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歷史上功成身退的三個人,明哲保身的手段被人讚歎,至今讓人敬佩

功成身退是指立有大功的人在功成後自動隱退, 不在出來做官或複出。 這樣的人是最聰明最智慧的, 因為他們知道水滿則溢, 月滿則虧的道理, 知道人在無限尊貴時, 就是險象環生處。 我國歷史上就有三個這樣的人, 他們功成身退, 明哲保身的手段被人讚歎, 至今讓人敬佩不已。

一是範蠡。 範蠡是春秋末年著名的軍事家, 政治家。 他出身貧賤, 但博學多才, 早年因不滿楚國的黑暗, 來投奔越國。 而當時的越國被吳國大敗, 只剩下5000兵卒逃亡會稽山。 范蠡就是在越王勾踐窮途末路的時候, 投奔的越王。 他向勾踐說出了“吳必敗,

越必興”的斷言, 諫言越王屈身吳國, 等待時機。 范蠡被封為上大夫後, 陪著勾踐在吳國為奴三年, 三年後歸國, 他和文種擬定了滅吳的九術, 忍辱負重, 厲兵秣馬, 最終輔助勾踐二十年後滅掉吳國。

滅吳後, 範蠡和文種都立有大功, 范蠡向文種道明鳥盡弓藏的道理, 並說越王只能共患難不能共享樂, 要他和自己一起急流勇退, 文種不聽, 而範蠡則辭官而去, 文種則在範蠡走後被殺。 范蠡輾轉來到齊國, 在海邊居住, 耕作捕魚, 很快就積累千萬家產, 但他都分給鄉里, 齊王聽說他後, 讓他當齊國相國, 他當了三年後說:“一介布衣, 身居高位, 不是吉兆, 於是再辭官歸隱”, 之後范蠡來到宋國陶邑, 在這裡經商, 沒過幾年又成為巨富,

成為陶朱公。 後人尊稱范蠡為“商聖”。

二是張良。 張良是漢初三傑之一, 劉邦評價他為:“運籌帷幄之中, 決勝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張良字)”, 張良為劉邦創立西漢王朝立有大功, 鴻門宴上, 項羽要殺劉邦, 張良勸劉邦卑辭言和, 保存實力, 並疏通項羽的叔父項伯, 使劉邦得以逃脫。 楚漢戰爭時, 屢獻良策, 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王后, 把劉邦封為漢王, 遠離關中, 張良就勸劉邦燒掉通往關中的棧道, 免除項羽疑慮, 之後養精蓄銳, 等待時機, 果然沒過幾個月韓信就暗度陳倉, 奪了關中。 在劉邦與項羽相持階段, 張良建議劉邦分封土地給諸位將軍, 來攻打項羽, 史稱“下邑奇謀”。 果然奏效。

由於張良的運作, 使得韓信, 彭越等人死心塌地的追隨劉邦,

使得項羽最後四面楚歌, 最後兵敗自刎於烏江。 劉邦稱帝, 統一天下後, 張良就開始稱病不朝, 在劉邦剷除異性諸侯王的過程中, 他很少參與, 他奉行“疏不間親”的原則, 在他目睹韓信, 彭越等有功之臣被殺, 聯想到范蠡, 文種輔佐越王后或逃或死的結局, 於是張良辭官, 專心去修道, 遠離了官場。 最後得以善終。

三是姚廣孝。 姚廣孝被稱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黑衣宰相”。 他年輕的時候在蘇州出家為僧。 洪武十五年(1382年), 朱元璋挑選高僧隨侍諸王, 誦經祈福。 姚廣孝被派往燕王朱棣處。 姚廣孝跟隨朱棣後, 盡心盡力輔助朱棣。 面對建文帝朱允炆削藩的措施, 他力勸朱棣起兵, 並暗中為朱棣拉攏官員, 招納勇士, 厲兵秣馬。

朱棣起兵後, 姚廣孝屢獻奇謀, 並為朱棣經營後方, 輔佐世子守北平大本營。 使得朱棣大軍勢如破竹。

在朱棣與建文帝的軍隊相持階段, 姚廣孝眼觀獨到, 建議朱棣直取都城南京, 因為那裡兵力空虛, 朱棣率軍前往, 果然拿下京城。 靖難之役成功, 朱棣君臨天下。 此時的姚廣孝卻功臣身退, 面對朱棣賞賜的房屋, 美女, 金銀珠寶等, 他都拒絕, 白天他穿朝服上朝, 晚上還是穿著僧服回到寺廟禮佛誦經, 就這樣, 一直到他病逝。 有如此智慧和格局, 真是讓人敬佩不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