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国版三文鱼标准出炉 但虹鳟能否生吃还是说不清


《生食三文魚》標準的消息一出, 虹鱒成了"食品界的網紅"。

你吃的三文魚(鮭魚)是海水三文魚?還是養殖的淡水魚?中國版“三文魚標準”再度成為媒體熱詞。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8月10日成立, 成立大會上發布了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聯合多家企業制定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 稱三文魚是鮭科魚類的統稱, 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銀鮭、王鮭、紅鮭、秋鮭、粉鮭等。

《青海日報》報道, 《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的發布填補了行業標準空白, “對于規范行業操作, 保障產品質量, 保護消費者知情權, 促進三文魚產業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報道稱, 該標準也對中國水產品中, 對人類健康危害較大的寄生蟲進行了嚴格規定。

《生食三文魚》標準的消息一出, “虹鱒是不是三文魚?”的話題再度熱爆網路, 虹鱒成了“食品界的網紅”。

三文虹鱒刷了屏 英國專家教你安全吃

中國批準蘇格蘭三文魚進入中國


有網民說, 虹鱒都能當三文魚的話, 小龍蝦是不是也可以變成龍蝦?

擔心淡水養殖的虹鱒寄生蟲超標的網民說 :“ 以后少吃生三文魚片吧。 ”也有人說: “有點像奶粉……怎么也通不過之前的標準就把國內標準調低”。 有網民不滿表示:“既然虹鱒都可以變成三文魚了, 小龍蝦怎么不能變龍蝦?”

今年五月, 中國官媒央視節目報道, 青藏高原開始養殖三文魚的歷史已久,

目前已經占中國三文魚三分之一的市場。 報道引發網民熱議, 網民質疑, 青海養殖場內稱之的“三文魚”其實是淡水虹鱒, 淡水魚比海水三文魚更有機率含有寄生蟲, 根本不宜作生魚片食用。

“真假三文魚”?


蘇格蘭一處養殖場的三文魚

根據中國官媒央視新聞的微博, 在外國, 一般定義的三文魚(salmon)是大西洋鮭魚, 特別是挪威、智利、蘇格蘭、法羅群島等地的大西洋鮭魚, 后來太平洋一些品種的鮭魚也被歸類為三文魚。 而在中國, “三文魚”沒有嚴格的定義, 是一個廣泛、模糊的概念, 通常是鮭鱒魚類商品的統稱, 而非一種魚的科學名稱。

三文魚(在臺灣多稱鮭魚)是數種鮭科魚的通稱。 鮭魚在淡水環境下出生,

之后游到海水生長, 成年后洄游到淡水繁殖。

三文魚是廣受歡迎的食用魚。 野生三文魚生長周期長、捕獲不易, 因此價格高昂。 大部分餐桌上的三文魚都來自養殖場, 養殖主產國除挪威與智利外, 新西蘭、加拿大、芬蘭、美國阿拉斯加都是主要養殖三文魚國家。

虹鱒學名Oncorhynchus mykiss, 在動物學分類上屬于鮭科 Salmonidae, 麻哈魚屬Oncorhynchus。 原產于美國阿拉斯加山區的溪流中, 因為魚身側有一條條類似彩虹的圖樣而得名。 虹鱒在低溫淡水環境中生長, 所以能夠在青藏高原等內陸地區養殖, 虹鱒不會像鮭魚一樣在淡水咸水間遷徙。

專家對央視表示, 所有海水魚淡水魚體內都可能有寄生蟲。 海水魚的寄生蟲種類較淡水魚少, 且海水滲透壓高, 寄生蟲到人體內往往因為環境不合適而不會長成成蟲。

淡水魚體內的寄生蟲則比較接近人體生長環境。

“球員兼裁判”?


三文魚生魚片受到廣大消費者喜愛

根據中國媒體《南方都市報》調查,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的會長是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董事長, 《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主要起草人均是國內三文魚養殖、生產、銷售等產業鏈公司主要負責人。

網民質疑, 標準由生產商來訂定, 有“球員兼裁判”之嫌。 對此《南方都市報》采訪“三文魚分會”成員, 他們稱, 標準由三文魚產業鏈負責人起草是情理之中, 因為三文魚是企業產品, 草案審核階段, 是由大學、科學研究院所的教授、研究專家把關, 提出修改建議后,

最終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批準發布。

《南方都市報》采訪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 他表示, 這次出臺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還有一個亮點, 就是讓消費者有“知情權”──“對產品標簽作出明確要求, 并標注原料魚產地以及種名, 讓消費者清楚原料魚來自哪里, 知曉產品的商品名及種名。 ”

怎么吃才安全?


淡水虹鱒生魚片的肉色偏紅色, 紋理較細

根據香港媒體報道, 虹鱒的售價比三文魚要便宜一半。 從對比圖看, 淡水虹鱒生魚片的肉色偏紅色。 海水三文魚偏橙色。 虹鱒體型較小, 一條約重4至5公斤, 魚肉口感較實、少油、味道也比較淡。 三文魚至少重10多公斤, 肉身較滑, 脂肪含量較多, 口感較肥膩。

將海水三文魚放置在攝氏負20度, 連續冷凍24小時,或是在攝氏負35度下,連續冷凍15小時,都可以殺滅魚體內的寄生蟲,但用此法是否能殺滅淡水虹鱒的寄生蟲尚未有實證依據。

因此央視建議,虹鱒生吃有風險,但口感適合煎烤,“所以充份做熟就能放心吃。”

雖然網民質疑淡水虹鱒感染寄生蟲比例較高,但海水三文魚也并非毫無風險。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2017年曾發表報告,稱阿拉斯加的野生三文魚體內被驗出日本絳蟲,任何從美國太平洋沿岸捕獲的三文魚,都有感染日本絳蟲的風險。

連續冷凍24小時,或是在攝氏負35度下,連續冷凍15小時,都可以殺滅魚體內的寄生蟲,但用此法是否能殺滅淡水虹鱒的寄生蟲尚未有實證依據。

因此央視建議,虹鱒生吃有風險,但口感適合煎烤,“所以充份做熟就能放心吃。”

雖然網民質疑淡水虹鱒感染寄生蟲比例較高,但海水三文魚也并非毫無風險。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2017年曾發表報告,稱阿拉斯加的野生三文魚體內被驗出日本絳蟲,任何從美國太平洋沿岸捕獲的三文魚,都有感染日本絳蟲的風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