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紅樓夢》大觀園裡的美食,新手在家也能做出來

中國人信奉“民以食為天”, 而堪稱中國古代社會百科全書的《紅樓夢》, 對美食的描寫也細緻入微;琳琅滿目的佳釀美食, 以及鋪陳開來的生活盛景, 都令廣大“紅迷”心馳神往。 雖然一直以來, 潛心研究“紅樓菜系”的“紅迷”不在少數, 但對大多數讀者來說, 賈府的佳餚只存在於下鄉之中。

《紅樓饗宴》

不過最近, 中信出版集團推出《紅樓饗宴》一書, 精選複製《紅樓夢》中的20道“紅樓”美食, 將其變身為廚房新手也能在家做出來的“紅樓”家常菜。 作者聞佳作為專業食客、美食公眾號“艾格吃飽了”創始人, 聯手烹飪大師毛水生,

推出了這部出得廳堂、入得廚房的古典文學“美食考”。 6月2日下午, 聞佳與毛水生現身位於上海吳中路的光的空間·新華書店, 與現場讀者分享了《紅樓饗宴》的創作歷程, 並對中國美食文化、餐飲行業現狀等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觀察與思考。

《紅樓饗宴》新書分享會現場。 光的空間·新華書店 供圖

“不時不食”, 是因為對土地愛得深沉

《紅樓饗宴》裡定下的第一道菜是胭脂鵝脯。 《紅樓夢》中有胭脂鵝脯的一回非常熱鬧:芍藥花開的時節, 大觀園裡的人們聚在一起為寶玉過生日;端上桌的菜肴裡, 就有一碟醃的胭脂鵝脯。 “讀到這裡我覺得很有趣, 賈府裡平日吃的美食不在少數, 為何賈寶玉會覺得這道菜‘別有滋味’?它又是什麼滋味?”

胭脂鵝脯

抱著這樣的疑問, 聞佳與毛水生研究起了胭脂鵝脯。 胭脂是指鵝皮呈紅色, 毛水生推測是紅麴米染的色, 它是中式廚房裡的天然色素;文中說這碟鵝脯是醃鵝, 所以應該是以鹽醃制, 再制熟、調味上色。 在改善鵝肉口感的探索中, 毛水生想到中式烹飪中常將水果和原料一起煮, 用以保持食材的彈性, 因此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加入了一隻蘋果, 沒想到效果非常驚豔, 能讓鵝肉變得非常酥軟, 煮出來也有香甜回味。 而後他又經試驗得出, 把蘋果放到表皮起皺才削去果皮放進去煮, 鵝的口感是最好的。 “我想這其中一定產生了神奇的化學反應。 ”說起胭脂鵝脯研製的過程, 毛水生的語氣依然掩飾不住驚喜和讚歎。

茄鯗是《紅樓夢》中知名度最高的一道菜,

做法寫得格外詳細, 然而這個做法過於複雜, 茄子這種食材容易燒爛, 經不起折騰。 因此聞佳和毛水生做了不少研究, 對書中茄鯗的做法也進行了調整。 根據鄧雲鄉《紅樓風俗名物譚》的說法, 茄鯗應該是一道“路菜”, 是事先做好供出行時攜帶的, 特點是香而多油、稍鹹、不膩、沒有汁水;因此聞佳和毛水生推測, 茄鯗應該是一道炒菜, 並且使用的是幹茄子。 此外, 《紅樓夢》中提到茄鯗需要將茄子煨過雞湯, 但毛水生提出, 只要鹽和糖的比例得當, 不需要雞湯就能把茄子炒出雞湯的鮮味。

《紅樓饗宴》中的20道菜肴根據時令分為春、夏、秋、冬4個篇章, 遵循了賈府的“不時不食”原則, 即不到時令不吃, 而到了時令,

就挑產地最好、品質最佳的吃。 作者曹雪芹家裡原是江甯織造, 在江南為皇帝採辦各色食物和日用品, 都由運河運至北京, 所以他寫賈府裡尋常吃食, 動輒都是新鮮江南特產。 例如史湘雲還沒搬來賈府長住前, 襲人按寶玉吩咐給湘雲送去新鮮的紅菱和雞頭米, 這兩樣都是蘇州的特產。 因此雖是簡單的食物, 卻暗含了“早秋蘇州四角水紅菱直送北京”的意味。

開篇時鮮

僅僅依靠著運河, 賈府卻春有蘆蒿和枸杞芽兒, 秋有螃蟹和桂花糕, 冬有鹿肉羊羔肉;喝酒有蘇州的惠泉酒, 下酒菜有糟鵝掌、糟鴨舌……“不時不食”在物產豐富的江南或許是常態, 但對當時的北方來說卻是奢侈已極。 好在現代人有了物流和電商, 明清時只有賈府這樣的貴族世家能吃得上的食物,

我們現在很容易吃到, 甚至能比他們吃得更好。 而在聞佳來看, “不時不食”

不僅是一種講究的吃法, 更是蘊含了中國深厚的農耕文化傳統;中國人講究時節, 以此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 是因為對土地愛得深沉。 而《紅樓饗宴》拾起了這種傳統, 想讓活在科技愈加發達、時空界限愈不分明的現代的我們, 能銘記祖先對土地的愛與尊崇。

《紅樓饗宴》外封背面效果圖

“秘方”不應存在, 中餐需要標準化

市面上的中餐菜譜, 往往喜歡用“少許”“適量”“一小把”這樣雲遮霧罩的詞, 對讀者非常不友好。 而《紅樓饗宴》的菜譜則經由大廚毛水生的校準, 對所有食材和調料的使用都精確至克, 為讀者打造一本真正靠譜的菜譜。 當然,為了讓廚房新手也能完美複刻“紅樓菜譜”,聞佳和毛水生編寫菜譜時也為新手留下了很多空間,例如茄鯗一菜的油溫嚴格說來應有八分熱,但考慮到做菜時新手不免手忙腳亂,稍有疏忽就可能把食材燒焦,所以最終定下六分熱的油溫,是將中途找東西的時間也考慮在內的。而毛水生表示,油溫也可以用一種形象的方式去測量,即在油中放入一小根蔥,根據蔥在油裡的反應,起不起泡,冒不冒煙,就能大體判斷。

之所以做到如此詳盡,是因為毛水生堅信,中餐傳承需要標準化。“中餐從古至今都是靠師徒傳承的,因為相信‘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父’,所以師父往往會隱瞞一些關鍵的方法和訣竅,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秘方’。”毛水生解釋道。他認為,‘秘方’的存在正是很多中餐名菜漸漸失傳的原因,所以要想傳承古老的中餐文化,詳盡的標準化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而所謂的標準化並非憑空而來,正是要將那些含糊表述和秘方之下的、中餐原有的傳統標準重新厘清。而中餐的創新和改良,也應建立在這套標準的基礎上,因此標準化不會限制中餐的發展,反而會讓中餐越來越好;只有將中餐的標準公開化,才能讓好菜流傳下來。

聞佳和毛水生與現場讀者合影。  光的空間·新華書店 供圖

說到這裡,聞佳講了一個小故事,以此說明當下中餐的高水準有多麼難以維持。她常去的一家老店,多年來菜品質量都難以達到應有的水準,然而近期她卻發現其品質突然提高,並且保持穩定。好奇的她找到那家餐館的主廚,發現對方為了保證菜品的品質,對每道菜的每個步驟都嚴格把關,稍有差池就不許菜上桌。“他每天都站在一個固定的位置,每道菜都必須經過他的檢查。我問他打算這麼做到幾時,他回答說一直做到他不能做為止。難以想像如此有才華的一名廚師,卻要把時間都浪費在這樣的體力活上。這就是我們中餐的現狀。”聞佳說。缺乏一套可見可控的標準,中餐的傳承只能依靠單個廚師消耗式的體力付出,中餐的標準化已迫在眉睫。

此外,毛水生還對餐飲行業的未來做出了預測。他認為,未來的餐館會越來越少,只有真正的好店會留下來,而更多人會選擇在自己家裡做菜,單身與否並不妨礙享受做菜的樂趣。“現在國外很流行,週末假日時一群朋友聚在一起,每個人都從自己家裡帶來一兩道菜,合在一起就成了一桌盛宴。”他說。他相信,本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越來越多的人會自己學做菜,與家人和朋友分享,這會成為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這也是他願意投身菜譜編寫、讓新手也能輕鬆學會做菜的原因。

當然,為了讓廚房新手也能完美複刻“紅樓菜譜”,聞佳和毛水生編寫菜譜時也為新手留下了很多空間,例如茄鯗一菜的油溫嚴格說來應有八分熱,但考慮到做菜時新手不免手忙腳亂,稍有疏忽就可能把食材燒焦,所以最終定下六分熱的油溫,是將中途找東西的時間也考慮在內的。而毛水生表示,油溫也可以用一種形象的方式去測量,即在油中放入一小根蔥,根據蔥在油裡的反應,起不起泡,冒不冒煙,就能大體判斷。

之所以做到如此詳盡,是因為毛水生堅信,中餐傳承需要標準化。“中餐從古至今都是靠師徒傳承的,因為相信‘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父’,所以師父往往會隱瞞一些關鍵的方法和訣竅,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秘方’。”毛水生解釋道。他認為,‘秘方’的存在正是很多中餐名菜漸漸失傳的原因,所以要想傳承古老的中餐文化,詳盡的標準化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而所謂的標準化並非憑空而來,正是要將那些含糊表述和秘方之下的、中餐原有的傳統標準重新厘清。而中餐的創新和改良,也應建立在這套標準的基礎上,因此標準化不會限制中餐的發展,反而會讓中餐越來越好;只有將中餐的標準公開化,才能讓好菜流傳下來。

聞佳和毛水生與現場讀者合影。  光的空間·新華書店 供圖

說到這裡,聞佳講了一個小故事,以此說明當下中餐的高水準有多麼難以維持。她常去的一家老店,多年來菜品質量都難以達到應有的水準,然而近期她卻發現其品質突然提高,並且保持穩定。好奇的她找到那家餐館的主廚,發現對方為了保證菜品的品質,對每道菜的每個步驟都嚴格把關,稍有差池就不許菜上桌。“他每天都站在一個固定的位置,每道菜都必須經過他的檢查。我問他打算這麼做到幾時,他回答說一直做到他不能做為止。難以想像如此有才華的一名廚師,卻要把時間都浪費在這樣的體力活上。這就是我們中餐的現狀。”聞佳說。缺乏一套可見可控的標準,中餐的傳承只能依靠單個廚師消耗式的體力付出,中餐的標準化已迫在眉睫。

此外,毛水生還對餐飲行業的未來做出了預測。他認為,未來的餐館會越來越少,只有真正的好店會留下來,而更多人會選擇在自己家裡做菜,單身與否並不妨礙享受做菜的樂趣。“現在國外很流行,週末假日時一群朋友聚在一起,每個人都從自己家裡帶來一兩道菜,合在一起就成了一桌盛宴。”他說。他相信,本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越來越多的人會自己學做菜,與家人和朋友分享,這會成為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這也是他願意投身菜譜編寫、讓新手也能輕鬆學會做菜的原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