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日本投降日,南侨机工翁家贵驻守惠通桥

瓊海通訊編者按:

在今天日本投降73周年這個特別的日子, 以原籍海南瓊海, 抗戰勝利后落戶在云南省保山市的馬來西亞‘’南僑機工‘’翁家貴為原型創作的雕塑《永遠的等待》今天捐贈給了云南省施甸縣, 永久安放在怒江東岸惠通橋一側。 76年前, 3200多名南橋機工為了祖國抗戰, 日夜奔忙在‘’滇緬公路‘’惠通橋橋頭, 為祖國抗戰趕運各種急需物資, 他們冒著敵人的炮火, 譜寫了一曲愛國救亡的壯麗凱歌。

在3200名南僑機工中, 海南籍機工達800多名, 其中瓊海籍機工有200多名。 女扮男裝的機工李月美是瓊海籍南僑機工中最杰出的代表,

其生前曾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 包括李月美翁家貴在內的所有南僑機工為祖國抗戰所做出的貢獻永載千秋。

現轉發此文, 敬請關注。

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迎來了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3周年紀念日之際, 施甸縣在惠通橋接受了著名藝術家李春華捐贈的雕塑作品《永遠的等待》。 施甸縣委書記施繼平接受捐贈并與李春華先生一起為雕塑揭彩。

73年前的8月15日, 我們迎來了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中華民族在付出傷亡3500萬人的巨大犧牲后走出了世紀的苦難, 取得歷史性的勝利。 慶祝勝利最不能忘記的是無數英雄志士為民族解放所付出的熱血和犧牲。 今天, 就在滇緬公路的重要節點、滇西抗戰的橋頭堡—惠通橋畔,

著名雕塑藝術家李春華先生將他傾力創作的雕塑作品《永遠的等待》無償捐贈給施甸縣, 以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以及為此付出巨大犧牲的民族英雄。 施甸縣還為李春華頒發《施甸縣文化旅游產業策劃顧問聘書》和《捐贈榮譽證書》。

當你打開高德地圖, 輸入施甸縣域名之時, 你就會發現, 施甸縣的人民腳下踏著的這一條舉世聞名的滇緬公路承載了一段特殊的抗戰歷史。 這條用血肉筑成的道路, 它穿越了中國最堅硬的山區, 共翻越6座大山, 穿過8處懸崖峭壁、跨過5條大江大河, 不少于3000名筑路民工獻出了生命。 它的修通震驚全世界, 是中國人民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民抗戰,

全面抗戰”最為生動、最為經典的光輝體現, 這種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 在惠通橋入口處剛剛建成的標識上“共赴國難、還我河山”這八個大字是軍民誓死守衛的“銅墻鐵壁”, 飽含著遠征軍將士、南僑機工和滇西20萬父老鄉親的英雄氣概和犧牲精神, 滇緬公路已成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最好體現。

1942年, 日本帝國主義將魔爪伸到了滇西, 妄圖切斷中國唯一的抗戰生命線——滇緬公路。 1942年5月3日, 侵略者從畹町進入中國領土。 5月4日, 芒市、龍陵陷落, 出動戰機轟炸了保山城。 5月5日早晨, 大股日軍已乘戰車逼至惠通橋西岸, 千鈞一發之際, 工兵指揮馬崇六下令炸掉了惠通橋。 此時, 已有日軍小股部隊喬裝成難民混過惠通橋,

我守橋部隊發現后, 迅速展開阻擊。 “滇西抗戰第一槍”就此在施甸境內打響。

然而, 炸斷惠通橋前, 已經有200多名鬼子達到了橋東的“孩婆山”下, 后又有200多名鬼子用橡皮筏渡過怒江, 一度占領了孩婆山。 緊急關頭, 中國遠征軍11集團軍36師106團從保山趕到, 經過4天4夜激戰, 在孩婆山殲敵400余人, 孩婆山阻擊戰獲得勝利。 就在敵我對峙的1943年11月16日晚10時, 駐守怒江以西的日寇146聯隊第一大隊300多人, 在日寇大隊長安部和壯的指揮下, 偷襲了中國軍隊的打黑渡口, 并迅速分兵向駐守在酒房的營盤山、三家村的國軍發起了猛烈進攻, 中國遠征軍組織了有力地反擊。 僅用了15個小時, 時至17日15點, 中國軍隊將過江日軍徹底擊退。 在日本軍隊經常偷襲我國軍的情況下,

蔣介石提出, 放棄怒江防線, 遠征軍軍隊撤至瀾滄江退守, 就在此時, 原國民政府代總理、云貴監察史李根源在國會提出堅決反對建議。 并說:“怒江天險, 進可攻, 退可守, 易守難攻, 若怒江天險都守不住、瀾滄江拿什么優勢來捍衛祖國領土完整。 在眾議員的支持下, 蔣介石同意中國抗日部隊在沿江繼續布防, 與日寇隔江對峙工程繼續”。 當時只有5萬人的施甸、承擔的是10萬軍隊的給養, 抗日軍人與當地農民、熱血青年在抗日前線共同譜寫出從血管里流出來的是血的答案, 一場全民皆兵的防御戰、攻堅戰。 把施甸的抗戰歷史寫進了抗日戰爭的十八個節點之一。

對于這條用血肉筑成的滇緬公路和這座偉大的橋, 中國人是不能忘記的。因為它是巍巍中華的精神之巔,是中華民族崛起的脊梁,是提振中國人精神的魂與魄。當代人要銘記那些修筑這條“抗戰生命線”的英雄。目前,施甸正在實施將滇緬公路保存尚為完好的經典路段, 開辟成為供后人和世界各地憑吊歷史,緬懷英烈,感受當年鐵血流火的壯烈歲月的體驗區,并通過建立相應的紀念設施,特別是修建滇緬公路筑路民工紀念園,讓這條曾經在歷史上發揮過偉大作用的公路及其它的創造者,成為中華民族永久的紀念。

據介紹,李春華先生是我國當代著名的雕塑藝術家,畢生致力于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在藝術創作中的運用,作品充滿哲思和社會關懷,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精神文化價值,成就斐然。大家熟知的《中國遠征軍》大型公益雕塑令國人震撼;今天捐贈的這座以南僑機工翁家貴先生為原型創作的雕塑作品,是李春華先生2015年創作完成,并沿著滇緬公路進行過全線巡展的藝術精品,它喚起了人們對抗戰英雄付出的汗水和生命的關注,讓更多人銘記歷史,弘揚民族精神,凝聚正能量,彰顯了一個當代藝術家的責任擔當和使命。

來源:水墨施甸

編審:王路生

責編:譚國寧

中國人是不能忘記的。因為它是巍巍中華的精神之巔,是中華民族崛起的脊梁,是提振中國人精神的魂與魄。當代人要銘記那些修筑這條“抗戰生命線”的英雄。目前,施甸正在實施將滇緬公路保存尚為完好的經典路段, 開辟成為供后人和世界各地憑吊歷史,緬懷英烈,感受當年鐵血流火的壯烈歲月的體驗區,并通過建立相應的紀念設施,特別是修建滇緬公路筑路民工紀念園,讓這條曾經在歷史上發揮過偉大作用的公路及其它的創造者,成為中華民族永久的紀念。

據介紹,李春華先生是我國當代著名的雕塑藝術家,畢生致力于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在藝術創作中的運用,作品充滿哲思和社會關懷,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精神文化價值,成就斐然。大家熟知的《中國遠征軍》大型公益雕塑令國人震撼;今天捐贈的這座以南僑機工翁家貴先生為原型創作的雕塑作品,是李春華先生2015年創作完成,并沿著滇緬公路進行過全線巡展的藝術精品,它喚起了人們對抗戰英雄付出的汗水和生命的關注,讓更多人銘記歷史,弘揚民族精神,凝聚正能量,彰顯了一個當代藝術家的責任擔當和使命。

來源:水墨施甸

編審:王路生

責編:譚國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