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寵物»正文

画一身熊猫妆,假扮成小蚂蚁,被它咬一口比生娃还疼

1938年, 在智利干燥的北部沙漠地區, 有人發現了一只渾身覆蓋著黑白絨毛的大螞蟻, 因其又圓又黑的眼睛, 呆萌的白毛腦袋, 與熊貓有幾分相似, 故被稱之為“熊貓螞蟻”。

當學者們試圖追蹤它, 以便觀察整個螞蟻族群時, 才發現它獨善其身, 并無族群可循。 更令人沒想到的是, 在進一步的研究中得知, 這根本不是什么螞蟻, 而是一只能夠毒死牛的大黃蜂。


“熊貓螞蟻”近照

即便你天生對昆蟲排斥嫌惡, 但當看到“熊貓螞蟻”時, 也會忍不住點頭, 承認它的可愛。 的確, 深邃的黑眼睛, 灰白的大腦袋, 連肚腹背后也是黑白相間,

看上去像昆蟲界的熊貓。 可當我們繼續追溯它的來歷和特性后, 相信你這一輩子都不想遇見它。


“熊貓螞蟻”特寫

“熊貓螞蟻”的名稱由來

“熊貓螞蟻”并非熊貓, 更不是螞蟻, 而是披著可愛外表的一只大黃蜂。 既是黃蜂, 那為何無有翅膀?因為, 它們的翅膀都長在了膽小的雄性身上。

“熊貓螞蟻”屬于胡蜂總科下的蟻蜂科, 全球超過3000多種, 大多數為無翅膀的雌蟲, 因全身覆蓋絨毛, 配色多變好看, 又被稱之為“天鵝絨螞蟻”, 多集中在黑、白、紅、橙4色內混搭。 雖然有好看的衣服襯托, 但它們終被歸到黃蜂類, 骨子里就是一只毒性強烈的小蟲子。


黑灰色天鵝絨螞蟻@creationwiki

“熊貓螞蟻”毒性的威力

黃蜂的身上都藏有一根蟄針, 在遇到攻擊時會進行防御性的還擊,

只要扎準對方, 便可迅速致其出現過敏和中毒性反應, 在無醫療干預的情況下, 嚴重者會很快升天。

“熊貓螞蟻”也不例外。

平時一副呆萌模樣的“熊貓螞蟻”, 在面對威脅時會立刻改變身體絨毛的顏色, 以警告對方。 若不幸真打起來, 身長只有6~8毫米的它, 也會迅速的瞅準時機, 頻繁的叮咬敵人。 資料顯示, “熊貓螞蟻”能通過10次以內的叮咬, 殺死一頭健碩的牛(此結論流傳甚廣, 也有說是謠傳, 均未得到證實)。


受威脅驚嚇而變色的“熊貓螞蟻”

“熊貓螞蟻”的感情與繁衍

“熊貓螞蟻”更加不像螞蟻的一點, 還體現在它們毫無群居概念, 習慣了獨身闖天涯, 這可能與雌雄兩蟲的愛戀習性有莫大的關系。


獨來獨往的“熊貓螞蟻”

一般情況下, 只能爬的雌蟲會選擇白天活動覓食, 雄蟲則會在夜晚外出找吃的, 順便趁天黑做一些自己喜歡的勾當。 如此一來, 便導致“熊貓螞蟻”雌雄兩蟲白夜交錯, 像東西半球的跨國戀, 只能挑個時間進行夫妻之實, 不可能有太深厚的感情, 畢竟它們沒有微信, 溝通只能面聊。


“天鵝絨螞蟻”炫耀毒針

當雌雄之間為傳宗接代抱著飛上天——“熊貓螞蟻”在空中交配——幾番干柴烈火之后, 雌蟲會把卵塞到其他的蜜蜂或黃蜂蜂房內寄生在其中, 雌蟲會在每只寄主的幼蟲或蛹旁產下一顆蛋, 待其孵化后, 幼蟲期的“熊貓螞蟻”就以宿主為家, 順便吃掉這個家, 成年后再吸食花蜜。

非但不耗費精力帶孩子, 還會確保自己的孩子成長的白白胖胖,

單憑這一點, 就可以嘲諷人類了。

“熊貓螞蟻”的天敵

但, 即便“熊貓螞蟻”很漂亮, 能殺牛, 娃不用自己帶也會很健康, 這么多看似開掛的蟲生, 其實還是有天敵的——食蟻獸。 據了解, 只有不到5%的“熊貓螞蟻”幼蟲能躲過食蟻獸的屠食。 可食蟻獸吃的是毫無抵抗能力的幼蟲, 如果“熊貓螞蟻”成蟲在場, 食蟻獸絕不會放肆, 因為若被“熊貓螞蟻”咬一口, 怕是連想死的心都會有。


正在捕食螞蟻的食蟻獸

針對黃蜂、螞蟻等可以蜇傷人的動物, 昆蟲學家克里斯托福斯塔爾, 創造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疼痛指數分級。 從1級到4級, “熊貓螞蟻”蟄后的疼痛感排在3級, 僅次于子彈蟻的蟄傷疼痛感, 前者像被電鉆拔掉腳趾甲, 后者像腳后跟被釘入10厘米鋼釘,

并赤腳踏火爐。


“天鵝絨螞蟻”的毒針

“熊貓螞蟻”的命運

就算“熊貓螞蟻”蜇人很疼, 還有被叮死的可能, 但也不用過分緊張和驚慌。 這一類的黃蜂喜干旱, 北美干旱地區分布較為密集, 其次, 雖然雌蟲每回都能產出幾千顆卵, 但被食蟻獸等天敵吃掉的太多, 所以, 它們已瀕臨絕種。

公平來講, 那些站在懸崖邊上的稀有動物們, 在最終走向滅亡的過程中, 我們人類的確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