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史前鸭嘴龙高达10余米,长着奇特的鸭嘴,可惜它的头骨化石几乎找不到

千百萬年之前, 恐龍曾是地球上的主宰者, 食肉恐龍與食草恐龍各行其道, 共同構成強大的恐龍家族。 在白堊紀晚期, 鴨嘴龍作為恐龍界一個龐大的分支不斷繁衍, 成為稱霸一方的食草恐龍。 雖然恐龍時代已經遠去, 但人們仍然可以通過挖掘出來的化石, 不斷了解恐龍的體型、外貌甚至生活習性, 同樣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復原鴨嘴龍這一獨特的物種。

從目前挖掘到的鴨嘴龍化石來看, 它高十幾米, 當然這是食草類恐龍的普遍體型, 只不過相對于龐大的身軀, 較小頭部顯得不太和諧。 同時, 鴨嘴龍還有類似于鴨子的嘴,

這也是它得名“鴨嘴龍”的原因。

與此同時, 人們還發現, 從挖掘的化石數量來看, 鴨嘴龍化石中頭骨數量十分少, 和其他身體部位的骨骼化石相比, 頭骨化石簡直是鳳毛麟角。

研究表明, 鴨嘴龍化石成片分布的原因可能是幾百萬年間的地質活動。 一場破壞力巨大的泥石流將大量鴨嘴龍骨骼沖刷到其他地區并在此沉淀, 經過千百萬年時間后成為意義非凡的化石。

而泥石流中含有大量雜質, 體型大的物質可能會被攜帶到下游地區, 而體型較小的物質可能會被打磨沖刷直至消失。 這也就能夠解釋鴨嘴龍頭骨化石罕見的現象, 由于體型小、質量輕, 頭骨化石沒有獲得有利的保存條件。 加上千百萬年的時間,

即便成為化石, 也很難逃過劇烈的地質活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人們有越來越多的設想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得到驗證, 鴨嘴龍頭骨化石雖然罕見, 但是人們同樣復原了它的外表。 恐龍時代已經遠去, 但是那個時代留下的壯觀景象和難解的謎題, 科學會幫助人類找到答案。

筆者:三體—小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