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中汽中心吳志新:“中國新能源汽車標準具備國際話語權”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 我國已經形成了較完善的標準體系, 而且我們在標準制定能力上並不落後於發達國家。 可以說, 已經實現了並跑, 甚至是局部領跑的格局。 ”

2月13日,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正式對外發佈公告, 更名為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中心”), 完成現代公司制改制。 名稱變化背後, 中汽中心也正向汽車行業第一智庫邁進, 將站在更專業的角度服務我國汽車工業發展, 助力汽車強國建設。

過去的18年, 我國新能源汽車經過了連續四個五年計劃的科技研發期。 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起,

開展了奧運會、世博會、大運會等重要場合以及“十城千輛”的示範推廣, 完成了最初的原始推廣。 近10年來,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逐步向市場化過渡, 產銷量和保有量連續幾年保持世界第一。 在這一過程中, 中汽中心在政策、技術、標準、人才等很多方面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近日, 中汽中心副總經理、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專家、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電動汽車分技術委員會主任吳志新接受了《中國汽車報》專訪, 在探討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展途徑的同時, 也講述了中汽中心未來在建設新能源汽車領域第一智庫方面的思考。

夯實基礎研究 拉開產業序幕

回憶起我國新能源汽車的起步, 吳志新如數家珍

“我國新能源汽車最早始於‘八五’期間科技部啟動相關純電動汽車相關技術研發工作, ‘九五’期間啟動純電動轎車研發項目。 那時候企業參與的很少、經費也很有限, 中汽中心作為一家行業協力廠商技術機構, 是最早開展相關技術研究的單位之一。 ‘十五’期間, 中汽中心深度參與了我國最早的電動汽車科技發展戰略規劃研究制定、863計畫電動汽車重大專項的專案指南等相關工作;參與了‘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科技計畫的相關工作;參與研究起草了‘2012-2020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 ”

任何一個產業發展之初總是千頭萬緒, 而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是一切工作的源頭。

據瞭解, 當初科技部成立863電動汽車重大專項戰略規劃專家組, 可以說這個專家組制定的規劃、推動的專案拉開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序幕。 當時, 吳志新代表中汽中心成為專家組13位專家之一, 專項辦公室就設在中汽中心北京工作部, 為專家組提供服務、承擔專項的組織管理工作。

“專家組牽頭制定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 並設立了一批研究項目, 奠定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基礎。 ”吳志新介紹, “這批項目背後是8.8億元的研發經費。 這批經費在現在看來, 可能還不到國外一家大車企一年的研發經費, 但在當時可稱得上鉅資, 是我國歷史上對汽車行業技術創新給予最大力度的科技研發支援。

此後的三個五年中, 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科研的持續大力投入, 對產業健康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

除了技術基礎,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培育還需要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 儘管現在回頭看來, 相關財稅支持政策還有不完善的地方, 但總體而言,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能有今天的比較優勢, 與一系列政策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從“十城千輛”示範政策, 到更多示範城市的加入, 再到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不斷調整, 以及後補貼時代的政策研究, 包括已經被列為今後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因素的雙積分政策, 每一項政策背後都有中汽中心的貢獻, 為政策制定提供必要的基礎研究、驗證基礎,

甚至政策落地後的評估。

專注共性技術 打造示範樣本

作為國內權威的協力廠商技術機構, 多年來, 中汽中心在基礎共性技術研究中積累了雄厚的實力, 為行業企業輸出了很多共性技術,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不例外。 其中, 由中汽中心參與投資組建的天津清源電動車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源”)是我國最早開發純電動汽車的企業, 在國內外有較好的口碑, 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品研發提供了樣本。

“清源生產的電動汽車在2006年就出口到美國、俄羅斯、荷蘭等國際上汽車工業發達國家市場, 即使到今天這些車型有些還在當地運行。 ”吳志新表示, 清源開發的車型不僅受到市場歡迎, 所開發的平臺也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標杆, 受到行業的廣泛關注,許多車企包括合資企業最初的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的開發,背後都有清源公司的技術支援。據瞭解,清源電動汽車最高時速可達到140公里,續駛里程可達到160公里,順利通過美國NCAP試驗,達到四星級水準。清源汽車出口美國,成為當時世界上電動汽車先進技術的代表。

吳志新介紹

“新能源汽車產業剛起步時,國內大多數企業不具備純電動汽車的開發能力,清源的技術、平臺甚至生產線都備受關注,幾乎所有車企都來這裡參觀學習。清源的平臺也被很多企業複製,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早期發展輸出了技術、服務,甚至人才。”

中汽中心不僅拿出了產品,而且還做了很多基礎性研究和試驗,為新能源汽車示範運行奠定了基礎。“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次是,2003年我們完成了全球首次鋰電池純電動轎車碰撞試驗,效果非常好,無論是鋰電池技術還是試驗能力都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推動純電動汽車走出實驗室、走向市場邁出了關鍵一步。我們用試驗證明,鋰電池可以作為動力驅動電動汽車上路運行,消除了一部分公眾對電動汽車安全性的疑慮。”

伴隨著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中汽中心在共性技術方面的研發一直走在行業前端,為行業、企業提供技術支援和服務。中汽中心內部也專門建立了電動汽車研發體系,專門從事電動汽車的研發工作。“混合動力作為一種重要的技術路線,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當時我國很多企業在混合動力方面一直處於落後狀態。因此,中汽中心做了很多開創性工作。”吳志新介紹,中汽中心的混合動力系統研發水平一直處於行業領先水準,並形成系統的服務能力。2009年,中汽中心汽車工程研究院成立,混合動力成為工程研究院重要的一個技術產品,為很多企業混合動力車型開發、驗證提供重要的服務,推動了我國混合動力車型的發展。

引領世界標準 助力汽車強國

“新能源汽車作為一個新興產業,不僅技術研發面臨各種未知探索,與之配套的標準體系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吳志新介紹,過去20年,作為電動汽車分標委的掛靠單位,中汽中心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車領域標準,為規範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國新能源汽車標準的制定始於1998年,那時候不僅是我國,全世界範圍內都缺乏相關標準。“2006年,戴姆勒的燃料電池大客車在我國示範運行,可是相關標準法規卻處於空白,無論是企業准入還是車輛認證都沒有相關規定。中汽中心接到任務後,組織專家緊急制定了應急標準,確保了專案運營。”吳志新說。

據瞭解,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累計發佈了100多項標準,形成了完備的標準體系,支撐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而隨著行業發展和技術提升,相關標準體系也需要不斷修訂,工作量繁複巨大。不過,中汽中心經過20多年的積累,在支撐我國新能源汽車標準體系的建設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依託中汽中心在共性技術方面的研究、測試及驗證能力,不斷推進我國新能源汽車標準體系升級。“可以說,我國已經形成了較完善的標準體系,而且我們在標準制定能力上並不落後其他國家。”吳志新說,“在標準方面,我國新能源汽車在國際上有話語權。”

今年3月聯合國世界車輛協調論壇上,由我國、歐盟和日本共同牽頭制定的電動汽車安全全球技術法規獲得全票通過,這是我國首次以主要牽頭國身份參與汽車領域全球技術法規研究制定,一改我國傳統汽車標準全面引用國際標準和技術法規的局面,我國在新能源汽車標準體系方面實現了與發達國家並跑,甚至是局部領跑的格局。

“作為我國汽車領域的權威協力廠商機構,我們將不遺餘力地繼續積極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貢獻智慧力量,不僅是產品技術服務,還包括政策、規劃及標準體系的制定等方面。”吳志新強調,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市場化發展初期,2020年補貼退出後,能否持續發展是個巨大的考驗,為此不僅需要來自政策層面的保障,更需要技術的持續創新和商業模式的支撐,而這些領域也正是中汽中心持續努力的方向。“新的發展時期,我們將牢記作為協力廠商服務機構的使命,向著建設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第一智庫的方向,持續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保駕護航,助力汽車強國建設。”吳志新最後說。

文:王金玉編輯:陳 偉

受到行業的廣泛關注,許多車企包括合資企業最初的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的開發,背後都有清源公司的技術支援。據瞭解,清源電動汽車最高時速可達到140公里,續駛里程可達到160公里,順利通過美國NCAP試驗,達到四星級水準。清源汽車出口美國,成為當時世界上電動汽車先進技術的代表。

吳志新介紹

“新能源汽車產業剛起步時,國內大多數企業不具備純電動汽車的開發能力,清源的技術、平臺甚至生產線都備受關注,幾乎所有車企都來這裡參觀學習。清源的平臺也被很多企業複製,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早期發展輸出了技術、服務,甚至人才。”

中汽中心不僅拿出了產品,而且還做了很多基礎性研究和試驗,為新能源汽車示範運行奠定了基礎。“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次是,2003年我們完成了全球首次鋰電池純電動轎車碰撞試驗,效果非常好,無論是鋰電池技術還是試驗能力都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推動純電動汽車走出實驗室、走向市場邁出了關鍵一步。我們用試驗證明,鋰電池可以作為動力驅動電動汽車上路運行,消除了一部分公眾對電動汽車安全性的疑慮。”

伴隨著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中汽中心在共性技術方面的研發一直走在行業前端,為行業、企業提供技術支援和服務。中汽中心內部也專門建立了電動汽車研發體系,專門從事電動汽車的研發工作。“混合動力作為一種重要的技術路線,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當時我國很多企業在混合動力方面一直處於落後狀態。因此,中汽中心做了很多開創性工作。”吳志新介紹,中汽中心的混合動力系統研發水平一直處於行業領先水準,並形成系統的服務能力。2009年,中汽中心汽車工程研究院成立,混合動力成為工程研究院重要的一個技術產品,為很多企業混合動力車型開發、驗證提供重要的服務,推動了我國混合動力車型的發展。

引領世界標準 助力汽車強國

“新能源汽車作為一個新興產業,不僅技術研發面臨各種未知探索,與之配套的標準體系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吳志新介紹,過去20年,作為電動汽車分標委的掛靠單位,中汽中心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車領域標準,為規範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國新能源汽車標準的制定始於1998年,那時候不僅是我國,全世界範圍內都缺乏相關標準。“2006年,戴姆勒的燃料電池大客車在我國示範運行,可是相關標準法規卻處於空白,無論是企業准入還是車輛認證都沒有相關規定。中汽中心接到任務後,組織專家緊急制定了應急標準,確保了專案運營。”吳志新說。

據瞭解,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累計發佈了100多項標準,形成了完備的標準體系,支撐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而隨著行業發展和技術提升,相關標準體系也需要不斷修訂,工作量繁複巨大。不過,中汽中心經過20多年的積累,在支撐我國新能源汽車標準體系的建設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依託中汽中心在共性技術方面的研究、測試及驗證能力,不斷推進我國新能源汽車標準體系升級。“可以說,我國已經形成了較完善的標準體系,而且我們在標準制定能力上並不落後其他國家。”吳志新說,“在標準方面,我國新能源汽車在國際上有話語權。”

今年3月聯合國世界車輛協調論壇上,由我國、歐盟和日本共同牽頭制定的電動汽車安全全球技術法規獲得全票通過,這是我國首次以主要牽頭國身份參與汽車領域全球技術法規研究制定,一改我國傳統汽車標準全面引用國際標準和技術法規的局面,我國在新能源汽車標準體系方面實現了與發達國家並跑,甚至是局部領跑的格局。

“作為我國汽車領域的權威協力廠商機構,我們將不遺餘力地繼續積極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貢獻智慧力量,不僅是產品技術服務,還包括政策、規劃及標準體系的制定等方面。”吳志新強調,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市場化發展初期,2020年補貼退出後,能否持續發展是個巨大的考驗,為此不僅需要來自政策層面的保障,更需要技術的持續創新和商業模式的支撐,而這些領域也正是中汽中心持續努力的方向。“新的發展時期,我們將牢記作為協力廠商服務機構的使命,向著建設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第一智庫的方向,持續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保駕護航,助力汽車強國建設。”吳志新最後說。

文:王金玉編輯:陳 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