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七夕,你知道吗

七夕到啦, 小編在這里祝大家七夕快樂, 七夕相信大家并不了解它的由來與習俗, 在這里小編就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七夕吧。

七夕

由來

七夕節的來歷與民間流傳的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有關, 它最早的淵源可能在春秋戰國時期, 如《詩經·大東》:“跤彼織女, 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 不成服章;睨彼牽牛, 不認服箱。 ”還有明代羅頎《物源》曰:“楚懷王初置七夕。 ”不過那時候的七夕, 是祭祀牽牛星、織女星, 并無后面的故事。 直到漢代, 其細節才與牛郎織女的故事聯系起來, 并且正式成為屬于婦女的節日。

七夕

習俗

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 始于漢, 流于后世。 《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 人具習之。 ”

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 其俗稍晚于穿針乞巧, 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時。 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說; “是夕, 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有喜子網于瓜上則以為符應。 ”

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 源于穿針, 又不同于穿針, 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 明劉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 婦女曝盎水日中, 頃之, 水膜生面, 繡針投之則浮, 看水底針影。 有成云物花頭鳥獸影者, 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 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 此拙征矣。 ”

拜織女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

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 多至十來人, 聯合舉辦。 舉行的儀式, 是于月光下擺一張桌子, 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 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 束紅紙, 插瓶子里, 花前置一個小香爐。 那么, 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 齋戒一天, 沐浴停當, 準時都到主辦的家里來, 于案前焚香禮拜后, 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 一面吃花生, 瓜子, 一面朝著織女星座, 默念自己的心事。

吃巧果

七夕的應節食品, 以巧果最為出名。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 款式極多。 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東京夢華錄》中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 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 宋朝時, 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七夕

詩詞

迢迢牽牛星(梁)蕭統


迢迢牽牛星, 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 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 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 脈脈不得語。

七夕(唐)崔國輔


太守仙潢族, 含情七夕多。

扇風生玉漏, 置水寫銀河。

閣下陳書籍, 閨中曝綺羅。

遙思漢武帝, 青鳥幾時過?

辛未七夕(唐)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 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 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 微云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 惟與蜘蛛乞巧絲。

祝天下有情人

終成眷屬

來源|新媒體中心 劉瀚文

編輯 | 新媒體中心 劉瀚文 任迪穎

校對 | 王倩、張國黨

審核 | 張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