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日本无条件投降73周年,忘记仇恨,一个中国家庭的对日记忆

星期三

自游自在

八月

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14日正午, 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 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 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

歷史背景

1945年2月以后, 雖然日本軍閥在豫湘桂會戰后已基本上打通了大陸交通線, 但是由于經常受到來自于內地的美國空軍的攻擊, 再加上太平洋戰場已日益吃緊, 盟軍正逐步逼近日本本土, 于是為了消滅美軍在中國的飛機場以維持大陸交通線的通暢并早日結束中日戰爭以集中全力于本土防衛, 1945年3月起日軍先后發動豫西鄂北會戰和湘西會戰。

在河南, 日本軍閥于3月下旬從豫中會戰之后的防線以東向西發動攻擊, 其前鋒一直沖到西峽口。 在湖北, 3月日本軍閥向西北部發動攻擊, 于4月8日攻陷老河口;不過之后國民革命軍隨即發動反攻, 收復了除老河口之外所有被日軍占領的地區。 在湖南, 日軍以空軍基地芷江為目標, 于4月向湖南西部發動攻擊, 但是在國民革命軍抵抗之下, 日軍遭受大挫敗而退回原陣地。 之后國民革命軍乘勝追擊, 向廣西地區發動反攻。

5月27日收復南寧。 6月29日收復柳州。

7月7日,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公布抗戰戰果, 并宣布抗戰戰局面已轉守為攻。 7月11日, 八路軍山東軍區向駐魯日軍發出通牒, 令其無條件投降。 7月12日中國傘兵首次作戰, 180人空降廣東開平縣襲擊日軍。

7月14日陸軍總司令部制定, 以桂林、雷州半島、衡陽、曲江、廣州、香港、為作戰目標的反攻計劃。 7月24日第二十軍、第二十九軍等部, 連克中渡、黃冕、陽朔、白沙、并經激戰奪占桂林南方門戶永福。 7月25日中美空軍協同, 以305架戰機猛襲上海日空軍基地。 7月27日收復桂林。

7月31日陳納德將軍接到了空軍司令部魏德邁中將命令, 他在中國戰區的職務被正式解除。 8月1日清晨, 陳納德將軍乘坐C-47飛機離開中國的土地, 成千上萬的中國人站在跑道邊向他揮手致謝。 8月收復廣西全境。 此外, 國民革命軍原本預定于8月收復廣州以打通中國對外運輸要道, 因為日本投降而未實行。

日本戰敗經過

由于美國的核武打擊與蘇聯軍隊的參與,

中國內部開始有人感覺到抗日戰爭終結之日即將到來。

8月9日共產黨由毛澤東發表《對日寇最后一戰》, 將原本分散的抗日根據地一一連通。

8月10日杜魯門之決定日軍投降必須包括關東軍在內的一切武裝部隊。

8月10日至11日延安總部發布命令, 八路軍、新四軍開展全面大反攻。

8月10日至11日朱德向解放區武裝部隊連續發布七道命令。

8月11日蔣介石電第十八集團軍司令朱德、彭德懷, 政府對處置敵軍已統籌決定, 該集團軍部隊應駐原地待命。 國民黨方面也在美軍空運、海運幫助下, 迅速占領各大城市, 接受日本投降。 共產黨軍隊則接收經營許久的中小城市、鄉村地區, 但是在蘇軍協助下也收復了一個省會城市張家口。 而且八路軍、新四軍因為長期敵后抗戰的緣故,

控制了大量鐵路干線, 增加了遠在西南方面對敵正方的國民革命軍接收日占領區的難度。

8月18日中法簽專約交還廣州灣。

牢記歷史

73年前的8月15日,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其后歲歲年年, 日本如何紀念這一天, 都折射出日本認同國際正義公理與否的真相, 也牽動著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眾多二戰受害國人民的情感。

“日中兩國國民不應忘記歷史, 更須面向未來, 齊心協力為創建和平與美好的新時代而努力。 ”今年6月底,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到南京參謁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獻上花圈表達哀悼之意, 并希望更多日本人前去了解日本侵華歷史, 以史為鑒, 避免悲劇重演。

“戰爭絕對不能再發生, 你們要把我的親身經歷告訴后人。 ”銘記父親這一臨終遺訓的侵華日軍山本武之子山本富士夫兄弟于今年8月11日前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講述侵略歷史, 替父親向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道歉……日本有識之士正視歷史、以史為鑒、呼吁和平之舉的行為, 受到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各國愛好和平人士的肯定。

正確對待和深刻反省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歷史, 是維護和發展中日關系的重要政治基礎, 也是日本取信于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的必要條件。 1972年日本在《中日聯合聲明》中表示:“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國過去由于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 表示深刻的反省。 ”由于日本對歷史問題有了這一基本認識, 中日兩國得以實現邦交正常化。

部分圖文節選自網絡

忘記仇恨

銘記歷史 忘記仇恨

一個中國家庭的對日記憶

對94歲高齡的抗日老兵張立志而言,這個紀念日也同時叩開了他關于戰爭的苦難記憶之門。

“這么久了,我的恨已經慢慢變淡,但對戰爭和戰友們的記憶永遠都不會淡忘。”老人說。

張立志1919年出生在山東莒縣,20歲不到就參軍跟著共產黨在山東抗日打游擊,“在當時,保家衛國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

慘烈的戰爭給他留下許多難以磨滅的“紀念品”,包括左手掌日軍子彈穿過后留下的傷疤。但對張立志而言,最寶貴的是一張如今已經泛黃的黑白照片。照片上4位年輕戰士穿著軍裝站成一排,表情肅穆。

那是在1944年秋,張立志和他的戰友們在贏得一場抗日小戰役后拍攝了這張照片。“但僅僅幾天后,照片中的兩個人就死了。一個是被日本人打死的,另一個被活埋了。”張立志回憶說。

老人這段戰爭故事如今也成為其外孫劉品然的難忘記憶。這個24歲的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專業在讀研究生說自己幾乎是伴隨著這個故事長大的。

“這個照片的故事外公不知道說了多少遍了。這幾年說的少了,但一說起抗日戰爭,他還是難過、生氣。”劉品然說。

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戰爭造成2100萬中國軍民死亡,1400萬人受傷。張立志那一代人對日本的固有記憶或多或少地影響著當代中國年輕人。

和外公一樣,劉品然也對日本戰時暴行感到十分憤怒。同時,他也十分好奇日本普通民眾如何看待這段共同的回憶。

“我的小叔叔在日本學習、工作了近10年,他說日本是個先進的國家,日本人也很有禮貌。”劉品然說。他的叔叔劉星在上世紀90年代自費去日本神戶大學學習機械工程,之后在日本企業工作。

“小時候,小叔從日本帶回玩具汽車。我很喜歡,還和小伙伴們炫耀。”劉品然說。

從小在這個大家庭里長大,劉品然有時會面對關于日本相反的兩種意見,這促使他去尋找自己的答案。

這個愿望終于在今年夏天實現。劉品然7月赴日本參加了“亞洲校園”活動。這一由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共同發起的大學生交流項目已成功舉辦4屆。今年在東京大學開展為期12天的交流活動,這也是劉品然第一次去日本。

所有參與項目的40名中日韓學生都是國際關系專業的研究生。主辦方認為,他們未來很有可能參與各國外交政策制定,因而他們之間的溝通交流尤為必要。

“我們探討了三國間,尤其是中日之間包括戰爭等許多問題,我發現其實年輕的一代并沒有很偏激的想法,大家都很渴望交流。”劉品然說。

如需轉載原文

請關注欄目公眾號

點擊聊天頁面:轉載須知

(不包含朋友圈轉發分享)

END

歡迎關注安慶自游自在!

中日兩國得以實現邦交正常化。

部分圖文節選自網絡

忘記仇恨

銘記歷史 忘記仇恨

一個中國家庭的對日記憶

對94歲高齡的抗日老兵張立志而言,這個紀念日也同時叩開了他關于戰爭的苦難記憶之門。

“這么久了,我的恨已經慢慢變淡,但對戰爭和戰友們的記憶永遠都不會淡忘。”老人說。

張立志1919年出生在山東莒縣,20歲不到就參軍跟著共產黨在山東抗日打游擊,“在當時,保家衛國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

慘烈的戰爭給他留下許多難以磨滅的“紀念品”,包括左手掌日軍子彈穿過后留下的傷疤。但對張立志而言,最寶貴的是一張如今已經泛黃的黑白照片。照片上4位年輕戰士穿著軍裝站成一排,表情肅穆。

那是在1944年秋,張立志和他的戰友們在贏得一場抗日小戰役后拍攝了這張照片。“但僅僅幾天后,照片中的兩個人就死了。一個是被日本人打死的,另一個被活埋了。”張立志回憶說。

老人這段戰爭故事如今也成為其外孫劉品然的難忘記憶。這個24歲的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專業在讀研究生說自己幾乎是伴隨著這個故事長大的。

“這個照片的故事外公不知道說了多少遍了。這幾年說的少了,但一說起抗日戰爭,他還是難過、生氣。”劉品然說。

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戰爭造成2100萬中國軍民死亡,1400萬人受傷。張立志那一代人對日本的固有記憶或多或少地影響著當代中國年輕人。

和外公一樣,劉品然也對日本戰時暴行感到十分憤怒。同時,他也十分好奇日本普通民眾如何看待這段共同的回憶。

“我的小叔叔在日本學習、工作了近10年,他說日本是個先進的國家,日本人也很有禮貌。”劉品然說。他的叔叔劉星在上世紀90年代自費去日本神戶大學學習機械工程,之后在日本企業工作。

“小時候,小叔從日本帶回玩具汽車。我很喜歡,還和小伙伴們炫耀。”劉品然說。

從小在這個大家庭里長大,劉品然有時會面對關于日本相反的兩種意見,這促使他去尋找自己的答案。

這個愿望終于在今年夏天實現。劉品然7月赴日本參加了“亞洲校園”活動。這一由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共同發起的大學生交流項目已成功舉辦4屆。今年在東京大學開展為期12天的交流活動,這也是劉品然第一次去日本。

所有參與項目的40名中日韓學生都是國際關系專業的研究生。主辦方認為,他們未來很有可能參與各國外交政策制定,因而他們之間的溝通交流尤為必要。

“我們探討了三國間,尤其是中日之間包括戰爭等許多問題,我發現其實年輕的一代并沒有很偏激的想法,大家都很渴望交流。”劉品然說。

如需轉載原文

請關注欄目公眾號

點擊聊天頁面:轉載須知

(不包含朋友圈轉發分享)

END

歡迎關注安慶自游自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