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今天,我们四川人不会忘记,所有中国人更不会忘记!

XIAOSHUANGYUE

第119篇文章 蕭霜月

朋筆生輝

專欄:不朽川軍, 不朽忠魂

四川成都武侯祠旁, 游人如織的錦里, 翠柏掩映之下有一座石墓, 靜靜地躺在不起眼的角落。 墓主人便是民國四川軍閥, 人稱“四川王”的劉湘一個軍閥何以能在此建墓立碑?

01“20年內亂”的四川

民國前20年, 四川軍閥混戰, 以“內斗”惡名著稱, 人民苦不堪言。 時人有竹枝詞曰:“刀兵二十二年多, 蜀亂從頭數此訛。 戰役四百七十九, 傷心父老淚滂沱”。

蒲殿俊(1911.11.27推舉-1912.12.8)---------川系軍閥

尹昌衡(1911.12.8推舉-1913.6.13)----------川系軍閥

胡景伊(1913.6.13 -1915.6.22)-------------川系軍閥

陳宦(1915.6.23 -1916.5.22)---------------北洋軍閥

周駿(1916.5.24 -1916.6.24)---------------北洋軍閥

蔡鍔(1916.6.24 -1916.7.19)----------------革命黨

羅佩金(1916.7.19 -1917.4.20)-------------滇系軍閥

戴戡(1917.4.20 -1917.7.17)---------------北洋軍閥

周道剛(1917.7.24 -1917.12.3)-------------川系軍閥

劉存厚(1917.12.18-1918.2.20)-------------川系軍閥

熊克武(1918.2 -1920.7)-------------------川系軍閥

劉存厚VS熊克武(1920.9-1921.3)---------川系軍閥

熊克武(1921.3 -1924.2)-------------------川系軍閥

楊森(1924.5.-1925.9)---------------------川系軍閥

鄧錫侯(1925.5.16 -1926.5.26)-------------川系軍閥

劉湘VS袁祖銘(1925.9 -1926 .6)-----------川系軍閥

劉湘、楊森、劉文輝混戰(1926.6-1931.5)----川系軍閥

劉湘VS劉文輝(1931.5-1933.7)--------------川系軍閥

劉湘(1933.7-1938.1)----------------------川系軍閥

借用愛國華僑陳嘉庚的話來說, 當年四川有“4亂”:第一, 鴉片之多全國第一;第二, 防區制度為害非淺;第三, 政治糟糕已極;第四, 匪禍不堪言。 而且他到成都還聽說, 四川的錢糧已征收到民國70年(1981年), 有的甚至已經征收到了2050年, 橫征暴斂之極, 令人咋舌!

起于行伍, 行事嚴謹, 又不乏心狠手辣的劉湘, 逐漸擊敗各路軍閥, 于1935年就任四川省政府主席, 將原來分屬各軍的防區政權收歸省政府, 結束防區制,

從制度上解除了軍閥割據的根源, 實現了四川的統一

川政統一后, 圍繞四川的控制權, 劉蔣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 至此, 劉湘與當時中國的其他軍閥, 比如“山西王”閻錫山, 是沒有本質區別的。

但1937年盧溝橋事變,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昔日最多只能算“一代梟雄”的劉湘, 在民族大義面前, 竟像換了一個人似的, 瞬間完成了向“民族英雄”的華麗轉身!

02劉湘的轉變

1937年1月, 劉湘3次通電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7月, 多次通電, 請求全國動員, 與日本決一死戰!

1937年8月初, 蔣介石召開國防會議, 商討抗日事宜。 會上主戰主和兩派爭執, 蔣猶豫不決。 劉湘當即起身發表了長達2個小時的演講, 表達了抗日到底的主張, 并表示為了抗戰“四川可出兵三十萬,

供給壯丁五百萬, 供給糧食若干萬石”。 會后, 中共代表周恩來等人還前往劉湘住所, 表達欽佩之意。

劉湘回川后, 迅即對成渝兩地部署了防空兵力以應對日本的飛機侵擾, 并著手準備調動川軍出川抗日

劉湘發表《告川康軍民書》, 說“四川為國人期望之復興民族根據地與戰時后防重地”, “在此全國抗戰已經發動時期, 四川七千萬人民所應負擔之責任, 較其他各省尤為重大……湘倘或不忠于抗戰, 愿受民眾之棄絕;抑或各界人士反暴棄退縮, 湘亦執法以繩其后。 須知國家民族之生命系于此, 非可容吾人之瞻顧與假借也。 ”劉湘的話也代表了抗戰時期四川人民勇于擔當的精神和國難面前強烈的民族責任感, 其抗戰的決心更是對抗日川軍的極大感召。

8月, 四川民眾紛紛集會, 要求政府全面抗戰, 保衛國土, 收復失地, 并要求川軍出川抗日。

1937年9月初, 川軍十四個師分兩路出川抗日, 分赴山西、南京等戰場。 劉湘隨后也親赴前線, 出任第二路預備軍司令長官, 后改任第七戰區司令長官, 而后還迎請南京政府遷都重慶(四川政府遷往成都)。

劉湘身有胃病, 大家勸多病的劉湘不必親征, 留在四川。 他說:“過去打了多年內戰, 臉面上不甚光彩, 今天為國效命, 如何可以在后方茍安!

11月22日劉湘乘船到南京, 下令所部各軍、師阻擊在浙江登陸、正向浙江境內侵犯的日軍, 重點保持于廣德、泗安方面。 23日, 劉湘胃病突然復發, 大口吐血

1938年1月20日在漢口去世。 死前他留有遺囑,

語不及私, 全是激勉川軍將士的話:“抗戰到底, 始終不渝, 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 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劉湘這一遺囑, 很長一段時間里在前線川軍每天升旗時, 官兵必同聲誦讀一遍, 以示抗戰到底的決心。

03 浴血抗戰的川軍

川軍奉命分三路開赴各自抗日前線:第一路由第22集團軍總司令鄧錫侯率領, 從成都徒步經川陜公路, 過潼關、渡黃河, 進入山西境內對日作戰;第二路由第23集團軍總司令劉湘率領, 從重慶朝天門碼頭乘船東下, 參加南京保衛戰;第三路由川軍將領楊森率領第20軍, 從貴州出發, 直接開赴上海, 參加淞滬會戰。 從此, 川軍的足跡遍布全國的抗日戰場, 幾乎所有的對日大會戰中, 都有川軍將士的身影。

1937年8月13日, 淞滬會戰爆發,川軍第20軍在楊森的率領下千里跋涉開赴上海參戰。該軍是川軍中最窮的部隊,裝備也最差。20軍26師,是淞滬會戰戰績最好的五個師之一,全師四千余官兵,到撤離戰場時僅存六百多人,傷亡85%以上。

在整個抗戰期間,川軍打了很多這樣的硬仗,涌現出了不少以身殉國的杰出將領。

李家鈺(1892-1944)抗日殉國八大上將之一,排名張自忠之后列第二。四川蒲江縣人。李家鈺出任第四集團軍副總司令、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等職。抗戰爆發后率兩個師隨第二十二集團軍出川抗日,轉戰山西、河南抗日前線。1944年在擔任第36集團軍司令的時候,在豫中會戰失敗后的撤退途中,遭到日本便衣隊的襲擊,于河南陜縣秦家坡壯烈殉國,這是八年抗戰中繼張自忠在第一線督戰,死戰不退后第二個戰死的集團軍司令官。

王銘章(1893-1938),四川新都人,122師師長。奉命駐守滕縣,日軍主力板垣師團猛攻滕縣不下,以重炮飛機猛轟,炸毀城墻,王師長親自指揮巷戰,不幸遭機槍掃射壯烈犧牲。所部官兵逐屋抵抗,戰至最后一人,城內傷兵不愿做俘虜,以手榴彈與沖進來的敵人同歸于盡……騰縣一役,122師五千余人幾乎全部傷亡,但也斃日軍四千余人。此戰為臺兒莊大捷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徐州會戰的指揮官、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將軍高度評價說:“若無滕縣之苦守,焉有臺兒莊大捷?臺兒莊之戰果,實滕縣先烈所造成也!”

饒國華(1894-1937),抗日殉國八大上將之一。四川資陽市東鄉(今雁江區寶臺鎮)張家壩人,川軍第145師師長。抗戰中在廣德、泗安和敵軍作戰,因屬下臨陣脫逃而丟失陣地,他孤軍奮戰,在郎溪鎮憤而自殺,陸軍中將追晉二級上將。

……

更涌現出了大量杰出的戰士

樂以琴(1914―1937),四川蘆山人,中國空軍飛行員。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空軍著名的抗日英雄。曾一次空戰中擊落敵機4架,創造空戰史上空前絕后的紀錄。他是中國空軍第一位空戰王牌飛行員,抗日戰爭中他總共擊落敵機8架。樂以琴與高志航、劉粹剛、李桂丹并稱為“中國空軍四大天王”,有“空中趙子龍”、“江南大地之鋼盔”之美譽。1937年12月3日在南京保衛戰中不幸殉國,犧牲時年僅23歲。

……

抗日戰爭歷時八年,川軍在戰場上自始至終沒有退縮。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中國人民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川軍將領孫震以第九戰區受降副主官的身份接受了日軍的投降。八年抗戰中,出川將士300多萬,傷亡60多萬,占全國五分之一,真可謂“無川不成軍”。可以說,抗戰的勝利離不開川軍的流血犧牲,其中劉湘率領川軍出川功不可沒。

04 四川——民族復興根據地

作為戰時大后方,四川人民擔負起了民族復興根據地的使命,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

四川為抗戰貢獻的兵役勞役、糧食、稅收等也是全國最多的。盡管蜀中饑饉,僅1941年至1945年,國民政府從四川收谷8228.6萬市石,占當時全國征收稻谷總量的38.75%。當時國家的財政開支,四川也負擔了30%以上。

支援鄂西前線的民工翻山越嶺搬運物資。戰時糧食奇缺,全川物價暴漲。成都1942年12月至1943年1月,一月之內米價上漲3倍以上,幾千萬四川普通民眾都掙扎在饑寒線上。萬般困苦艱難的情況下,四川百姓們仍加緊耕種、生產,支援前方。

四川還大量征用民工進行國防工程建設和地方建設。當時以四川為基地而搶修的川陜、川滇、川黔、川湘、滇緬等交通路,前后從四川征工總計在250萬人以上。圖滇緬公路上筑路大軍。

抗戰后期,盟軍加大配合中國空軍作戰的力度,從1943年12月起在成都周圍的新津、邛崍等地,新修或擴建機場,工程浩大,共動員民工90萬人參加。這些衣衫襤褸忍饑忍餓的民工們,流血流汗,硬是憑著一雙雙長滿老繭的手和簡單的原始工具,鋪平跑道。圖為1944年3月,四川民工拉著巨石碾子修筑成都機場,從這里起飛的B-29轟炸機,可以直接飛到日本本土投彈。

連續八年的支援前線,四川民力幾竭。在抗戰最艱苦的歲月里,有的老百姓甚至只能以觀音土充饑。

抗戰期間,四川接納了包括國立中央大學、山東大學、同濟大學、東北大學等48所高校內遷四川各地,占內遷高校的78%。故宮16698箱數十萬件文物分藏四川巴縣、樂山、峨眉山等地。四川為保護中華文脈也做出了巨大貢獻。

為洗刷20年內戰的罪惡,川軍將領身先士卒,甚至不惜以身殉國,他們在民族危亡時刻作出了正確的選擇,其言其行無不令人欽佩。

曾經被譏為“雙槍兵”(川軍士兵大多吸煙土)的川軍,大多穿著草鞋,靠徒步奔赴抗日前線,這支最爛的部隊與當時世界上最強的軍隊遭遇,沒有絲毫退縮,英勇殺敵,打出了四川人的血性,沒有給鄉黨拉稀擺帶!

而被嘲笑為“盆地小農民”的四川人民,更是以巨大的韌性和承受力,極大地支持了艱苦卓絕的8年抗戰!

今天,是日本投降73周年紀念日。不朽川軍,不朽忠魂,我們四川人不會忘記,我們所有的中國人也不會忘記!

因為這就是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

敬抗戰英雄 致和平時代

“盼望祖國統一”

趙步云,98歲。中共黨員,離休干部,眉山彭山區武陽鎮江瀆村人。原國軍44軍88師戰士,后轉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先后轉戰湖南、湖北、山東、安徽等地,曾參加臺兒莊戰役、黃岡突圍戰、長沙會戰,抗美援朝等。日本投降后曾與戰友一起押送被俘日軍2000余人到武漢。

“偉大祖國萬歲”

李齊新,1920年11月30日生,被編入國軍47軍127師379團3營9連。曾參加苦戰碗子山、死守一家杠、大戰兩河口、決戰湖陽灣等戰斗。1948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952年退伍回家。

“愿人民幸福,祖國強大”

毛錦文,1920年12月26日生。眉山彭山區牧馬鎮白鶴村人,1941年入伍,曾參加宜黃戰役,長沙戰役,瀏陽戰斗等。

“全國各民族團結萬歲”

劉茂云,1924年8月11日生。中國陸軍第5野戰軍22集團軍45軍125師373旅745團2營6連戰士。曾在湖北隨州與日軍對峙六年。

“投筆從戎永不后悔”

丁方蕘,現年91歲,內江東興區田家鎮人。1944年秋季,從軍抗日,作為最后一批遠征軍從成都走向抗日前線。在到達印度雷多(汀江)后,他被安排在了獨立警衛營,負責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及戰地十四醫院的防守和值勤任務,并在戰地十四醫院服役至日本投降。抗戰勝利后,丁方蕘隨所在部隊回到上海,被編入憲兵獨立三營,負責日常值守和看管日僑,后隨部隊調到南京。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陳銀州,中共黨員,95歲,瀘州市納溪區龍車鎮長壽村人,曾在國民黨93軍第10師205團二營5連當二等兵,在國民黨25軍169旅203團2營6連當兵。也曾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獲四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

“希望一代比一代強”

劉茂柏,現年95歲,1944年10月在皖北參加新四軍,194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先后在豫皖蘇軍區政治部、豫皖蘇日報、新華日報、川南日報、西南服務團工作。……

部分資料參考 四川經濟日報 錦麟說 帽兒山景區等

淞滬會戰爆發,川軍第20軍在楊森的率領下千里跋涉開赴上海參戰。該軍是川軍中最窮的部隊,裝備也最差。20軍26師,是淞滬會戰戰績最好的五個師之一,全師四千余官兵,到撤離戰場時僅存六百多人,傷亡85%以上。

在整個抗戰期間,川軍打了很多這樣的硬仗,涌現出了不少以身殉國的杰出將領。

李家鈺(1892-1944)抗日殉國八大上將之一,排名張自忠之后列第二。四川蒲江縣人。李家鈺出任第四集團軍副總司令、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等職。抗戰爆發后率兩個師隨第二十二集團軍出川抗日,轉戰山西、河南抗日前線。1944年在擔任第36集團軍司令的時候,在豫中會戰失敗后的撤退途中,遭到日本便衣隊的襲擊,于河南陜縣秦家坡壯烈殉國,這是八年抗戰中繼張自忠在第一線督戰,死戰不退后第二個戰死的集團軍司令官。

王銘章(1893-1938),四川新都人,122師師長。奉命駐守滕縣,日軍主力板垣師團猛攻滕縣不下,以重炮飛機猛轟,炸毀城墻,王師長親自指揮巷戰,不幸遭機槍掃射壯烈犧牲。所部官兵逐屋抵抗,戰至最后一人,城內傷兵不愿做俘虜,以手榴彈與沖進來的敵人同歸于盡……騰縣一役,122師五千余人幾乎全部傷亡,但也斃日軍四千余人。此戰為臺兒莊大捷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徐州會戰的指揮官、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將軍高度評價說:“若無滕縣之苦守,焉有臺兒莊大捷?臺兒莊之戰果,實滕縣先烈所造成也!”

饒國華(1894-1937),抗日殉國八大上將之一。四川資陽市東鄉(今雁江區寶臺鎮)張家壩人,川軍第145師師長。抗戰中在廣德、泗安和敵軍作戰,因屬下臨陣脫逃而丟失陣地,他孤軍奮戰,在郎溪鎮憤而自殺,陸軍中將追晉二級上將。

……

更涌現出了大量杰出的戰士

樂以琴(1914―1937),四川蘆山人,中國空軍飛行員。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空軍著名的抗日英雄。曾一次空戰中擊落敵機4架,創造空戰史上空前絕后的紀錄。他是中國空軍第一位空戰王牌飛行員,抗日戰爭中他總共擊落敵機8架。樂以琴與高志航、劉粹剛、李桂丹并稱為“中國空軍四大天王”,有“空中趙子龍”、“江南大地之鋼盔”之美譽。1937年12月3日在南京保衛戰中不幸殉國,犧牲時年僅23歲。

……

抗日戰爭歷時八年,川軍在戰場上自始至終沒有退縮。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中國人民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川軍將領孫震以第九戰區受降副主官的身份接受了日軍的投降。八年抗戰中,出川將士300多萬,傷亡60多萬,占全國五分之一,真可謂“無川不成軍”。可以說,抗戰的勝利離不開川軍的流血犧牲,其中劉湘率領川軍出川功不可沒。

04 四川——民族復興根據地

作為戰時大后方,四川人民擔負起了民族復興根據地的使命,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

四川為抗戰貢獻的兵役勞役、糧食、稅收等也是全國最多的。盡管蜀中饑饉,僅1941年至1945年,國民政府從四川收谷8228.6萬市石,占當時全國征收稻谷總量的38.75%。當時國家的財政開支,四川也負擔了30%以上。

支援鄂西前線的民工翻山越嶺搬運物資。戰時糧食奇缺,全川物價暴漲。成都1942年12月至1943年1月,一月之內米價上漲3倍以上,幾千萬四川普通民眾都掙扎在饑寒線上。萬般困苦艱難的情況下,四川百姓們仍加緊耕種、生產,支援前方。

四川還大量征用民工進行國防工程建設和地方建設。當時以四川為基地而搶修的川陜、川滇、川黔、川湘、滇緬等交通路,前后從四川征工總計在250萬人以上。圖滇緬公路上筑路大軍。

抗戰后期,盟軍加大配合中國空軍作戰的力度,從1943年12月起在成都周圍的新津、邛崍等地,新修或擴建機場,工程浩大,共動員民工90萬人參加。這些衣衫襤褸忍饑忍餓的民工們,流血流汗,硬是憑著一雙雙長滿老繭的手和簡單的原始工具,鋪平跑道。圖為1944年3月,四川民工拉著巨石碾子修筑成都機場,從這里起飛的B-29轟炸機,可以直接飛到日本本土投彈。

連續八年的支援前線,四川民力幾竭。在抗戰最艱苦的歲月里,有的老百姓甚至只能以觀音土充饑。

抗戰期間,四川接納了包括國立中央大學、山東大學、同濟大學、東北大學等48所高校內遷四川各地,占內遷高校的78%。故宮16698箱數十萬件文物分藏四川巴縣、樂山、峨眉山等地。四川為保護中華文脈也做出了巨大貢獻。

為洗刷20年內戰的罪惡,川軍將領身先士卒,甚至不惜以身殉國,他們在民族危亡時刻作出了正確的選擇,其言其行無不令人欽佩。

曾經被譏為“雙槍兵”(川軍士兵大多吸煙土)的川軍,大多穿著草鞋,靠徒步奔赴抗日前線,這支最爛的部隊與當時世界上最強的軍隊遭遇,沒有絲毫退縮,英勇殺敵,打出了四川人的血性,沒有給鄉黨拉稀擺帶!

而被嘲笑為“盆地小農民”的四川人民,更是以巨大的韌性和承受力,極大地支持了艱苦卓絕的8年抗戰!

今天,是日本投降73周年紀念日。不朽川軍,不朽忠魂,我們四川人不會忘記,我們所有的中國人也不會忘記!

因為這就是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

敬抗戰英雄 致和平時代

“盼望祖國統一”

趙步云,98歲。中共黨員,離休干部,眉山彭山區武陽鎮江瀆村人。原國軍44軍88師戰士,后轉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先后轉戰湖南、湖北、山東、安徽等地,曾參加臺兒莊戰役、黃岡突圍戰、長沙會戰,抗美援朝等。日本投降后曾與戰友一起押送被俘日軍2000余人到武漢。

“偉大祖國萬歲”

李齊新,1920年11月30日生,被編入國軍47軍127師379團3營9連。曾參加苦戰碗子山、死守一家杠、大戰兩河口、決戰湖陽灣等戰斗。1948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952年退伍回家。

“愿人民幸福,祖國強大”

毛錦文,1920年12月26日生。眉山彭山區牧馬鎮白鶴村人,1941年入伍,曾參加宜黃戰役,長沙戰役,瀏陽戰斗等。

“全國各民族團結萬歲”

劉茂云,1924年8月11日生。中國陸軍第5野戰軍22集團軍45軍125師373旅745團2營6連戰士。曾在湖北隨州與日軍對峙六年。

“投筆從戎永不后悔”

丁方蕘,現年91歲,內江東興區田家鎮人。1944年秋季,從軍抗日,作為最后一批遠征軍從成都走向抗日前線。在到達印度雷多(汀江)后,他被安排在了獨立警衛營,負責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及戰地十四醫院的防守和值勤任務,并在戰地十四醫院服役至日本投降。抗戰勝利后,丁方蕘隨所在部隊回到上海,被編入憲兵獨立三營,負責日常值守和看管日僑,后隨部隊調到南京。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陳銀州,中共黨員,95歲,瀘州市納溪區龍車鎮長壽村人,曾在國民黨93軍第10師205團二營5連當二等兵,在國民黨25軍169旅203團2營6連當兵。也曾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獲四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

“希望一代比一代強”

劉茂柏,現年95歲,1944年10月在皖北參加新四軍,194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先后在豫皖蘇軍區政治部、豫皖蘇日報、新華日報、川南日報、西南服務團工作。……

部分資料參考 四川經濟日報 錦麟說 帽兒山景區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