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他是武昌起义的领导者,28岁授勋中将,29岁就义,死前敌人开枪致敬

在人們印象中, 武昌起義是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之功。 事實上, 武昌起義的真正領導者, 是文學社的組織者蔣翊武, 以及共進會的組織者孫武, 同盟會雖有會員參與, 但不是主要力量。

武昌起義爆發后, 同盟會的領導者之一黃興才從外地趕赴武漢, 擔任革命軍“戰時總司令”。 但是, 黃興并沒有率領革命軍打敗清軍, 起初雖打了幾場勝戰, 但當袁世凱復出后, 革命軍節節敗退, 以至于黃興不得不引咎辭職, 赴滬策劃北伐, 籌組中央臨時政府。

而同盟會的領袖孫中山呢?據唐德剛先生考證, 他正在美國中餐館刷盤子。

得知革命爆發, 形勢一片大好, 他毅然決定回國, 中途經過歐洲, 企圖在國外籌款支持革命, 可惜一文錢也沒籌到。 當革命形勢穩定時, 孫中山才在萬眾期待下回國。

孫中山回國時, 記者采訪他:“此行籌集了多少錢支持革命?”當時, 所有人都認為孫中山在國外攜帶了一筆巨款歸國, 孫中山卻自信地說:“此番回國, 帶了一槍革命熱情。 ”說白了, 就是沒錢。

所以, 武昌起義的爆發, 確實與同盟會關系不大。 然而, 作為同盟會領袖的孫中山因推翻清廷青史揚名, 而武昌起義的領導者蔣翊武和孫武卻頗受冷遇,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 孫武自辛亥革命后, 漸漸淡出革命, 淡出政治圈, 故而在革命史上沉寂。 而蔣翊武的遭遇更令人可惜,

民國一代元勛, 卻落得從容就義的下場。

蔣翊武是湖南澧縣人, 出生于一個縣城平民家庭, 6歲發蒙讀書, 從小聰明過人, 20歲那年, 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湖南西路師范學堂。 盡管成績優異, 但蔣翊武痛恨清廷腐敗, 不愿參加科舉考試。 21歲那年, 他決定留學日本, 但因不滿日本政府歧視中國留學生, 毅然留在國內宣傳革命。

1909年, 25歲的蔣翊武為了在新軍中宣傳革命思想, 決意加入湖北新軍, 經人介紹, 投第二十一混成協四十一標三營左隊。 他以飽滿的熱情、卓越的口才, 廢寢忘食地在軍中傳播革命思想, 并創建文學社, 擔任社長, 積極發展會員, 收效顯著。 據統計, 武漢的新軍有一鎮、一混成協, 兵額共計1.5萬人, 文學社成員竟占五分之一以上。

武昌起義爆發后, 袁世凱采取挾革命軍自重的手段, 軟硬兼施, 威逼利誘, 終于說服清廷退位, 建立民國(期間, 蔣翊武擔任革命軍臨時總司令, 指揮戰斗)。 那一年, 蔣翊武年僅28歲, 袁世凱因蔣翊武卓越的組織領導才能, 授銜他為陸軍中將, 加上將軍銜, 意在籠絡。

但蔣翊武無意與袁世凱合作。 后因討袁失敗, 蔣翊武被袁世凱下令通緝。 蔣翊武打算逃亡香港, 但途徑廣西時, 不幸被親袁軍閥抓捕。

袁世凱決定處死蔣翊武。 當軍閥將處決令送給蔣翊武閱覽時, 蔣翊武神色不變, 毫無懼意。 臨刑前, 他還進行了一場慷慨激昂的演講。 負責押送蔣翊武的軍人也深受感染, 在臨刑前的最后一刻, 全部朝天開槍致敬, 而蔣翊武從容拱手答禮。

旋即坐在紅毯上, 從容就義。

蔣翊武就義時, 年僅29歲。 俗話說, 慷慨成仁易, 從容赴死難, 蔣翊武是一位真正的勇士, 孫中山高度評價他為“辛亥武昌發難, 以公功為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