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融资2.5亿的“自主国产”红芯浏览器,其实是个套壳Chrome

今天又給大家帶來一個神奇的項目。

在 CNBeta 上看到一篇文章:

鏈接地址: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757465.htm

“自主研發”、“國產瀏覽器內核”、“2.5億融資”

嚯!好不厲害。

趕緊去官網看了一眼:

又是崇山峻嶺, 又是長城, 又是紅色的中國地圖……我的老天鵝, 這氣勢未免也太恢弘了!

讓我們看看這款“安全、穩定、自主可控”的國產瀏覽器, 到底有多厲害吧:

大家可能知道, 市面上主流的瀏覽器都有自己的內核。 小一點的瀏覽器, 往往用的都是別人家的內核, 比如一大票國產瀏覽器(360、百度、搜狗等)用的都是 G 家 Chrome 瀏覽器的 Blink 內核。

但人家紅芯瀏覽器可不一樣了, 用的是打破美國壟斷中國首個自主創新智能瀏覽器內核:紅芯內核。

那么, 紅芯內核究竟有多厲害呢?就算你不混科技圈也不用擔心, 因為人家紅芯已經幫你整理好了:

通過這張圖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 國外的產品簡直弱爆了:這些瀏覽器甭管有多少開發者維護, 技術有多先進, 用戶量有多大, 該有的還是沒有;而咱們的紅芯呢?擁有智能的認證引擎、渲染引擎、管控引擎, 而且還有強大的“國密通訊協議”, 支持統一管控、遠程控制, 簡直不能再強大好嗎?

按照紅芯的說法, 他們這款自主國產瀏覽器, 在技術上是絕對碾壓 Chrome、IE 和火狐瀏覽器的。

紅芯瀏覽器還實現了對已經被微軟四年前終止維護的 Windows XP 的支持……別說十年, 甚至十幾年前的老電腦,

甭管開不開的了機, 都能用上咱這款最新最酷最安全的瀏覽器!

更別提該瀏覽器還兼容 IE6, 意味著你仍然能夠訪問各地方機構部門好幾年都沒維護過的網站!而且, 使用咱們這款瀏覽器, 刷網頁的速度都比以前快多了, 看視頻也更爽快了:

自從有了自己電腦起, 我一直用 Chrome 瀏覽器, 作為科技記者每年看蘋果發布會還得換成 Safari, 偶爾也會試試火狐的新功能。 中間幾度別人推薦給我360瀏覽器, 說安全, 或者海豚瀏覽器, 說快, 我都沒聽信過。

這么多年過去了, 沒想到紅芯成了第一款突然讓我臉紅心跳的國產瀏覽器……

我趕快從官網下載了安裝文件:

雙擊了下。 誒奇怪, 怎么自己就開始安裝了?也不用選路徑和安裝選項什么的?

沒過多久, 就裝完了。 窗口就消失了……然后瀏覽器就自己蹦出來了。

沒有讓我失望, 確實是快!佩服。

和常見的瀏覽器一樣, 這款紅芯瀏覽器也是需要登錄的, 大概是為了同步瀏覽數據、保存密碼之類的。 我暫時沒登錄, 而是點擊了右上角漢堡菜單里的 About Redcore, 看下瀏覽器的介紹文檔。

About 頁面顯示, 紅芯瀏覽器是“在通用的瀏覽器構架的基礎上, 結合自主創新的專利技術改造而成的”。 而區別于其他瀏覽器, 紅芯主要面向企業辦公、物聯網之類的商用場景。

我又接著去設置界面里瞧了瞧。

怎么感覺有點眼熟?

等等, Chrome 瀏覽器的設置(下圖)不是跟紅芯的一模一樣嗎?

也可能是巧合吧。

不對, 等等:我發現, 除了部分設置的順序安排不一致, 紅芯的設置選項的文案跟 Chrome 基本都是相同的。

比如下載文件的路徑和是否每次詢問路徑, 截圖上面是紅芯, 下面是 Chrome:

我開始有點懷疑自己。 也許每個瀏覽器設置里面的文案其實都一樣或者差不多?也許是我多慮了?

結果并非如此。 下圖中火狐()和微軟 Edge()的文案都不一樣:

那么, 為什么紅芯偏偏跟 Chrome 撞了?我開始覺得我可能撞上什么大事了……我又把紅芯的安裝文件找出來, 看看有沒有什么異樣。

表面上看起來挺正常的:

我想起來 .exe 其實可以用解壓縮解開看里面的文件, 但不知道為什么這個安裝文件install_redcore.3.0.54.exe用 WinRAR 解不開。

沒關系, 解壓縮軟件多了去了, WinRAR 解不開用 Winzip, 再解不開換 7z。 沒想到還真用 7z 解開了:

又解出來了另一個同名但是沒有版本號的可執行文件:install_redcore.exe (比前一個文件少了版本號)

我還沒過癮, 又用 7z 把這個新的 .exe 解包了。

你猜我發現了什么:

新鮮出爐的 Chrome 安裝包……

這還沒完, 我們還可以繼續解包這個 Chrome 安裝文件。 以下動圖顯示整個解壓縮的過程, 由 V2EX 用戶 kernel 提供:

地址:https://www.v2ex.com/t/480069#r_6036001

會得到下面這一大堆文件。

不過簽名倒是全都改成了美通云動。

注意看圖中有個 49.1.2623.213.manifest, 這個正好是 Chrome 瀏覽器的版本號。 為什么要注意這里呢?因為 Chrome 49 正好是 Windows XP 上可以使用的最后一個版本。

明白紅芯為什么支持 XP 了吧?

更詭異的是:下圖可以看到, 這個安裝包里自帶了兩個兼容 Chrome 的插件(.crx 是 Chrome 插件的擴展格式)

而且安裝好的程序里連 Chrome 的 logo 都沒刪干凈:

到這里基本可以確認:紅芯瀏覽器就是一個披著所謂“國產”“自主”外皮的 Chrome……

可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混科技圈的朋友大多知道,Chrome 瀏覽器其實已經開源了,而開源的項目就叫 Chromium。注意它的 logo 是藍色系的,和 Chrome 正式版彩色的 logo 不太一樣。

Chromium 包含了正式版瀏覽器絕大部分的核心程序、功能和代碼。而正因為它開源,就有許許多多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將其拿來開發自己的瀏覽器。什么百度啊、360啊,搜狗獵豹之類的,全都是用的 Chromium。

但這樣做并沒有錯!因為 Chromium 是通過 BSD 許可證開源的。BSD 是個比較寬泛自由的許可證,用戶可以隨意拿走源代碼進行改編使用,但如果要再發行,無論是免費還是付費賣給用戶,都需要遵循社區基本道義:標注來源。

怎么標注呢?簡單來說,也就是在自己的軟件里加上原始項目的 BSD 許可證文書。特別容易。

然而紅芯瀏覽器沒有這樣做,它甚至沒有在任何地方提及自己是基于 Chromium 開源項目的。

這倒還好,考慮到那一大票國產瀏覽器里大部分也都不太干凈。

但主要是,那些瀏覽器也沒標榜自己是自主國產的瀏覽器……

我繼續在瀏覽器里面亂翻,感覺可能找到了殺死紅芯的這張截圖:

注意看圖中的 Blink 版本。

Blink 正是由 Google 主導的,?Chrome/Chromium 所用的內核。

此時再返回去看紅芯瀏覽器的自我介紹:

在通用的瀏覽器構架的基礎上,結合自主創新的專利技術改造而成。

好一個“自主創新”的瀏覽器……

接下來就淺淺地八一下紅芯瀏覽器背后的這家公司。

前面可能看到了文件簽名者為美通云動,而 IT桔子上顯示的是紅芯時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我們就統稱其為紅芯公司吧。

這公司最一開始也不是做瀏覽器的(也對,國內那么多做瀏覽器的互聯網巨頭,哪個創業者腦子抽了會去跟它們競爭呢?)它最一開始做的是 HTML5 開發和移動適配,品牌名字叫做“云適配”。大約是今年年初,這家公司突然開始琢磨企業安全這門生意了,在今年五月品牌升級為紅芯。

公司的創始人兼 CEO 陳本峰 Ben,擁有極其可怕的一套 Title: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國際云安全聯盟CSA專家委員、企業級HTML5產業聯盟主席、HTML5國際標準制定者之一。

在 IT桔子上,紅芯有一個“微軟系”公司的標記。這是因為 Ben 哥曾經是微軟總部IE瀏覽器研發的核心人員,而公司還做云適配的時候也入選過微軟創投加速器第二期。當然,Ben 哥也跟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有張合影。

對了,再看下面這張圖的最底下:咱們“自主”“國產”的紅芯瀏覽器,開發編譯時候用的是微軟的 Visual C++(簡稱 MSVC)

用的是微軟的編譯環境,“借鑒”的是 Google 的瀏覽器開源項目。這公司,我也不知道是微軟系還是谷歌系了。

我叫它典型的“中國copycat系”。

這一系的創業公司是啥樣的?很簡單,就是把別人的(通常是外國的)項目拿過來,進行一定程度的“模仿”和“改造”變成自己的產品。

這些公司其實也沒什么問題,做的也都是能用過關的產品。問題在于它利用信息不對稱把你當傻子耍的姿勢很令人惡心。這種公司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舉著諸如“自主”或者“國產”之類的標簽蒙混過關。

舉幾個例子:上周的榨汁機是一個。

我突然想起來,在 2015 年的時候,突然有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電動車公司給我發了邀請函。在北京核心地段三里屯,我很容易就找到了這家公司有著奢華裝潢的發布會會場,坐著聽產品宣講。

直到我看到那臺車,我突然感覺格外熟悉……就像今天照搬 Chrome 的紅芯一樣,那臺車長得像極了特斯拉 Model S。

該公司的創始人告訴我,這臺車在研發過程中利用了大量的特斯拉專利。而現場車開不動,只能展示中控和操作系統,而且中控長得也非常像特斯拉的事實,讓我更加懷疑這公司是用融資的錢買了臺特斯拉回來,然后打了個外殼上去。當時有人吐槽,真是科技以換殼為本……

和沒造出車的游俠相比,紅芯顯然是超級幸運的。

產品如果打上國產的標簽,往往就更容易進入事業單位的采購列表——紅芯標榜自主國產的意圖是非常明顯的。這家公司前幾年表現一般,但在轉型“自主國產”瀏覽器和安全業務之后,迅速獲得了新的融資。

陳本峰曾經介紹過公司改名紅芯的思路:今年中美關系的大背景,暴露出國內企業“缺芯少魂”的短板。以瀏覽器舉例,國內瀏覽器多用IE的內核Trident,并無自主研發的內核。

他答錯了幾個問題。首先,如前述,明明國內瀏覽器用 Chromium Blink 內核比較多。

其次,他的公司網站上宣稱外國瀏覽器缺這少那,而自己的所謂“自主內核”應有盡有,實際上是強行把別人不叫引擎的東西自己改個名字變成所謂的“智能引擎”,并沒有比別人先進——更別提它所比較的別人正是它自己的抄襲對象……

而其所宣傳的“國密通訊協議”,就不多說了,懂的自然懂。

不知道紅芯是否會重演當年宣稱自主造芯,結果只是買來進口芯片、磨掉上面 logo 的“漢芯一號”丑聞。

支持中國的自主創新產品和公司,是我們應做的事。

但現狀是,我們所看到的,更多是像“漢芯一號”、“紅芯”和“游俠電動車”這樣的產品。它們的存在反而帶來更多無謂的指責和麻煩,給中國的自主創新蒙羞,尤其在中國向世界宣示充分保護知識產權的大環境下,尤其如此。

只有我們拒絕“中國copycat”式的套路,真正的中國創新才會得到土壤。

混科技圈的朋友大多知道,Chrome 瀏覽器其實已經開源了,而開源的項目就叫 Chromium。注意它的 logo 是藍色系的,和 Chrome 正式版彩色的 logo 不太一樣。

Chromium 包含了正式版瀏覽器絕大部分的核心程序、功能和代碼。而正因為它開源,就有許許多多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將其拿來開發自己的瀏覽器。什么百度啊、360啊,搜狗獵豹之類的,全都是用的 Chromium。

但這樣做并沒有錯!因為 Chromium 是通過 BSD 許可證開源的。BSD 是個比較寬泛自由的許可證,用戶可以隨意拿走源代碼進行改編使用,但如果要再發行,無論是免費還是付費賣給用戶,都需要遵循社區基本道義:標注來源。

怎么標注呢?簡單來說,也就是在自己的軟件里加上原始項目的 BSD 許可證文書。特別容易。

然而紅芯瀏覽器沒有這樣做,它甚至沒有在任何地方提及自己是基于 Chromium 開源項目的。

這倒還好,考慮到那一大票國產瀏覽器里大部分也都不太干凈。

但主要是,那些瀏覽器也沒標榜自己是自主國產的瀏覽器……

我繼續在瀏覽器里面亂翻,感覺可能找到了殺死紅芯的這張截圖:

注意看圖中的 Blink 版本。

Blink 正是由 Google 主導的,?Chrome/Chromium 所用的內核。

此時再返回去看紅芯瀏覽器的自我介紹:

在通用的瀏覽器構架的基礎上,結合自主創新的專利技術改造而成。

好一個“自主創新”的瀏覽器……

接下來就淺淺地八一下紅芯瀏覽器背后的這家公司。

前面可能看到了文件簽名者為美通云動,而 IT桔子上顯示的是紅芯時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我們就統稱其為紅芯公司吧。

這公司最一開始也不是做瀏覽器的(也對,國內那么多做瀏覽器的互聯網巨頭,哪個創業者腦子抽了會去跟它們競爭呢?)它最一開始做的是 HTML5 開發和移動適配,品牌名字叫做“云適配”。大約是今年年初,這家公司突然開始琢磨企業安全這門生意了,在今年五月品牌升級為紅芯。

公司的創始人兼 CEO 陳本峰 Ben,擁有極其可怕的一套 Title: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國際云安全聯盟CSA專家委員、企業級HTML5產業聯盟主席、HTML5國際標準制定者之一。

在 IT桔子上,紅芯有一個“微軟系”公司的標記。這是因為 Ben 哥曾經是微軟總部IE瀏覽器研發的核心人員,而公司還做云適配的時候也入選過微軟創投加速器第二期。當然,Ben 哥也跟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有張合影。

對了,再看下面這張圖的最底下:咱們“自主”“國產”的紅芯瀏覽器,開發編譯時候用的是微軟的 Visual C++(簡稱 MSVC)

用的是微軟的編譯環境,“借鑒”的是 Google 的瀏覽器開源項目。這公司,我也不知道是微軟系還是谷歌系了。

我叫它典型的“中國copycat系”。

這一系的創業公司是啥樣的?很簡單,就是把別人的(通常是外國的)項目拿過來,進行一定程度的“模仿”和“改造”變成自己的產品。

這些公司其實也沒什么問題,做的也都是能用過關的產品。問題在于它利用信息不對稱把你當傻子耍的姿勢很令人惡心。這種公司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舉著諸如“自主”或者“國產”之類的標簽蒙混過關。

舉幾個例子:上周的榨汁機是一個。

我突然想起來,在 2015 年的時候,突然有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電動車公司給我發了邀請函。在北京核心地段三里屯,我很容易就找到了這家公司有著奢華裝潢的發布會會場,坐著聽產品宣講。

直到我看到那臺車,我突然感覺格外熟悉……就像今天照搬 Chrome 的紅芯一樣,那臺車長得像極了特斯拉 Model S。

該公司的創始人告訴我,這臺車在研發過程中利用了大量的特斯拉專利。而現場車開不動,只能展示中控和操作系統,而且中控長得也非常像特斯拉的事實,讓我更加懷疑這公司是用融資的錢買了臺特斯拉回來,然后打了個外殼上去。當時有人吐槽,真是科技以換殼為本……

和沒造出車的游俠相比,紅芯顯然是超級幸運的。

產品如果打上國產的標簽,往往就更容易進入事業單位的采購列表——紅芯標榜自主國產的意圖是非常明顯的。這家公司前幾年表現一般,但在轉型“自主國產”瀏覽器和安全業務之后,迅速獲得了新的融資。

陳本峰曾經介紹過公司改名紅芯的思路:今年中美關系的大背景,暴露出國內企業“缺芯少魂”的短板。以瀏覽器舉例,國內瀏覽器多用IE的內核Trident,并無自主研發的內核。

他答錯了幾個問題。首先,如前述,明明國內瀏覽器用 Chromium Blink 內核比較多。

其次,他的公司網站上宣稱外國瀏覽器缺這少那,而自己的所謂“自主內核”應有盡有,實際上是強行把別人不叫引擎的東西自己改個名字變成所謂的“智能引擎”,并沒有比別人先進——更別提它所比較的別人正是它自己的抄襲對象……

而其所宣傳的“國密通訊協議”,就不多說了,懂的自然懂。

不知道紅芯是否會重演當年宣稱自主造芯,結果只是買來進口芯片、磨掉上面 logo 的“漢芯一號”丑聞。

支持中國的自主創新產品和公司,是我們應做的事。

但現狀是,我們所看到的,更多是像“漢芯一號”、“紅芯”和“游俠電動車”這樣的產品。它們的存在反而帶來更多無謂的指責和麻煩,給中國的自主創新蒙羞,尤其在中國向世界宣示充分保護知識產權的大環境下,尤其如此。

只有我們拒絕“中國copycat”式的套路,真正的中國創新才會得到土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