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淞沪战事一触即发,中日双方各图所需都开展了何种外交交涉?

八一三淞滬會戰中, 中國政府為了向全世界揭露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 向國際社會尋求同情與支持來制裁日本、支援中國, 開展了一系列的外交努力。

中國是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 依靠自己的國力很難戰勝日本。 因此, 尋求西方國家的支持便是中國抗戰時期外交的重點, 八一三淞滬會戰初期的中國外交就已顯示出了這一特點。 上海是西方利益的集中地區, 日本對這一地區的侵占一定會引起各國的關注, 國民政府對有關國家的出面干涉寄予厚望, 并在軍事上全力配合外交, 甚至錯過了日軍登陸后主動調整戰線以應對的良機。

上海市長俞鴻鈞

八一三戰役爆發前夕, 為了等待陸軍的支援, 盡量拖延時間, 日本駐上海總領事岡本、武官沖野在8月11日分別會見了上海市長俞鴻鈞與淞滬警備司令楊虎, 要求中方立即撤退保安團并撤除防御工事, 以免再發生沖突, 并將日軍從本土增兵上海解釋為保護日僑。

上海是中國的領土, 日軍竟然要求中國守軍從自己的土地上撤退, 這一無理要求當即被中方嚴辭拒絕。 中國人沒有后撤, 日本人只好要求由中、英、美、法、德、意、日各國委員組成的淞滬停戰共同委員會召開緊急會議, 以“中國保安團及正式軍隊進行戰爭準備、妨礙租界安全及違反停戰協定”為由, 提請各國代表制裁中國。

面對日本人的強詞奪理, 中方代表“依法據理駁復謂:(1)停戰協定早為日方破壞。 因日方軍隊時常侵入八字橋一帶區域, 該處地段按照協定, 日方軍隊應悉數撤退。 (2)日方既破壞停戰協定, 則根本無依據該協定作任何提議之權。 (3)日方每利用共同委員會為實施該國侵略政策之工具, 于已有利時則提及之, 于已不利時則漠視之, 應請各國注意。 (4)日方對于虹橋事件, 一方(面)同意以外交方式解決, 一方(面)軍艦云集、軍隊增加、軍用品大量補充, 此種舉動影響各國僑民生命財產之安全, 且對于我國威脅與危害。 根據上項理由, 應請大會對日方請求駁斥, 并對日方之威脅行為報告各國。 ”中立國代表在會議上提問:“雙方軍隊能否隔開以免沖突危險?”中方代表當即駁稱:“我方隊伍在本國領土,
采取自衛行動, 并無不合。 日方軍隊如能撤退, 自無沖突危險。 ”至此, 會議陷入僵局。 厥后我方表示:中國軍隊當恪遵中央“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之一貫政策, 如日方不向我攻擊, 當決不向其攻擊。 由于日方毫無和平誠意, 會議沒有取得任何結果。

隨后爆發的淞滬會戰

戰斗中

上海戰事已如箭在弦, 勢不可擋。 中日雙方的交涉只是各有所圖的緩兵之計。

馬振犢、陸軍:《抗戰正面戰場啟示錄——八一三淞滬抗戰》

編輯: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