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教育»正文

内悦昏君,外御列强,这真的是李鸿章?

“內悅昏君, 外御列強”。 這是近代史學家唐德剛對李鴻章的評價。 我們在歷史上一直學到的李鴻章是以一個“賣國賊”的形象出現的, 后有一部電視劇《走向共和》里面把各種人物還原的真真切切十分相似, 但唯一與歷史相悖的是這里面把李鴻章塑造成了一個憂國憂民的形象, 針對此種不同的結論, 一直在歷史學上, 許多學者也爭論較多。 究竟李鴻章是個什么樣的人物呢?我們只能從歷史海洋中去尋找。

早年, 李鴻章出生于一個普通家庭, 但從小天資聰慧, 后中秀才, 其中也受到了曾國藩的引薦,

一步一步走上了清朝至高無上的地位, 成為了當時慈禧的左右手。 但此時的清政府已經處于內憂外患之中。 戰場上的失利就要靠李鴻章去談判桌上談判, 簽下那些喪權辱國的條約, 因此背上了喪權辱國的“賣國賊”稱號。 但細細一想, 第一, 在當時那個社會, 老百姓的素養都不是很高, 只要一人指出他是“賣國賊”, 其他人就會一哄而上, 把所有的罪名強加給他。

其二, 當時清政府的賣國賊只有一個, 那就是慈禧, 作為一個皇權的擁有者, 在當時作為皇帝的光緒都要聽從皇太后慈禧的, 何況只是一介大臣李鴻章呢, 但是作為簽下了這些喪權辱國的條約的人來說, 為了給老百姓一個交代, 必須有一個人去背這口黑鍋, 清政府總不能把黑鍋給自己背,

或者給慈禧, 那自然, 這“賣國賊”的稱號只能給李鴻章背了。

以前看書里面就只是說了李鴻章的種種錯誤之處, 并無他的功績所在, 比如其中之一, 就是我們現在給他定罪“賣國賊”的原因, 有人說他貪污腐敗, 受賄賣國, 簽訂了多條喪權辱國的條約, 但是仔細想想, 他簽訂了條約之后又獲得了什么好處, 只是被老百姓以及世人一罵再罵, 何來的受賄賣國, 其二, 就是他錯誤的指揮導致了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 在有利的情況下簽訂了妥協的條約。

其三, 就是重視海軍, 放棄新疆。 最大的錯誤也許是在這里, 想放棄新疆, 當時的清政府已經割了很多地, 這樣的決定只會讓清政府更加走向衰弱, 當時的左宗棠還說了:“十個法國將軍,

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誤事”。 由此可見, 左宗棠以及世人對李鴻章重海軍, 輕內陸這種做法十分不滿, 因此說他誤蒼生, 落得個千古罪名。 當然, 上述罪名只是他的錯誤一面, 而為他翻罪的一些學者指出來了他有功績的一面, 如曾發起過洋務運動, 作為洋務運動領導人之一, 沒有功勞, 苦勞還是有的, 何況這洋務運動還是對清政府有利的。

還有第二個原因, 他作為中國談判者去簽訂這些條約, 完全是因為維護國家的利益, 忍辱負重, 其實李鴻章是愛國的。 當然不排除這些翻供者與上面給李鴻章扣黑鍋的一樣, 只是看中了他其中的一面, 趨利避害。 持兩個論點的雙方都只看中了自己想要的那一面,

卻沒有把他的一生事跡綜合起來。

其實李鴻章不管當時怎么做, 他也挽救不了清政府走向衰敗的道理, 而他作為清政府的代表, 這口鍋非他背不可, 他有許多犯錯誤的地方, 但是也不能全面否定他有功績的部分, 李鴻章是不是“賣國賊”或許已經不重要了, 因為他自己也深知自己背上了這口鍋放不下了, 就像他說過“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他生錯了時代, 看錯了時局。

參考文獻:

《清史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