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教育»正文

孔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孔融又是怎么死的?

有關孔融的著名故事是發生在他四歲那年。 有一天,父親買了幾個梨回家,叫孔融選一個來吃。 他選了一個小的,父親便問他為什么不選大的?孔融回答說:哥哥比我大(傳說孔融家有七兄弟,他排行第6),應該留大的給哥哥吃。 這個故事恐怕沒有人不知道,故事中的孔融也因此成了中華民族兩千年來教育孩子時的典范榜樣。 那么,歷史上真的有孔融這樣一個人嗎?他到底都作過一些什么事呢?

實際上,孔融在歷史上是確實存在的,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后代,生于公元153年。 他曾出任北海(現時的山東省)太守,所以又被人稱作孔北海。

他博學多才,廣受尊敬,是建安七子之一。 孔融雖然以禮讓聞名,但卻有話直說,就算得罪人也在所不惜。 有一個故事,就足以說明他的機智與禮讓。 當時河南尹李膺政績顯赫,名望極高。 許多人慕名前來,可是李膺“以簡重自居”,告誡他的門人不要隨便接待賓客,除當世的英雄賢哲和世代交往的“通家”之外,一律不予接待。 于是,許多人只能望門興嘆。 京都一帶的人甚至把受到他的接待稱為“登龍門”。

孔融到洛陽以后,總是聽人提起李膺的名字,就決定親自登門拜望,親眼見見這位名噪一時的大人物。 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父親。

父親說:“你有這種想法當然不錯,但是,他不會見你這么個小孩子的。

孔融不服氣,有一天趁著父親不留神,他就悄悄地溜出了家門,朝李膺家走去。 李家守門的仆人果然不讓他進去。 孔融生氣地告訴守門人說:“我是這李府主人的親戚。 ”守門人還是不太相信,不敢怠慢,只好進去稟告主人。

李膺當時正與幾位名士談話,聽說有個通家子弟求見,便說讓他進來吧。 當他發現進來的小孩兒他并不認識時,就把臉沉了下來。 “你是誰,怎么能謊稱是通家子弟呢?”

孔融給李膺施了一個禮:“大人息怒,我并不是扯謊。 我叫孔融,是孔子的后人;而大人姓李,是老子(李耳)的后人。 我的先祖孔子曾經說過,我聽說老聃博古而達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他就是我的老師。 這就是說,在五六百年以前,我們孔李兩家就已經開始禮尚往來了。

您的祖先和我的祖先同德比義,互為師發。 這樣看來,我稱自己為您的通家子弟,難道不對嗎?”

李膺是不是老子李耳的后人,其實無據可查,孔融本人也并不去管是真是假。 他之所以這樣說,無非是為自己和李膺是“通家”找到根據,達到自己的目的。

聽完孔融的這一席話后,在座的名士都對他的機敏感到驚奇,為他的才辯而折服。 李膺的臉也由陰轉晴,笑著說:“孔先生,您請入座。 ”

李膺雖然接納了孔融,但是他對這個小孩子并未放在眼里。 天近中午,李膺不問其他名土,單單問孔融:“想吃飯嗎?”

“想吃。 ”

李膺就說:“太不懂禮節了,我教你做客的禮節吧,當主人問你想不想吃飯的時候,你要推讓,不要對主人說自已想吃。

孔融立刻反唇相譏:“那么,讓我教您做主人的禮節吧,客人來的時候,你應該準備飯食,不應該問客人吃不吃。 ”

李膺這才為孔融的機智折服了,還說:“可惜呀,我快要死了,來不及看到你將來的富貴了。

孔融煞有介事地說:“您一點兒也不像要死的樣子。 ”

為什么?”

曾子說過: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可您剛才說的話卻一點兒也不善呀!”一下子說得李膺哭笑不得,極其尷尬。

正在這時,太中大夫陳煒走進門來,他問李膺,剛才的哄堂大笑是怎么回事。 李膺就把剛才的事情從頭到尾講了一遍,又用手指著孔融:“這個孩兒真乃神童啊!”

陳煒不以為然:“小的時候聰明,長大了也不一定怎么樣。 ”

小孔融聞聲說道:“陳大人小時候一定十分聰明吧?”言外之意是:你現在長大了,果然十分不聰明。

此言一出,陳煒頓時滿臉通紅,一句話也說不上來了。 在座的人們都哄堂大笑起來說:“這個孩子長大了,一定會成為大人物的。 ”

果然,經過不斷的努力,孔融長大以后,成為著名的文學家。 建安時期,文壇上出現了孔融、王粲、陳琳、徐干、阮瑀、應瑀、劉楨等七位著名的文學家,被魏文帝曹丕稱為“建安七子”,孔融被排在第一位。 他曾經擔任北海相,后又被曹操招致麾下,任少府、太中大夫等職。

但是,他這種敢言的脾氣以及對漢朝皇帝的效忠,最后卻使他丟了性命。 曹操雖然很景仰他的學問才干,但是孔融的名氣和耿直,卻使詭計多端,野心勃勃圖謀推翻皇帝的曹操感到擔憂。 由于擔心孔融會破壞他的計劃,曹操就在公元208年把他殺了。

孔融被殺時,年齡才55歲。他雖然壽命不長,但卻為自己建立起愛國學者與禮讓之士的美譽。

孔融被殺時,年齡才55歲。他雖然壽命不長,但卻為自己建立起愛國學者與禮讓之士的美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