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虹鳟仍“冒充”三文鱼?背后有什么故事

前段時間, 有些專家在網絡上表示“虹鱒也是三文魚”, 引發眾多媒體與廣大網友的強烈質疑。 “三文魚之爭”影響還沒過去, 2018年8月10日,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宣布正式成立, 同時還發布了國內第一個《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點就是把虹鱒也列為了三文魚。 隨著《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的發布, 網上輿論一片嘩然。 《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虹鱒仍“冒充”三文魚?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1.《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么是團體標準。 團體標準是由社會團體協調相關市場主體共同制定的,

由本團體成員約定采用, 或者供社會自愿采用, 既不是必須強制執行的國家標準, 也不是受認可程度較高的生物學分類學術標準。 而這一份《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是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同三文魚分會成員單位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上海荷裕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等十三家單位成立標準起草組, 經過充分調研和征求意見, 嚴格把握關鍵控制點, 結合專家科學支撐與企業實踐狀況, 順利通過標準審定。

2.虹鱒

虹鱒是淡水魚, 冷水性魚類, 而我們通常所說的三文魚是海水魚。 此前,就有漁業方面專家提出,虹鱒并非傳統意義上的三文魚,并且不建議生吃。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系主任陳舜勝曾對媒體表示,

海水魚中的寄生蟲以線蟲為主, 它們多數在人體中長不大, 在成蟲之前就會死掉, 因此生吃海水魚的風險相對較小。 而淡水魚中常見的肝吸蟲等, 由于生長條件在與人體差不多的滲透壓下, 較易在人體內存活, 生吃淡水魚風險就會加大。 而且社會公認的說法是, 淡水里的寄生蟲種類和數量都會更多, 比如闊節裂頭絳蟲、肺吸蟲、肝吸蟲、顎口線蟲等等。 生吃虹鱒魚或者其他的淡水魚蝦, 就有相當大的風險感染這些寄生蟲。 在這樣的公眾認知情況下, 若把虹鱒歸為三文魚。 那么李鬼是李逵了?

3.背后的故事

背后或是巨大的利益驅動。 中國作為新興的消費主義市場,

中國消費者目前的三文魚鑒別能力是相對較弱的, 同時也有一些不道德的商家經營手段多, 使得生產與消費隱患增加。 而中國虹鱒的生產者, 希望把虹鱒歸為三文魚, 無外乎看中的就是中國三文魚市場的巨大利益。 而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同三文魚分會成員單位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上海荷裕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等十三家單位成立標準起草組所起草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 似乎要強行把虹鱒歸為三文魚。 這樣的做法, 只會引起消費者的反感, 還會對其更加的不信任。 同時因為團體標準非強制性標準, 這樣可能會導致某些商家為了巨額利益不遵守該團體標準, 讓生產出來虹鱒的品質安全無法得到保障。
那么中國消費者就可能會因為缺乏辨別生魚片的能力, 而使其利益和安全受到損害。

最后說明:小編本身也是三文魚愛好者, 希望中國三文魚市場更為規范。 同時, 企業想要贏得市場的信賴, 就應該先保證自己產品的質量過硬。 隨后才是去想如何贏得市場, 如何去爭取更大的利益。

感謝您能看完本文!您有什么想法或觀點, 歡迎在下方留言。

(雜樹生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