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面对日本步步紧逼,蒋介石是如何使各地方实力派归顺南京政府的?

在國民黨內部, 從1934年起, 南京政府及其中央軍相繼通過平息福建事變, 控制了福建地區;通過追擊紅軍, 控制了湖南、貴州兩省, 并派兵進入滇、川、陜、甘等西南、西北諸省;特別是經過南京政府精心策劃, 把西南腹地四川一步步控制在手中, 使得經營抗戰西南后方基地的工作能夠付諸實施;1936年蔣介石又利用紅軍東征途經山西, 閻錫山獨臂抵擋不支之機, 派陳誠率中央軍入晉, 加強了對閻氏的控制與監視;同年7月, 又通過軟硬兼施, 解決兩廣事變, 解散西南政務委員會, 控制廣東、馴服廣西, 將兩廣置于國民政府駕馭之下。

直至全面抗戰爆發前夕, 南京政府在平息國民黨內爭, 控制各地方實力派方面可以說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 除了直接控制了廣東、福建、河南等省外, 還間接控制了廣西、山西等省。 曾經一度舉兵反蔣的李宗仁、閻錫山等地方實力派也終于在抗戰大旗之下放棄了反蔣之念, 歸順南京政府。 就連華北的宋哲元、山東的韓復榘、四川的劉湘也不能不在公開場合表明他們擁蔣抗日的立場。 歷時十余年的軍閥混戰終于有了暫息的機會。

宋哲元

然而這一切又都是以民心向背為依據的。 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南京政府的軍事力量不斷增強, 并有國民黨“正統”和中央政府的資格可恃, 而更重要的決定因素還是基于蔣介石及其政府逐步明確其抗日決心,

這符合了國人團結一致御侮抗日之要求。 離開了抗日衛國之基本, 南京政府就不可能順利地實現國內的統一。 正如國民外交協會理事劉輿訓等在致蔣介石書中所指出的那樣:“此次統一告成, 內戰消滅, 實以外患壓迫為背景。 故在今日嚴重形勢之下, 舉國沉毅一致, 以聽政府之指揮。 假使交涉稍為萎弱, 內戰必致復興, 是迫于外者以屈服而為隸屬, 發于內者以魚爛而致覆亡。 ”

蔣介石

的確, 當時國民黨內爭的平息與地方實力派的受撫是有條件有限度的。 廣西方面在與南京政府就“這樣和了罷”(——李宗仁語)之前, 是向蔣介石提出了“確定抗日計劃及時期, 務求在最短時間實現”、“保留軍隊控制權,

軍費由中央協助”等多項政治、經濟條件的, 并且都是得到南京政府同意的; 山西的政治軍事仍受閻錫山控制, 他們與南京政府表面上雖是上下級關系, 確切地說是更接近于聯盟性質的關系, 而這樣聯盟的基礎則是順從民心的抗日立場, 是日本人的侵略與威脅使國民黨內部在復雜的條件下很快達成妥協與和解。

李宗仁

馬振犢、陸軍:《抗戰正面戰場啟示錄——八一三淞滬抗戰》

編輯: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