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允许虹鳟“冒充”三文鱼,这样的标准制定一定有妖

虹鱒是不是三文魚?這本是一個極富爭議的問題, 卻被剛剛成立的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輕松”化解。

在其發布的國內首個《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中, 明確指出“三文魚是鮭科魚類的統稱, 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銀鮭、王鮭、紅鮭、秋鮭、粉鮭等”。 這一串“包括”將虹鱒也羅列其中, 引發輿論廣泛質疑, 也嚴重影響標準制定的公信力。

三文魚是鮭魚的英文名“salmon”的譯音, 外國的三文魚主要是指大西洋鮭和太平洋鮭。 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海水鮭科魚類, 而虹鱒則是淡水鮭科魚類, 英文名是“rainbowtrout”。 簡單說,

兩者同科不同屬, 長的像但并不是真正的一家人。

單純從吃的角度來看, 淡水里的寄生蟲種類和數量都比較多, 比如闊節裂頭絳蟲、肺吸蟲、肝吸蟲、顎口線蟲等, 所以生吃虹鱒魚或者其他的淡水魚蝦, 就有相當大的風險感染這些寄生蟲。 而提起“三文魚”, 人們大多會想到可以做成刺身生吃, 甚至會認為這是最有營養的吃法。 當然, 這都是建立在對海水養殖的三文魚的認知基礎上, 對淡水養殖的虹鱒就應該另當別論了。 但顯然, 現在的團體標準忽略了其中的顯著差異, 得不到社會認同也是意料之中之事。

把虹鱒歸為三文魚, 有點把李鬼說成李逵的意思, 也很好解釋了什么是“魚目混珠”。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恐怕不是因為標準制定者不知道其中的差異,

而是因為它們本身就是一個利益共同體。

《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是由三文魚分會的13家成員單位制定的, 雖說是“經過充分調研和征求意見, 嚴格把握關鍵控制點, 結合專家科學支撐與企業實踐狀況”, 但不得不說標準反映的更多是會員單位的利益訴求。 因為13家會員單位無一例外全部是企業, 絕大多數還都是水產企業, 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董事長更是三文魚分會的會長。 而這家盛產虹鱒的企業, 早已高調宣傳“我國青藏高原養殖三文魚已占國內三分之一市場”。

這樣的標準制定有些自說自話, 誰是最大利益獲得者, 也是一目了然。 行業協會自然要為會員單位服務,

卻不能無視公眾利益, 濫用標準制定權力, 充當利益集團的工具。

話說回來, 團體標準并具備強制性, 與國家標準的效力不一樣, 其目的主要是促進相關行業、團體和企業提升產品質量, 提升市場發展水平, 由本團體成員約定采用。 而《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也對寄生蟲進行了嚴格規定, 對產品標簽作出了明確要求, 即便如此, 仍會產生不良效果。 一則可能導致更多企業以此作依據, 為虹鱒等戴上“三文魚”標簽, 漲價謀取更大的利益;二則可能誤導消費者“三文魚”原來就是虹鱒等, 畢竟大多數人對兩者的區別并不清楚。

標準制定是一件極為嚴肅的事情, 讓企業參與標準制定也并無不妥, 相反早已是國際慣例, 而且符合標準制定市場化方向。

但是, 市場化并不意味可以隨意化, 也不意味主管部門徹底不管。 考慮到國內一些企業自律意識差, 功利主義盛行, 在制定標準時斷不能完全交給企業, 制定的標準也應該多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看齊, 從嚴不從寬。

《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的制定, 堪比一面照妖鏡, 照出了一個利益集團赤膊上陣的沖動, 照出了一個行業協會制定團體標準的兒戲。 這應該引起高度警惕。

(林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