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山東是全國城市“搶人大戰”中的最大輸家嗎?

最近, 一篇題為《為什麼山東會成為全國城市搶人大戰中最大輸家》的文章躥紅朋友圈, 並迅速成為閱讀量10w+的爆文。 文章通過各省市統計局公佈的人口資料, 計算得出2017年山東人口流失42萬人、位居全國第一的結論, 進而看空未來山東發展, 並將人口流失歸咎于山東落後的高等教育水準。

這篇東拼西湊的文章為了博取流量, 不惜蹭上“山東崩潰論”的網路熱點, 販賣焦慮, 充滿了不切實際的臆想和缺乏事實依據的武斷結論, 帶來了不良的導向作用。 在文章底部, 排名前三的評論共收集1萬多個贊。 查看文章所有評論,

多為體現片面主義和經驗主義的個人抱怨, 卻鮮有針對山東情況的客觀認知和針對山東問題的理性思考。

山東是人口流失的重災區嗎?

人口淨流入等於當年常住人口增量減去人口自然增長, 按照這個計算方法可以得到2001~2017年的這個指標, 然而我看不出有什麼規律, 也不能從2017年一年的資料得出山東人口形勢即將惡化的結論。

2017年山東的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雙雙突破1億大關, 人口基數大, 人口流動規模自然也大, 這就導致各省人口淨流入絕對數沒有太多可比性。 如果將淨流入人數除以常住人口, 似乎天津、吉林、北京面臨的問題比山東更加嚴重。

影響人口省際流動的因素非常複雜, 包括經濟和社會發展水準、戶籍政策、產業結構、產業政策、教育水準等,

甚至高鐵都能夠對人口流動產生影響。 當前, 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企業開工不足, 用工需求減少;去產能、調結構的產業政策也削減了部分依賴傳統工業的省份的就業機會;中西部地區經濟快速發展、針對返鄉務工人員的創業就業促進措施, 也導致部分勞務輸出大省出現進城務工人員的大量回流。

從另一個維度看, 山東的常住人口規模一直大於戶籍人口規模, 長期處於人口淨流入狀態, 加上人口出生率在全國高居首位、家庭二胎生育意願較強, 可以認為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山東不會遭遇人口危機。

現實情況複雜, 這42萬人的構成需要具體分析。 換言之,

有什麼證據證明這42萬人都是高學歷的年輕人才呢?根據一個資料就簡單地得出“搶人大戰山東無疑是最大的失敗者沒有之一”“山東人口淨流出的趨勢無法遏制”的結論, 顯然是想當然、不負責任的。

山東對年輕人毫無吸引力嗎

以下列出部分省份畢業生生源分佈和就業去向相關資料, 資料均來自各省教育廳發佈的2017年畢業生就業品質報告, 其中河南省的資料來自2016年畢業生就業品質報告。

省內外生源百分比是由當年招生計畫決定的, 當然這個計畫也要體現省內外考生對於報考本省高校的意願程度。 省外生源百分比可以近似代表本省對於高考生的吸引力, 省內就業百分比可以近似代表本省對於畢業生的吸引力,

山東的各項指標大體與江蘇接近。

如果一省的省內生源百分比大於省內就業百分比, 則表明省外生源留在本省就業的人數不足以彌補省內生源出省就業的人數, 在省內就業的畢業生人數小於省內生源人數, 這意味著本省高校人才的淨流失, 反之則為高校人才淨流入。 可以看出, 山東是高校人才淨流入省份, 而河南、陝西、安徽是高校人才淨流出省份。

武漢大學鏑次中繼資料傳媒實驗室聯合武漢大學語義與資料出版團隊, 基於螞蟻金服提供的資料和GeoQ地圖平臺, 對全國2325所高校2010~2014年的畢業生資料進行分析, 推出了首份中國大學畢業生遷徙視覺化報告。 報告顯示山東對於大學畢業生的吸納量位居全國第三,

這與山東的經濟體量是相稱的, 也說明“年輕人紛紛用腳投票逃離山東”的論斷是站不住腳的。

山東在“搶人大戰”中毫無作為嗎?

在二線城市的“搶人大戰”中, 針對大學畢業生, 各地不僅提供落戶、購房、租房便利, 還掏出了真金白銀進行支持, 山東也沒有例外。

自2012年開始, 青島為來青就業的碩士、博士分別提供每月400元和600元的住房補貼, 補貼金額從2017年開始翻倍, 達到碩士每月800元和博士每月1200元的標準。 2012~2015年, 來青就業的研究生人數逐年上升, 分別為3000人、3500人、4000人、7300人。 很顯然, 文章中所說的“這些城市雖然收入水準並不低, 但他們效仿江浙制定類似的政策, 效果必定是微乎其微”也是毫無根據的。

根據統計年鑒資料, 山東省2016年城鎮私營單位人員平均工資為48156元, 大致與廣東省持平,高於上海、江蘇、浙江。山東不僅留得住人口,也留得住人才。

大致與廣東省持平,高於上海、江蘇、浙江。山東不僅留得住人口,也留得住人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