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開館,它的建築設計師西紮擅長“在平靜裡蘊藏力量”


他的建築如同“在陽光下打著瞌睡的貓咪”, 卻是對全球消費主義冷酷、急速的步伐的一種回應。

現年 85 歲的阿爾瓦羅·西紮( Álvaro Siza)不是一個熱衷於活躍在主流舞臺的人物。 只有回到故土波爾圖, 這位建築師才會顯得格外輕鬆。 你可以在街邊的咖啡店裡看到他畫著草圖的身影——一盒香煙總是放在觸手可及之處。

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 西紮曾表示說:“對我而言, 最大的壓力來自於要非常迅速地做完所有事情。 雖然有些人覺得, 電腦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完成工作, 但它不能代替我們思考。 沉靜下來思考需要的時間,

這從未改變。 ”

這種“不合時宜”的節奏完全體現在西紮的建築敘事中。

2008 年, Iberê Camargo 基金會博物館在巴西建造完成。 從很多方面來看, 這對西紮而言都是一個足夠理想的項目。 這片土地和西紮有著強烈的情感維繫:巴西不僅是西紮父親的出生地, 它早期對現代主義的擁抱和那股享樂主義的氣息一直吸引著西紮。 這和葡萄牙的感覺很相像, 但更加自由。

西紮將這份自由、散漫的感受融入到建築的內外結構中來。 和他以往的建築方式一樣, 博物館的建築敘事經過嚴格的測量和校準, 參觀者的視野會隨之慢慢地發生轉變:沿著狹窄的小道走向入口, 你的視線可以捕捉到低矮、蜿蜒的屋簷線, 它的連貫性會被一個小型的凹陷中庭打斷,

直到你接著往前走;從室內延伸而出的走道脫離了建築主體, 如同手臂一般穿過建築的表面, 來到在入口處的庭院時, 會感覺它們仿佛在擁抱著你;漸漸深入到建築內部, 長指狀的通道圍繞著中庭、連接起各個樓層的展覽空間。


圖片來源:divisare

這種設計也被西紮視為是“一種拉長時間的方式”, 使參觀者能夠放慢腳步, 回味剛才體驗的感受。 開窗被設在建築側面和這些“手臂”上, 為漫步在走道上的參觀者們引入不同角度的風景和光源——直到遊覽結束時, 建築的樣貌才真正展開。


圖片來源:divisare

“我是應該接受更多我們所處的時代提供給我的東西嗎?但我並不認為, 這會為改善人們的生活現狀提供一個很好的答案。

”這是來自西紮的質疑。

於是, 他用自己的建築提出了一條更加溫和的、替代式的路徑。 這種緩慢、優雅的建築理念, 也是他對全球消費主義冷酷、急速的步伐的一種回應。

4 月 8 日, 由西紮設計的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在杭州正式開館——它集合了典型的“西紮式”的建築語彙:簡潔、純粹、流暢的線條、幾何元素的巧妙組合。 建築整體呈三角形的幾何佈局, 在契合了學校原有的狹長地帶的同時, 也使建築本身具有一種張力。

外牆的主色及材料為安哥拉紅砂岩輔以法國果黃砂岩, 雖然這種比較鮮亮的顏色選擇在西紮的過往建築中不太常見, 但在這一次的空間語境中, 它和周圍的草坪、綠樹和被建築切割的湛藍天空形成了呼應。

在展館頂部和側面, 還設有開闊的玻璃窗, 將自然光線和館外的景色引入內部空間。


圖片來源: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記者拍攝

在建築內部, 西紮仍是採用了鍾愛的白色, 使整個空間顯得更加乾淨、開闊。 複雜的幾何結構、配合明快俐落的線條營造出流暢而富有變化的空間形態, 它們分別對應博物館內不同功能的區域:除固定和臨時展廳外, 還包括兒童、青少年工作坊、文獻中心、咖啡館、屋頂花園和設計書店等。

這種對線條的熟練運用, 也曾被普里茲克獎稱為“每一條線條和曲線都有其技巧和可靠性所在。 ”


圖片來源: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

西紮和中國美術學院的這一合作始於 6 年前。 它的構想源于“以包豪斯為核心的西方現代設計系列收藏”從德國落戶中國美院,

而後, “以‘遷徙的包豪斯’起步, 系統地策劃、推出研究性的近現代設計作品展覽”的訴求正式推動了博物館的建造。 西紮被認為是擔任設計的合適人選。

1954 年, 還在波爾圖建築學院(University of Porto School of Architecture)就讀的西紮已經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建築作品: four houses in Matosinhos , 它位於西紮出生的小鎮:位於波爾圖南部的馬托西紐什( Matosinhos )。 也是在同年, 他在波爾圖創辦了個人的建築工作室。 迄今為止, 西紮的建築項目遍佈酒店、學校、工廠、教堂、博物館、住宅樓等領域。 它們主要集中在他的家鄉葡萄牙, 也涉及歐洲和亞洲等地。


four houses in Matosinhos(圖片來源:pinterest)

1992 年, 西紮成為第 14 屆普里茲克建築獎得主, 頒獎詞稱“西紮的建築表現出多方面因素的尊重:比如對葡萄牙本土傳統的尊重——這些建築有著看上去陳舊的、為時間磨損的材料和形狀;以及對當地環境和原有建築的尊重。 ”

這一風格受到葡萄牙現代主義建築師費爾南多·塔沃拉( Fernando Távora )的影響。 1955 年到 1958 年間,曾經是塔沃拉學生的西紮成為了他的公事夥伴。塔沃拉的建築實踐深入了西紮對葡萄牙建築傳統的理解,也使他認識到,只有立足於“當下”的創造性工作才具有意義——這說的是因時、因地考慮建築的生成。

依託於熟悉、親切的背景的項目成為了西紮早期的試驗場。馬托西紐什是一座典型的葡萄牙小鎮,它北臨大西洋,沿岸遍佈經海浪沖刷的岩石。如何讓新建築融入到當地的景觀中,這是剛踏入建築界的西紮就在思考的問題。

Boa Nova 茶樓是塔沃拉在 1956 年葡萄牙市議會舉辦的方案競賽中贏下的項目,在選擇馬托西紐什海岸邊的峭壁作為建築的所在地後,塔沃拉就將其轉手給了西紮。

在對所在地的天氣和潮汐、現有植物和岩石分佈狀況、以及建築本身和後方城市、街道的關係等進行分析之後,西紮才開始設計建築的佈局。他先是控制了茶室的總高度,以避免和附近的小教堂產生衝突,也可以和海平面產生連接。位於建築西面的餐廳和南面的房間建於海邊的岩石之上,他們由兩層高的中庭和樓梯連接起來。茶室和餐廳這兩個主要區域圍繞海灣緩緩打開,形成了蝴蝶狀的平面;茶室在外露的混泥土基層上設有大面積的窗戶,而餐廳則完全採用玻璃牆壁,通往室外的高地。

為了和大海、岩石的色調相協調, Boa Nova 茶樓將白灰色作為外牆的主色,屋頂則使用了覆蓋著羅馬赤陶瓦的混凝木板。


圖片來源:gooood

西紮還做了一處很巧妙的設計:兩個房間的窗框都可以下滑到地面下方,這時候,突出的屋簷就和天花板相連了。在夏天,你可以直接從餐廳走向海洋,建築就好像消失不見了。


圖片來源:gooood

2004 年,西紮對 Boa Nova 茶樓進行了一次重新翻修,它自此成為了由 Rui Paula 擔任主廚的飯店,但仍保留了原始的建築特色。

1966 年竣工的 Leça 海邊浴場直到半個世紀後,仍是一處熱門的度假勝地。和 Boa Nova 茶樓的選址相似,它坐落在大西洋和沿海岸線的通道之間。西紮依舊將混凝土作為建築的材料和顏色,它表達了一種對岩石遍佈的自然海岸線的尊重之意。這一海邊浴場的綜合設施包括了更衣室、咖啡館和兩個游泳池——它們分別是為兒童和成人而設計的。這兩個泳池直伸向海洋,特別是距離海洋更近的成人游泳池,它由低混凝土牆圍繞而成,天然岩石沿著邊緣散佈。從幾乎所有的角度來看,它和相鄰海洋的水位看起來都是持平的,仿佛與廣袤的大西洋融為一體。

在踏入泳池前,遊客們會沿走廊進到淋浴間和更衣室,粗糲的混凝土牆面遮擋了後方的交通和面前的海洋景觀。雖然視線不可及,但大海的聲音卻清晰可辨。因此,道路和海洋之間的過渡在建築內部的感官體驗中被充分捕獲到。


圖片來源:archdaily

後來,這種從當地語境出發的設計成為了西紮建築生涯的典型風格。西紮的學生、也是同樣作為建築師的艾德瓦爾多·蘇托·德·莫拉( Eduardo Souto de Moura )將他的建築形容為“在陽光下打著瞌睡的貓咪”,它以一種最自然的姿勢出現在那裡。

1974 年康乃馨革命( Revolution of the Carnations )後,葡萄牙從薩拉查數十年獨裁統治的狀態中解放出來。這之後,西紮也開始轉向一些大規模的公共住宅的設計。為了應對革命結束後嚴重的住房危機,西紮就接手了 Serviço de Apoio Ambulatório Local ( SAAL )住房項目。在當時,波爾圖的歷史中心給人的印象就是髒亂、破舊、人口密集。西紮試圖在有限的空間內,發展出一種新型的社會住房形式。他建造了兩排四層樓高的複式住宅,旨在為居民提供寬敞的內部空間。小型花園排列在公共庭院的兩側,為居住環境注入了生機。


圖片來源:dezeen

在為位於葡萄牙西南部城市埃武拉( Evora )建造的經濟適用住宅 Quinta da Malagueira 時,西紮沒有在城市周圍的敏感景觀中開發多層住宅,而是提出了“在兩片由低矮的梯田式的庭院住宅組成的場地之間分配該專案”的計畫。因此,建築的佈局需要適應於起伏的地勢,以確保房屋分佈的狹窄的、鋪滿鵝卵石的街道始終沿著斜坡。


圖片來源:archdaily


圖片來源:pinterest

這一建築最引人注目的一個方面在於,住宅區內部的水、電分配都由一個高架的管道網路所負責,這在上個世紀 70 年代是一次相當大膽的嘗試。

這些項目開始為西紮贏得國際界的認可。之後,西紮還開始負責葡萄牙之外的社會住宅和城市發展專案:比如 80 年代,他在柏林和海牙分別進行的 Bonjour Tristesse 和 Punt en Komma 項目。它們都指向了同一個問題:城市建築能為人創設怎樣的感受和功能?西紮的建築為這一問題、和正在發生轉變的城市面貌提供了回應。

二戰後,現代主義建築在國際建築界居主導地位,這種強調理性和功能性的建築風格影響了同一時期的眾多建築師們,西紮也是其中一位。他的建築風格常被評價為“詩意的現代主義”。

出於西紮之手的建築往往簡單通透,且將光線視為一種天然的“建築材料”。事實上,這種越是顯得簡潔的設計,越是經過仔細的考察,它的生成過程很是複雜。如果想要用陰影引入漸變的效果,西紮就會在外觀設計中加入懸伸的平面,這在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的不同側面都可以看到;而如果要將光線引入到建築內部,空間形態將如何被光線所形塑,這需要對整體的理解,以及反復實驗。

位於法國雷恩的 新聖雅克德拉蘭的教堂(The church of Saint-Jacques-de-la-Lande)是西紮事務所最新的建築實踐之一。他僅利用白色混凝土和光線,塑造了一個富有藝術和神秘感的空間。在禮拜堂的空間上方,懸浮著一個正方形的平臺,它的邊緣和座位區的軸線保持了平行。這一平臺能夠調節從天窗攝入的光線,並通過天花板和曲線形的牆壁反射至室內各處。另有兩座較小的天窗分別位於聖母雕像和洗禮池的上方,將光線筆直引入到室內。

這樣一來,教堂內部的光線變得相互交錯、具有層次感。

雖然西紮以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著稱,但這並不意味著傳統的缺席。在他的建築中,隨處可見傳統和現代元素的融合。

在設計加利西亞現代藝術中心(Centro Galego de Arte Contemporánea)的花園和館內通道時,西紮從當地古老的灌溉系統中汲取了靈感,形成“之”字型迴旋的坡道和梯段。這源於一幅 18 世紀的地圖,西紮從中瞭解到修道院空間的佈局形式,這和現代藝術的歷史語境建立起了聯繫。這也是普里茲克獎稱其建築“是對現代主義原則和美感的一種延伸”的原因。


圖片來源:archdaily

1986 年,義大利建築和產品設計雜誌Casabell曾這樣評價西紮在建築領域的持續性實驗:“處在西紮的建築空間中,你清楚地感受到一場真正的設計冒險的展開。西紮接受這種冒險的危險,他甚至能夠把人們所擔憂的瀕臨滅絕之物——現代建築的英雄精神,在他的建築中呈現出來。”

如今,他的冒險還在繼續。

題圖來自:pinterest

這一風格受到葡萄牙現代主義建築師費爾南多·塔沃拉( Fernando Távora )的影響。 1955 年到 1958 年間,曾經是塔沃拉學生的西紮成為了他的公事夥伴。塔沃拉的建築實踐深入了西紮對葡萄牙建築傳統的理解,也使他認識到,只有立足於“當下”的創造性工作才具有意義——這說的是因時、因地考慮建築的生成。

依託於熟悉、親切的背景的項目成為了西紮早期的試驗場。馬托西紐什是一座典型的葡萄牙小鎮,它北臨大西洋,沿岸遍佈經海浪沖刷的岩石。如何讓新建築融入到當地的景觀中,這是剛踏入建築界的西紮就在思考的問題。

Boa Nova 茶樓是塔沃拉在 1956 年葡萄牙市議會舉辦的方案競賽中贏下的項目,在選擇馬托西紐什海岸邊的峭壁作為建築的所在地後,塔沃拉就將其轉手給了西紮。

在對所在地的天氣和潮汐、現有植物和岩石分佈狀況、以及建築本身和後方城市、街道的關係等進行分析之後,西紮才開始設計建築的佈局。他先是控制了茶室的總高度,以避免和附近的小教堂產生衝突,也可以和海平面產生連接。位於建築西面的餐廳和南面的房間建於海邊的岩石之上,他們由兩層高的中庭和樓梯連接起來。茶室和餐廳這兩個主要區域圍繞海灣緩緩打開,形成了蝴蝶狀的平面;茶室在外露的混泥土基層上設有大面積的窗戶,而餐廳則完全採用玻璃牆壁,通往室外的高地。

為了和大海、岩石的色調相協調, Boa Nova 茶樓將白灰色作為外牆的主色,屋頂則使用了覆蓋著羅馬赤陶瓦的混凝木板。


圖片來源:gooood

西紮還做了一處很巧妙的設計:兩個房間的窗框都可以下滑到地面下方,這時候,突出的屋簷就和天花板相連了。在夏天,你可以直接從餐廳走向海洋,建築就好像消失不見了。


圖片來源:gooood

2004 年,西紮對 Boa Nova 茶樓進行了一次重新翻修,它自此成為了由 Rui Paula 擔任主廚的飯店,但仍保留了原始的建築特色。

1966 年竣工的 Leça 海邊浴場直到半個世紀後,仍是一處熱門的度假勝地。和 Boa Nova 茶樓的選址相似,它坐落在大西洋和沿海岸線的通道之間。西紮依舊將混凝土作為建築的材料和顏色,它表達了一種對岩石遍佈的自然海岸線的尊重之意。這一海邊浴場的綜合設施包括了更衣室、咖啡館和兩個游泳池——它們分別是為兒童和成人而設計的。這兩個泳池直伸向海洋,特別是距離海洋更近的成人游泳池,它由低混凝土牆圍繞而成,天然岩石沿著邊緣散佈。從幾乎所有的角度來看,它和相鄰海洋的水位看起來都是持平的,仿佛與廣袤的大西洋融為一體。

在踏入泳池前,遊客們會沿走廊進到淋浴間和更衣室,粗糲的混凝土牆面遮擋了後方的交通和面前的海洋景觀。雖然視線不可及,但大海的聲音卻清晰可辨。因此,道路和海洋之間的過渡在建築內部的感官體驗中被充分捕獲到。


圖片來源:archdaily

後來,這種從當地語境出發的設計成為了西紮建築生涯的典型風格。西紮的學生、也是同樣作為建築師的艾德瓦爾多·蘇托·德·莫拉( Eduardo Souto de Moura )將他的建築形容為“在陽光下打著瞌睡的貓咪”,它以一種最自然的姿勢出現在那裡。

1974 年康乃馨革命( Revolution of the Carnations )後,葡萄牙從薩拉查數十年獨裁統治的狀態中解放出來。這之後,西紮也開始轉向一些大規模的公共住宅的設計。為了應對革命結束後嚴重的住房危機,西紮就接手了 Serviço de Apoio Ambulatório Local ( SAAL )住房項目。在當時,波爾圖的歷史中心給人的印象就是髒亂、破舊、人口密集。西紮試圖在有限的空間內,發展出一種新型的社會住房形式。他建造了兩排四層樓高的複式住宅,旨在為居民提供寬敞的內部空間。小型花園排列在公共庭院的兩側,為居住環境注入了生機。


圖片來源:dezeen

在為位於葡萄牙西南部城市埃武拉( Evora )建造的經濟適用住宅 Quinta da Malagueira 時,西紮沒有在城市周圍的敏感景觀中開發多層住宅,而是提出了“在兩片由低矮的梯田式的庭院住宅組成的場地之間分配該專案”的計畫。因此,建築的佈局需要適應於起伏的地勢,以確保房屋分佈的狹窄的、鋪滿鵝卵石的街道始終沿著斜坡。


圖片來源:archdaily


圖片來源:pinterest

這一建築最引人注目的一個方面在於,住宅區內部的水、電分配都由一個高架的管道網路所負責,這在上個世紀 70 年代是一次相當大膽的嘗試。

這些項目開始為西紮贏得國際界的認可。之後,西紮還開始負責葡萄牙之外的社會住宅和城市發展專案:比如 80 年代,他在柏林和海牙分別進行的 Bonjour Tristesse 和 Punt en Komma 項目。它們都指向了同一個問題:城市建築能為人創設怎樣的感受和功能?西紮的建築為這一問題、和正在發生轉變的城市面貌提供了回應。

二戰後,現代主義建築在國際建築界居主導地位,這種強調理性和功能性的建築風格影響了同一時期的眾多建築師們,西紮也是其中一位。他的建築風格常被評價為“詩意的現代主義”。

出於西紮之手的建築往往簡單通透,且將光線視為一種天然的“建築材料”。事實上,這種越是顯得簡潔的設計,越是經過仔細的考察,它的生成過程很是複雜。如果想要用陰影引入漸變的效果,西紮就會在外觀設計中加入懸伸的平面,這在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的不同側面都可以看到;而如果要將光線引入到建築內部,空間形態將如何被光線所形塑,這需要對整體的理解,以及反復實驗。

位於法國雷恩的 新聖雅克德拉蘭的教堂(The church of Saint-Jacques-de-la-Lande)是西紮事務所最新的建築實踐之一。他僅利用白色混凝土和光線,塑造了一個富有藝術和神秘感的空間。在禮拜堂的空間上方,懸浮著一個正方形的平臺,它的邊緣和座位區的軸線保持了平行。這一平臺能夠調節從天窗攝入的光線,並通過天花板和曲線形的牆壁反射至室內各處。另有兩座較小的天窗分別位於聖母雕像和洗禮池的上方,將光線筆直引入到室內。

這樣一來,教堂內部的光線變得相互交錯、具有層次感。

雖然西紮以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著稱,但這並不意味著傳統的缺席。在他的建築中,隨處可見傳統和現代元素的融合。

在設計加利西亞現代藝術中心(Centro Galego de Arte Contemporánea)的花園和館內通道時,西紮從當地古老的灌溉系統中汲取了靈感,形成“之”字型迴旋的坡道和梯段。這源於一幅 18 世紀的地圖,西紮從中瞭解到修道院空間的佈局形式,這和現代藝術的歷史語境建立起了聯繫。這也是普里茲克獎稱其建築“是對現代主義原則和美感的一種延伸”的原因。


圖片來源:archdaily

1986 年,義大利建築和產品設計雜誌Casabell曾這樣評價西紮在建築領域的持續性實驗:“處在西紮的建築空間中,你清楚地感受到一場真正的設計冒險的展開。西紮接受這種冒險的危險,他甚至能夠把人們所擔憂的瀕臨滅絕之物——現代建築的英雄精神,在他的建築中呈現出來。”

如今,他的冒險還在繼續。

題圖來自:pinterest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