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教育»正文

彈子石老街開街 王家大院102歲的大小姐“回家了”

王德懿曹越華青年時期合影。

彈子石老街開街, 曹越華(圖前右)與王德懿(圖前左)重游王家大院。 上游新聞記者 高科 攝

昨日上午, 重慶長嘉匯彈子石老街正式開街, 上萬市民慕名而來。 擁擠的人流中, 102歲的王德懿老人和101歲的老伴曹越華坐著輪椅, 在兒孫們的擁簇下朝著複建落成的王家大院行進, 眼裡充滿了期待。 於他們而言, 這是一趟“回家”之行, 王德懿正是王家大院的大小姐。

回家之行

曹龐沛是曹越華和王德懿的小兒子, 他表示, 能回復建落成的王家大院看看是母親近幾年的夢想, 現在終於實現了,

“第一次開街的時候母親沒有來現場, 非常遺憾, 所以這次開街她一直在盼著。 前兩天, 我母親激動得睡不著覺, 表示一定要在開街當天重回王家大院看看。 ”

複建印象:大體與當時風貌差不多

這次“回家”, 兩位老人都非常興奮, 在王家大院門口和院內都留下了合影。

曹龐沛說, 複建落成的王家大院建築大體上還原了當時的風貌, “王家大院分為上院和下院, 基本上繼承了我國古代前園後院、前堂後寢的庭府格調。 讓母親很高興的是, 複建的王家大院位置正好是在當時上院的原地方。 ”曹龐沛介紹, 王家大院的下院當時直通王家沱的碼頭, “萬茂正”鹽號就開在那裡, “總的來說是還原了王家大院的原貌。 ”

談到母親對王家大院印象最深的建築,

曹龐沛直言是定名為“慎德堂”的家族祠堂, “當時家裡請江津的宿儒吳平階代寫了‘人道莫貴乎親親, 親親貴宗族……’的《祠館序》, 我母親現在都還能背誦。 ”曹龐沛說, 院子裡的戲臺也是母親小時候非常喜歡的地方, “複建的王家大院裡也有戲臺, 基本上也是當時的風格, 母親常跟我講小時候看戲的熱鬧場景。 ”

捐贈陪嫁:珠寶匣等老物件

曹龐沛告訴記者, 半年前, 母親王德懿得知王家大院快要落成, 就表示要把當年的陪嫁物件捐給彈子石老街。

“一共有四件物品, 一個黑色烤漆精美的雕花雙開門櫃子, 一個長約一米、寬約80釐米的黑色香樟木箱子, 還有一個燒印上釉的書畫瓷壇以及黑色珠寶匣。 ”曹龐沛說,

“這些都是我母親出嫁時從家裡帶走的, 原本也是王家院子裡的物件。 ”

此次“回家”, 除了王家大院外, 百歲牌坊也是王德懿老人非去不可的地方。 曹龐沛介紹, 1888年, 名冠王家沱的大鹽商王信文的妻子鐘氏百歲時, 巴縣府衙奏請光緒皇帝為鐘氏立“百歲牌坊”。 牌坊矗立在當時的石橋(今彈子石正街143號)車馬大道, 但於上世紀50年代毀壞。

曹龐沛說, 自己有個舅舅是畫家, 生前曾憑記憶畫出了一幅“百壽牌坊圖”。 然而圖案雖然有了, 但上面的文字卻沒人記錄下來。 “當時的圖書館檔案館都沒有詳細的資料。 ”

峰迴路轉。 10年前, 曹龐沛得知, 重慶市楹聯學會一位老先生在年輕時曾經過百歲牌坊, 出於個人愛好, 無意當中就把牌坊上的四條對聯抄下來了,

這才有了如今完整的複建。

傳奇人生

王家大院建於19世紀20年代, 位於長江上游重慶南岸彈子石轄區的謙泰巷42號, 是重慶公佈的52個消失歷史記憶點之一, 它被譽為重慶江南名宅、“西部水路門戶第一家”。 王德懿身為王家大小姐, 人生經歷可謂傳奇!

《大後方》女主角原型就是她

王家大小姐王德懿豐富而精彩的人生經歷, 從以她為原型的紀錄片《大後方》中可窺見一二。

《大後方》是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而創作的一部紀錄片。 第9集“流動的課桌”裡講述了一個女生, 從1936年起, 5年間跟隨大學的遷徙, 分別讀了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財經大學、重慶大學、中央政治大學、國立交通大學才完成學業, 成為抗戰時期高校教育的真實寫照。

這個女學生的原型就是王德懿, 被譽為“中國第一流亡女生”, 是中國“現代橋樑之父”茅以升和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的學生。 她至今還保存著5所學校的校徽。

曹龐沛介紹, 因為家境不錯, 母親王德懿和姨媽王德芬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從私塾到大學;舅舅王德峻也是上海交通大學學生, “他們三兄妺可以說是‘巴渝人家’最早走出來的滿門名牌大學生。 ”解放後, 王德懿曾在川康銀行、西南貿易部等單位工作, 1976年從重慶市商委退休。

“戰地情書”引《朗讀者》關注

昨天, 在彈子石老街, 曹越華與王德懿兩位老人在王家大院合影後, 老兩口的手緊緊地牽在一起。

曹越華與王德懿的愛情故事此前就曾受到了《朗讀者》、《見字如面》等節目的注意。 上世紀40年代初,西南聯大的一次學生聚會中,曹越華與王德懿一見鍾情。1944年7月下旬,身為翻譯官的曹越華,突然接到命令調往緬甸前線。在戰壕中,他帶著對遠方戀人的思念,寫下了一封深情的情書。這封情書,成為後來媒體爭相報導的著名“戰地情書”。2013年曾登上《中國夢想秀》的舞臺,歌手沙寶亮演唱了由此改編的《A song for you》(《給你的歌》)。

收視率火爆的央視《朗讀者》節目,也曾向兩位老人並發出邀請,希望老人能現場朗誦“戰地情書”,但遺憾的是,兩位老人因身體原因未能成行。

轉載自:重慶晨報

上世紀40年代初,西南聯大的一次學生聚會中,曹越華與王德懿一見鍾情。1944年7月下旬,身為翻譯官的曹越華,突然接到命令調往緬甸前線。在戰壕中,他帶著對遠方戀人的思念,寫下了一封深情的情書。這封情書,成為後來媒體爭相報導的著名“戰地情書”。2013年曾登上《中國夢想秀》的舞臺,歌手沙寶亮演唱了由此改編的《A song for you》(《給你的歌》)。

收視率火爆的央視《朗讀者》節目,也曾向兩位老人並發出邀請,希望老人能現場朗誦“戰地情書”,但遺憾的是,兩位老人因身體原因未能成行。

轉載自:重慶晨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