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吕不韦致死和《吕氏春秋》有关吗,秦王为何要扔弃《吕氏春秋》?

從秦一統天下后的歷史看,秦始皇雖然依照法家學說來治國,但其治理國家的思想理論實際是五行學說:即依照金、水、木、土、火的相克、相生思想。 水克火,周為火德,而秦是水德。 這就已經是戰國時代陰陽五行家傳播的觀點,后被《呂氏春秋》加以體系化。 秦始皇在統一中國之后,更加努力地扶持這種“五行終始說”,以說明秦王朝建立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始皇自稱“皇帝”的同時就宣揚:秦取代周是水德代替火德,這個歷史宿命早在五百年前就被確定下來了。 傳說五百年前秦文公外出打獵時得到了一條黑龍,這條黑龍就暗示著化身為水德的秦人要取得天下。

于是,秦統一中國后,便一切都依照五行學說力事:規定河水更名為“德水”,各種顏色中以代表水的黑色為等級高的顏色。 除此之外,與水德有聯系的聲音、數目也頒布法律加以規定:數字以六為尊,其原因是六代表五行中的水,故而秦王朝能湊成整數的皆為六:車六尺,乘六馬,六尺為步,符、法冠都是六寸,凡是與數有關者,都以六為上。 這些例子都說明:秦始皇的政權是在五行學說之下運行的。

由上可見,對于《呂氏春秋》中提出的統治理論,秦王嬴政絕對贊成。 他十分認可這部書,因為書中道出了他自己的肺腑之言,所以在讀簡時興奮得連連喝彩。

可是,在殿外侍候的宮女們注意到:讀簡的秦王贏政并非總處在這種興奮的情緒中,有時見到他自言自語,似在謾罵著什么。

“嘩啦”,突然聽到竹簡落地的聲音,這聲音在寂靜的深夜聽起來非常恐怖。 正在巡邏的宮中衛土也從遠處趕來。 大家看到秦王贏政把竹簡全摔在地上,憤怒地來回走動,燈光照著搖擺的人影映在窗紗上,像是一頭被關在籠中發怒的野獸。 宮娥、侍衛都清楚,在這個時刻最好讓他一個人獨處定是書中的某些觀點激起年輕君王的怒火了。

宮娥、侍衛們的想法很正確,秦王嬴政確實是因《呂氏春秋》而發怒。 特別是當他看出這部書不僅提倡法家思想,而且對儒、道、法、墨各派兼容并包的時候。 秦王嬴政還看出這本書在治理國家方面除主張嚴刑酷法的法治以外,還鼓吹儒家的“仁義”、實行懷柔政策。

看到與這方面相關的內容,秦王嬴政肯定會聯想到呂不韋在對關東六國進行統一時,除動用武力徹底消滅之外,有時還用籠絡與綏靖手段。 呂不韋甚至有時釆用“興滅國,繼絕世”的策略,以此獲得某些諸侯的退讓和支持。 軟硬兼施的兩手策略,在呂不韋當權時期是最明顯的一個特點,但秦王贏政不大贊同這種做法。

長大成人的秦王嬴政,是不喜歡這種手法的,他不僅繼承秦國一直推崇的尊法傳統,而且將法家的嚴酷統治方法推向極端。 對法家學說的賞識,首先是因為秦人的環境和傳統。 秦人起初處于黃土高原的隴地,這里土地貧瘠,氣候寒冷,生活艱苦,人民性格爽朗。

而歷來的統治者都是采用重罰、重賞的辦法統治人民。 因此,秦民形成了“重功利輕仁義”的價值觀;其次是因為秦王嬴政本人的品性。 他在認識李斯之后與之不謀而合。 李斯是荀卿的學生,但他的主張、思想都已經超出荀子儒家觀點的范圍,把荀卿的性惡論—一即認為人性是先天“惡”的,發展成法家以嚴刑峻法治國的方式。 李斯早在呂不韋當政時就來到了秦,后來深得秦王嬴政的倚重。 秦王嬴政在統一中國的進程中及統一以后施行的政治、軍事措施,可以明顯地看出和《呂氏春秋》中宣揚的剛柔相濟、“德”“刑”并用的做法之差異;其苛法嚴刑前所未有,以至“圖圄成市”,“赫衣塞路”。
在戰爭中殺人遍野就不說了,剛剛平定六國后又大搞建設,建六國宮殿,北筑長城,南戍五嶺,致使數以百萬計的勞動力死于邊塞及工地。 在這十余年中,唯有暴力的淫威在肆虐,呂不韋所推崇的仁德與刑罰兼施的統治方法,已為極端的、單一的嚴刑酷法的統治方式所取代。 秦王嬴政所信奉的治國原則早在呂不韋掌權時期初見端倪了。 怪不得秦王嬴政氣憤之極地將《呂氏春秋》扔在了地上。

除此之外,還有讓秦王贏政更為惱火的地方。 當他讀到《呂氏春秋》有關用人之道的論述時,恨不得一把火燒掉這些竹片。 “在《孟夏紀·用眾》中有“物固莫不有長,莫不有短”,善于經商者則取長補短,以長濟短才能贏利,當權者也應該遵循這個道理。 善于吸取別人長處以彌補自己短處的人,才能成功。而善于以長處彌補自己不足的人,才能獲得天下。

善于吸取別人長處以彌補自己短處的人,才能成功。而善于以長處彌補自己不足的人,才能獲得天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