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呂布“三姓家奴”之稱是一種道德綁架

文/史弟

有時候, 感覺文字很無力;有時候, 又感覺文人一支筆, 比匕首、槍炮更具有殺傷力。

“傍邊一將, 圓睜環眼, 倒豎虎須, 挺丈八蛇矛, 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 棄了公孫瓚, 便戰張飛。 ”

只因《三國演義》中的這句話, 從此產生了一個“三姓家奴”的成語, 並成為呂布身上無法抹去的一個道德污點。

何謂“三姓家奴”?本意是諷刺呂布反復無常, 不忠不義, 認賊做父。 後常用來表示以身侍賊, 不忠不義之人。

呂布果真是這樣的人嗎?不是。

先說呂布和丁原的關係, 歷史上兩人並非義子和義父關係。

當初丁原看中了呂布的勇武, 雖然“大見親待”, 但給的卻是個主簿之職, 即是一個文職, 可見呂布並非受到重用。

董卓其實也是如此, 儘管認呂布為乾兒子, 但卻是讓呂布做自己的貼身侍衛。 這也沒什麼, 更要命的是, “卓自以遇人無禮, 恐人謀己, 行止常以布自衛。 然卓性剛而褊, 忿不思難, 嘗小失意, 拔手戟擲布。 布拳捷避之, 為卓顧謝, 卓意亦解”。

換句話說, 性格暴烈的董卓, 一旦自己不高興, 就會隨隨便便拿戰戟向呂布投去, 幸虧呂布身手矯捷, 能夠躲避, 但問題是, 有這種隨時想要乾兒子命的乾爹嗎?

再說不忠不義, 在那個群雄爭霸、爾虞我詐、你死我活的年代, 談忠義是不是很可笑?曹操、劉備、袁紹等人, 究竟誰還忠誰還義?哪個不是盡幹些不忠不義的事?

呂布吃虧的地方在於, 可能是太過高估自己的武力, 而不知道拉大旗扯虎皮, 不能像曹操、劉備那般, 每次重新選擇之際, 做一些贏取政治資本的表面文章。

呂布投丁原、投董卓、投袁紹、投張揚、投劉備, 和劉備投公孫瓚、投陶謙、投曹操、投袁紹、投劉表, 並沒有什麼本質性的區別, 都是一種戰略選擇。

呂布殺丁原的前提是丁原敗于董卓, 已無自保之力, 而董卓當時又以長官身份命令呂布, 無論是情理上還是法理上, 呂布都站得住腳。

至於殺董卓, 董卓當時已是臭名昭著, 已惹得天怒人怨。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 呂布看上的只是董卓的一個侍女, 並不是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 初衷也不是為了女人。

或許, 相比小說《三國演義》,

《三國志》的可信性顯然更高一些:有虓虎之勇, 而無英奇之略, 輕狡反覆, 唯利是視。

不過, 考慮到《三國演義》以蜀漢為正統, 視劉備為正面形象, 《三國志》則以曹魏為正統, 以曹操為正面形象, 所以, 被曹操、劉備聯合幹掉的呂布, 只能自認倒楣。

誰叫自家出身不好, 不能“挾天子以令諸侯”, 也不是什麼中山靖王的後裔, 最最關鍵的是, 還被這兩個有身份的人幹掉了, 成王敗寇, 也沒什麼好說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