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大早上孩子最不想听到的三个字,会影响整天的心情,父母要反着说

小楠是個上班族媽媽, 每天早上六點就起床, 把屋子收拾一遍, 然后就開始做飯, 等飯做得差不多了, 也該叫三歲的女兒和老公起床了, 每天早晨都感覺心累, “起床了, 快起來, 別磨蹭了”, 等女兒慢慢悠悠地下了床, 小楠遞給老公一把梳子, “快給她梳頭, 一會上幼兒園要遲到了”, 然后就催著女兒吃飯, “快一點吃, 嫌棄幼兒園的飯菜不好吃, 在家就要快一點”, 最后小楠急急火火地收拾好自己, 抓起包就開始在門口喊女兒, “快一點背上你的小書包, 趕緊把鞋子穿好, 我們要遲到了”, 每當這時候就是小楠最煎熬的時候,

女兒做每件事都磨磨蹭蹭, 一臉不情愿的樣子, 等到小楠拽著女兒出門, 時間已經沒剩下多少了。

這種場景幾乎在家里天天上演, 小楠每天都會叮囑女兒, 記得明天早上起早點, 不然按照你的速度, 做什么都晚了, 我們要快一點。 可是第二天就會忍不住著急發火, 你怎么這么慢啊, 不知道快一點嗎?

在日常生活中, 大人的節奏總是快快快, 這種速食生活就是大人的日常, 所以每天早上跟孩子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快一點”, 可是孩子卻不是這樣的, 有人說跟孩子在一起, 就是牽著一只蝸牛在散步, 我們希望孩子快一點, 再快一點, 可是卻在無形中打亂孩子的節奏, 他在拼命追趕父母腳步的同時, 也會變得越來越差,

為什么讓孩子努力變快, 最后卻起到了反作用呢?

催促孩子, 是父母內心焦慮的體現

父母總是嫌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 所以把“快一點”掛在嘴邊, 認為這是在推著孩子前進, 殊不知這正是父母內心焦慮的一種體現, 當父母自身無法消除這種情緒時, 就會過多地發泄在孩子身上, 這種焦慮來自很多方面, 父母更希望孩子能夠變得比自己更優秀, 覺得孩子慢就是輸在起跑線上, 這種焦慮情緒會被孩子敏感地接收, 他的性格就會變得急躁和焦慮, 沉不下心來做自己的事情。

破壞孩子的秩序感

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節奏, 在童年時期, 也是建立內心秩序感的階段, 他其實知道自己做什么, 只不過會做得慢一些而已, 記得我有一次出差,

留下孩子和老公在家, 本來想著他們倆會把生活過得一團糟, 沒想到我偷偷打電話給老公, 得知女兒已經睡了, 還自己洗了腳丫和小襪子, 把自己的小書包也整理了一遍, 吃飯也不用爸爸催, 吃得又快又好。 這次經歷讓我明白, 家長的催催催只能讓孩子厭煩, 他被動地被父母號令著, 失去了嘗試的樂趣和機會, 反而會磨磨蹭蹭, 把時間交給孩子, 父母做一個旁觀者, 也許會收獲更好的效果。

破壞孩子的好心情

一天之計在于晨, 孩子從起床開始, 新的一天就開始了, 如果大早上催得他太急太緊, 他就會很煩躁, 一天的好心情也就沒有了, 父母呢, 何嘗不是皺著眉頭去上班?何不耐心地等待孩子一會, 催并不能讓孩子變快,

反而更容易忙中出錯, 讓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做好一切, 也就是相差幾分鐘的事情, 但是換來的確實孩子的歡欣雀躍, 這何嘗不是一種收獲呢?

所以, 父母要對孩子耐心一點, 把“快一點”變成“慢一點”, 也許效果會很不同, 比如在孩子起床的時候, 告訴他, “你有四十分鐘的吃飯和洗漱時間, 我們慢一點沒關系, 但是要都做完, 如果遲到了, 你要接受老師的懲罰”, 然后媽媽就把時間交給孩子, 讓他產生時間觀念, 看他能夠做到什么程度?

當外在的推力變成了內動力, 孩子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做, 他也許還會站在門口催促媽媽, “媽媽, 你快一點, 我要遲到了”, “寶貝, 不著急, 我們慢一點”, 哈哈, 學會做一個慢半拍的媽媽, 是不是也是一種享受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