的數量, 這次戰鬥可謂是以寡敵眾。 但是, 第十軍不負“泰山”之名, 與幾乎十倍之敵孤軍奮戰47天而巋然不動。

6月2日, 第十軍就這樣以殘陣,

帶著“遲滯日軍進攻, 守衡陽之兩個星期, 有效阻敵深入”的命令進駐衡陽。 開戰之前, 軍長方先覺亦預料到這將是一場惡戰, 他本人也做好了與城共存亡的準備, 但他卻未曾想到, 接下來的戰鬥時間將會遠遠超出他的使命預期, 而其險惡程度, 甚至超過了常德會戰。

不過由於早已預料大概戰情, 方先覺先是親自勸導城中的30萬居民離開故土, 以盡力減少居民傷亡。 同時, 為利用有限的兵力強化防線, 方先覺決定放棄週邊工事, 向衡陽城區方向收縮。 最終, 第十軍以城區為核心, 沿方圓幾十公里內流經衡陽部分的湘江以及耒水構築了主力防線。

轉眼, 時間就來到了6月18日。 這天, 隨著日軍的猛烈攻勢, 長沙、醴陵、湘潭、株洲等地相繼失守, 衡陽就此成為一座孤城,成為日軍打通大陸補給線的最後一個關口。4天之後,日軍沿湘江南下至此。面對一支孤零零的守軍,日軍本以為能輕易拿下衡陽,沒成想卻碰到了一座巍峨的“高山”。

6月22日,日軍先以戰機轟炸衡陽城區,以分散、打擊中國守軍,自此之後直至戰役結束,日軍每日都會使用戰機轟炸衡陽市區。而在22日夜間,日軍第68師團亦抵達衡陽東30公里處的泉溪市(今泉溪鎮),那裡只有一處第十軍的週邊警戒陣地,駐守著第十軍190師568團第1營的少數警戒部隊。當日軍抵達該地後,日軍先鋒部隊以為能很快打垮中國守軍,但經過一輪交火後,日軍先鋒反而被打退,陣地上依舊高高飄揚著中國軍隊的軍旗。

不過,因為從該地渡過耒水後,衡陽東部的天然屏障便只剩緊挨著主城區的湘江。所以對於日軍而言,這是必須選擇的捷徑。為此,在第二天拂曉時分,日軍第68師團又一次來到這裡,打算在此地強渡過河。

面對來犯之敵,1營營長楊濟和指揮下屬,用戰防炮和機槍摧毀日軍的木船和橡皮舟,逼得日軍在嘗試了大半天之後不得不放棄強渡的計畫。當天下午,無奈之下的日軍只得兵分兩路,一路接著佯裝渡河,而主力部隊則迂回至泉溪的南部,從防守薄弱的地方越過耒水。

由於日軍的這一行動,泉溪一地的前沿陣地便失去了防守價值,楊濟和遂決定率部西撤至衡陽東部12公里處的五馬歸槽。

而在這之後的4天時間裡,日軍第68、116師團也依次對衡陽城區的各個週邊陣地都發動了猛攻。但就是在此期間,為了阻止日軍向城區核心陣地進發,守軍炸毀了流經城區西北部、北部的蒸水上的兩座橋樑,以及城區東部湘江上的湘江公鐵大橋。

由此,在週邊陣地上的將士們已無退路,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投降或成仁。但他們依舊毫無怨言,因為他們知道: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遲滯日軍的進攻速度,畢竟,面對十萬日軍的圍攻,週邊失守,無非是時間問題。最終,他們無一例外地選擇了後者——成仁。

6月27日,日軍在付出慘重代價之後才得以拿下週邊陣地。由於方先覺放在週邊的部隊打得十分頑強,日軍在攻到衡陽城下時已經十分疲憊了,因而不得不調集預備隊來到前線。

那一夜,對於城中的中國軍隊而言是如此的安靜,這是自開戰以來,衡陽城周邊少有的寧靜。城外,歷經血戰的日軍已然進入了修整。雙方誰都知道,等到第二天的黎明到來時,城下將會是一副怎樣的場景。

次日一大早,正當城中的雞鳴聲打破睡夢之時,日軍的第一輪攻勢就來臨了。當即,衡陽遭到了四面圍攻,而城區南部的張家山(今改名為勝利山)則是戰況最為激烈的地方,駐守該地的預備第10師主力部隊,與日軍反復爭奪張家山20多次,並成功固守。可在此時,駐守在南邊十多公里外的高嶺等陣地的將士們,卻早已全部壯烈犧牲。

在之後的5天時間裡,日軍配合著飛機、大炮,發起了一波又一波如潮水一般的攻勢,但都被頑強地抵擋了下來。在此期間,日軍即便用上了毒氣,也只不過前進了兩公里。不管日軍如何撼動,“泰山”就是屹立不倒,而依舊碰不到核心陣地的日軍也不得不於7月2號停止進攻,以修整、補充彈藥。

在經過9天的修整之後,日軍又於7月11日再次發起了一輪攻勢。這一次,日軍向衡陽城郊傾瀉了大量炮彈、燃燒彈乃至毒氣彈,不過他們依舊未能如願攻進城區。但對於方先覺來說,此時城中的狀況也不樂觀,因為城內的通訊線路已經被完全切斷了。

隨後幾天,日軍一改戰術,開始以重火力優勢配合步兵逐步蠶食第10軍的城郊陣地。而城中的守軍雖近在咫尺,方先覺卻因為與城內外各作戰單位了失去聯絡,不得不帶著警衛上到陣地去親自指揮。城郊守軍在工事被摧毀殆盡之後,也不得不放棄城郊防線,轉而進入到第二道防線。

到了此時,包圍圈則被壓縮到衡陽城下。

不過,各自為戰的守軍依舊臨危不懼,屢挫敵軍攻勢,使得日軍再一次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據日軍自身戰史記載:“我軍再度發起總攻擊,與上次一樣,僅奪取極小部分陣地外無所進展,損失卻更慘重,大部分步兵聯隊已由士官代理聯隊長,戰況並不樂觀,於是攻擊再度停止。”

縮小包圍圈之後,日軍又於當月19日再度停止攻勢,顯現疲態的他們開始向守軍空投傳單,以期用心理戰瓦解最後的守軍。但是方先覺和他的部下們依舊不為所動,除了家國情懷之外,支撐他們的還有那電報中即將來到的援軍。只可惜,衡陽守軍從頭至尾,只聽到了來自友軍忽強忽弱的槍響,卻未有一支友軍真正打進衡陽城中。

就這樣,在焦土之上聽著友軍飄忽不定的槍響,方先覺和他的屬下們咬著牙強撐到了日軍的第三次進攻。8月4日,日軍第11軍司令官橫山勇下令聚集第40、58、68、116師團及13師團一部,57旅團,共計11萬人、輕重火炮100餘門。配合著戰機轟炸,日軍在橫山勇親自督戰之下從南、北、西三面對守軍陣地發動第三次總攻。

可惜的是,這一次,已是彈盡糧絕的第十軍未能再次上演奇跡。

8月6日,衡陽城破,攻進城中的日軍離第十軍軍部僅有百米之遙。為此,參謀長孫鳴玉不得不親自帶領特務營和軍部科室人員,在軍部附近同敵人廝殺。而這般情景下,傳令兵更是無法出門,方先覺自此徹底與部下、週邊失去聯繫。加之衡陽上空再也沒有友軍的戰機空投補給,被圍四十余天的守軍打光彈藥之後只能各自為戰,最後與日軍展開慘烈的近戰肉搏。

然而,就是在衡陽守軍奮力做最後一搏的時候,周圍的幾十萬“友軍”也都未嘗盡力解圍,一如常德會戰那般。在這當中,最令人扼腕痛惜的莫過於第58師,他們曾到達衡陽郊區,離方先覺他們不過一步之遙。可就在這時,他們的指揮官卻下令回撤……

兩天之後,即8月8日,曾經名揚華夏的第十軍只存在于國軍戰鬥序列名單之上了。而這一天,持續47天的衡陽保衛戰也宣告了結束。

此次戰役,中國軍隊傷亡約15000餘人,基本上算是和開戰前的守軍人數相當了。日軍的傷亡約19000餘人,而日軍對這一資料的發佈還是比較保守的,畢竟為了一城而付出了如此大代價,使得日軍也難以啟齒。不過在日軍的戰史資料中,還是見得到“各師團已遭受3~4成的損失”這樣的記載。

但是,第十軍悲壯的犧牲是無可置疑的。歷經47天的激戰,第十軍軍部直屬部隊傷亡2/3、預備第10師傷亡90%、第3師傷亡70%、第 190師僅剩400餘人。各單位中下級軍官幾乎全部傷亡,每一次戰鬥均要連升數個營長、連長。其中,在五桂嶺爭奪戰中,第3師第8團甚至半天之內晉升5個營長,而且均先後陣亡。

在戰役的最後,這一場激烈的城市爭奪戰最終也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結束:城破之後,日軍其實也已精疲力竭,再加上他們已經心生敬仰,於是在打到第十軍軍部之後,日軍直接派出了以竹內參謀為代表進城談判。在談判中,日方提出以保留第十軍建制稱號、保全剩餘全部守軍官兵安全為條件的“終戰”協議。這是在整個二戰期間,無論是德軍還是日軍都少有的做法,也可以看出日軍對於這支軍隊是非常敬重的。

最終,為了保存這第十軍最後的精銳,方先覺最終選擇了與日軍達成協議。戰後,日軍也少有的履行了談判的內容。

完全可以說,這一場戰役中,第十軍打出了中國軍隊為國奉獻的氣概,只是周圍的其他“友軍”無異於披著近代軍服的封建軍閥。而這一現象,在抗戰時期也不單單這一次出現。不可否認,抗戰期間,無數中國將領和他們的士兵們打出了可歌可泣的戰鬥。但是,關鍵時刻派系的隔閡和軍閥做派又使得無數勇士白白犧牲。常德保衛戰算一次,而這衡陽保衛戰也算一次。

電影《喋血孤城》:師長余程萬在常德城頭身先士卒的一幕

國難當前,軍人首先應禦敵於外而非畏縮不前。作為一支參加了北伐的老牌部隊,第十軍的將士們更是無懼於數倍之敵而義無反顧。因而,我們不必苛責方先覺將軍之後的選擇。畢竟,他率領著殘陣,背負著“守衡陽之兩個星期,有效阻敵深入”的命令,孤軍直面十萬日軍,死守衡陽47天。

回望開戰那一天,第十軍將“泰山”威名帶進了城中。47天之後,他們與“泰山”之名一同鐫刻在了歷史,融入進了這片他們曾經守衛過、為之奮戰過的土地之中。願這幫勇士被後人永遠銘記,願華夏神州和平萬代。

衡陽就此成為一座孤城,成為日軍打通大陸補給線的最後一個關口。4天之後,日軍沿湘江南下至此。面對一支孤零零的守軍,日軍本以為能輕易拿下衡陽,沒成想卻碰到了一座巍峨的“高山”。

6月22日,日軍先以戰機轟炸衡陽城區,以分散、打擊中國守軍,自此之後直至戰役結束,日軍每日都會使用戰機轟炸衡陽市區。而在22日夜間,日軍第68師團亦抵達衡陽東30公里處的泉溪市(今泉溪鎮),那裡只有一處第十軍的週邊警戒陣地,駐守著第十軍190師568團第1營的少數警戒部隊。當日軍抵達該地後,日軍先鋒部隊以為能很快打垮中國守軍,但經過一輪交火後,日軍先鋒反而被打退,陣地上依舊高高飄揚著中國軍隊的軍旗。

不過,因為從該地渡過耒水後,衡陽東部的天然屏障便只剩緊挨著主城區的湘江。所以對於日軍而言,這是必須選擇的捷徑。為此,在第二天拂曉時分,日軍第68師團又一次來到這裡,打算在此地強渡過河。

面對來犯之敵,1營營長楊濟和指揮下屬,用戰防炮和機槍摧毀日軍的木船和橡皮舟,逼得日軍在嘗試了大半天之後不得不放棄強渡的計畫。當天下午,無奈之下的日軍只得兵分兩路,一路接著佯裝渡河,而主力部隊則迂回至泉溪的南部,從防守薄弱的地方越過耒水。

由於日軍的這一行動,泉溪一地的前沿陣地便失去了防守價值,楊濟和遂決定率部西撤至衡陽東部12公里處的五馬歸槽。

而在這之後的4天時間裡,日軍第68、116師團也依次對衡陽城區的各個週邊陣地都發動了猛攻。但就是在此期間,為了阻止日軍向城區核心陣地進發,守軍炸毀了流經城區西北部、北部的蒸水上的兩座橋樑,以及城區東部湘江上的湘江公鐵大橋。

由此,在週邊陣地上的將士們已無退路,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投降或成仁。但他們依舊毫無怨言,因為他們知道: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遲滯日軍的進攻速度,畢竟,面對十萬日軍的圍攻,週邊失守,無非是時間問題。最終,他們無一例外地選擇了後者——成仁。

6月27日,日軍在付出慘重代價之後才得以拿下週邊陣地。由於方先覺放在週邊的部隊打得十分頑強,日軍在攻到衡陽城下時已經十分疲憊了,因而不得不調集預備隊來到前線。

那一夜,對於城中的中國軍隊而言是如此的安靜,這是自開戰以來,衡陽城周邊少有的寧靜。城外,歷經血戰的日軍已然進入了修整。雙方誰都知道,等到第二天的黎明到來時,城下將會是一副怎樣的場景。

次日一大早,正當城中的雞鳴聲打破睡夢之時,日軍的第一輪攻勢就來臨了。當即,衡陽遭到了四面圍攻,而城區南部的張家山(今改名為勝利山)則是戰況最為激烈的地方,駐守該地的預備第10師主力部隊,與日軍反復爭奪張家山20多次,並成功固守。可在此時,駐守在南邊十多公里外的高嶺等陣地的將士們,卻早已全部壯烈犧牲。

在之後的5天時間裡,日軍配合著飛機、大炮,發起了一波又一波如潮水一般的攻勢,但都被頑強地抵擋了下來。在此期間,日軍即便用上了毒氣,也只不過前進了兩公里。不管日軍如何撼動,“泰山”就是屹立不倒,而依舊碰不到核心陣地的日軍也不得不於7月2號停止進攻,以修整、補充彈藥。

在經過9天的修整之後,日軍又於7月11日再次發起了一輪攻勢。這一次,日軍向衡陽城郊傾瀉了大量炮彈、燃燒彈乃至毒氣彈,不過他們依舊未能如願攻進城區。但對於方先覺來說,此時城中的狀況也不樂觀,因為城內的通訊線路已經被完全切斷了。

隨後幾天,日軍一改戰術,開始以重火力優勢配合步兵逐步蠶食第10軍的城郊陣地。而城中的守軍雖近在咫尺,方先覺卻因為與城內外各作戰單位了失去聯絡,不得不帶著警衛上到陣地去親自指揮。城郊守軍在工事被摧毀殆盡之後,也不得不放棄城郊防線,轉而進入到第二道防線。

到了此時,包圍圈則被壓縮到衡陽城下。

不過,各自為戰的守軍依舊臨危不懼,屢挫敵軍攻勢,使得日軍再一次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據日軍自身戰史記載:“我軍再度發起總攻擊,與上次一樣,僅奪取極小部分陣地外無所進展,損失卻更慘重,大部分步兵聯隊已由士官代理聯隊長,戰況並不樂觀,於是攻擊再度停止。”

縮小包圍圈之後,日軍又於當月19日再度停止攻勢,顯現疲態的他們開始向守軍空投傳單,以期用心理戰瓦解最後的守軍。但是方先覺和他的部下們依舊不為所動,除了家國情懷之外,支撐他們的還有那電報中即將來到的援軍。只可惜,衡陽守軍從頭至尾,只聽到了來自友軍忽強忽弱的槍響,卻未有一支友軍真正打進衡陽城中。

就這樣,在焦土之上聽著友軍飄忽不定的槍響,方先覺和他的屬下們咬著牙強撐到了日軍的第三次進攻。8月4日,日軍第11軍司令官橫山勇下令聚集第40、58、68、116師團及13師團一部,57旅團,共計11萬人、輕重火炮100餘門。配合著戰機轟炸,日軍在橫山勇親自督戰之下從南、北、西三面對守軍陣地發動第三次總攻。

可惜的是,這一次,已是彈盡糧絕的第十軍未能再次上演奇跡。

8月6日,衡陽城破,攻進城中的日軍離第十軍軍部僅有百米之遙。為此,參謀長孫鳴玉不得不親自帶領特務營和軍部科室人員,在軍部附近同敵人廝殺。而這般情景下,傳令兵更是無法出門,方先覺自此徹底與部下、週邊失去聯繫。加之衡陽上空再也沒有友軍的戰機空投補給,被圍四十余天的守軍打光彈藥之後只能各自為戰,最後與日軍展開慘烈的近戰肉搏。

然而,就是在衡陽守軍奮力做最後一搏的時候,周圍的幾十萬“友軍”也都未嘗盡力解圍,一如常德會戰那般。在這當中,最令人扼腕痛惜的莫過於第58師,他們曾到達衡陽郊區,離方先覺他們不過一步之遙。可就在這時,他們的指揮官卻下令回撤……

兩天之後,即8月8日,曾經名揚華夏的第十軍只存在于國軍戰鬥序列名單之上了。而這一天,持續47天的衡陽保衛戰也宣告了結束。

此次戰役,中國軍隊傷亡約15000餘人,基本上算是和開戰前的守軍人數相當了。日軍的傷亡約19000餘人,而日軍對這一資料的發佈還是比較保守的,畢竟為了一城而付出了如此大代價,使得日軍也難以啟齒。不過在日軍的戰史資料中,還是見得到“各師團已遭受3~4成的損失”這樣的記載。

但是,第十軍悲壯的犧牲是無可置疑的。歷經47天的激戰,第十軍軍部直屬部隊傷亡2/3、預備第10師傷亡90%、第3師傷亡70%、第 190師僅剩400餘人。各單位中下級軍官幾乎全部傷亡,每一次戰鬥均要連升數個營長、連長。其中,在五桂嶺爭奪戰中,第3師第8團甚至半天之內晉升5個營長,而且均先後陣亡。

在戰役的最後,這一場激烈的城市爭奪戰最終也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結束:城破之後,日軍其實也已精疲力竭,再加上他們已經心生敬仰,於是在打到第十軍軍部之後,日軍直接派出了以竹內參謀為代表進城談判。在談判中,日方提出以保留第十軍建制稱號、保全剩餘全部守軍官兵安全為條件的“終戰”協議。這是在整個二戰期間,無論是德軍還是日軍都少有的做法,也可以看出日軍對於這支軍隊是非常敬重的。

最終,為了保存這第十軍最後的精銳,方先覺最終選擇了與日軍達成協議。戰後,日軍也少有的履行了談判的內容。

完全可以說,這一場戰役中,第十軍打出了中國軍隊為國奉獻的氣概,只是周圍的其他“友軍”無異於披著近代軍服的封建軍閥。而這一現象,在抗戰時期也不單單這一次出現。不可否認,抗戰期間,無數中國將領和他們的士兵們打出了可歌可泣的戰鬥。但是,關鍵時刻派系的隔閡和軍閥做派又使得無數勇士白白犧牲。常德保衛戰算一次,而這衡陽保衛戰也算一次。

電影《喋血孤城》:師長余程萬在常德城頭身先士卒的一幕

國難當前,軍人首先應禦敵於外而非畏縮不前。作為一支參加了北伐的老牌部隊,第十軍的將士們更是無懼於數倍之敵而義無反顧。因而,我們不必苛責方先覺將軍之後的選擇。畢竟,他率領著殘陣,背負著“守衡陽之兩個星期,有效阻敵深入”的命令,孤軍直面十萬日軍,死守衡陽47天。

回望開戰那一天,第十軍將“泰山”威名帶進了城中。47天之後,他們與“泰山”之名一同鐫刻在了歷史,融入進了這片他們曾經守衛過、為之奮戰過的土地之中。願這幫勇士被後人永遠銘記,願華夏神州和平萬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