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去世,他始终没有认同这个世界

布克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V.S.奈保爾已于當地時間周六在倫敦家中去世, 享年85歲。

他的家人在周六的一份聲明中證實了這一消息。 奈保爾的妻子納迪拉·奈保爾表示, 他“被他所愛過的人所包圍, 他們的一生充滿了精彩的創造力和努力。 ”

V.S.奈保爾在五十年間創作了30多本著作, 包括回憶錄、小說和旅行寫作, 其中許多涉及殖民主義及其遺產。 《紐約時報》稱其本人為“后殖民世界矛盾的化身”, 他擁有印度血統, 出生于特立尼達島, 前往英國求學, 并在那里打造了自己的文學生涯。

他的小說作品《大河灣》和《畢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列入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之一。

其中《畢司沃斯先生的房子》是基于他的父親Seepersad的故事, 他的父親曾是特立尼達衛報的一名記者。

奈保爾于1932年8月17日出生于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查瓜納斯的一個印度移民家庭, 六歲時和家人搬到首都西班牙港。 這里成為他第一部小說的背景, 即寫于1959年的《米格爾街》。 他于1950年獲得獎學金赴英國牛津大學學習英語, 在那期間遭遇了精神崩潰, 他后來表示自己以旅行來安撫身心。 奈保爾的第一任妻子是帕特里夏·黑爾, 二人1955年在牛津相遇, 帕特里夏于1996年去世, 后來不久, 他娶了比自己小20歲的納迪拉。

年輕時候的奈保爾

奈保爾于1971年獲得布克獎, 1989年被英國女王授以爵位, 1993年獲得英國大衛·柯恩文學獎,

并于200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諾獎評委評價稱:“(其)作品中具有統一的敘事感和未受世俗侵蝕的洞察力, 使我們看到了被扭曲的歷史的存在, 并激發了我們探尋真實狀況的動力。 ”

在書中, 奈保爾以同樣的審視精神打量殖民者和被殖民者, 他寫到了殖民者的傲慢和自我擴張, 也揭露了隨后席卷非洲和加勒比地區解放運動的自欺欺人和道德模糊。

奈保爾的生活和創作有一種極為強烈的無根感,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 這也代表了當下世界的某種面貌。 他被稱為移民作家、后殖民作家、旅行作家、無根作家、漂泊者、環球作家、“世界主義者”等稱號。 奈保爾在作品中挖掘了自己的根源, 但他本人非常反感被通過出生、種族或宗教背景來定義,

有一次, 他發現出版社把他描述為“西印度小說家”之后憤而終止了與出版社的合作。

奈保爾是有名的壞脾氣。 他常常會怒懟記者、抨擊政客, 對于同行也毫不客氣。 他曾公開批評前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 也曾批評過E.M.福斯特的小說《印度之行》。 他曾與旅行文學作家保羅·魯索吵了一架, 不過后來他們又重歸于好并解決了彼此的分歧。 他擁有一種深刻的幽默感, 喜歡搞一些惡作劇, 但他也很容易陷入憂郁。

奈保爾以前經常練習瑜伽, 后來因為脊椎承受不住而放棄了, 他常抱怨說寫作給他帶來了生理上的病痛。 晚年, 他生活在倫敦和索爾斯伯里郊外的鄉間小屋, 那里充滿了書籍。 他養了一只奶牛貓,

名叫奧古斯都。

奈保爾的最后一部作品《非洲的假面具》發表于2010年, 是一部游記作品, 描繪了他不久前在非洲烏干達等國家的游歷見聞。 奈保爾的大部分作品均已有中文版問世, 其最后一部作品也于2013年由南海出版社出版。

2014年, 奈保爾在中國杭州。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晚年, 他也曾來過中國, 不過其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已出現明顯退化。

2014年, 奈保爾曾經和夫人一起參加了上海書展。 當時的奈保爾已經需要坐輪椅移動。 當他參加第一場活動時, 輪椅被推到主席臺邊上, 再被3、4個人輪番攙扶慢慢挪上臺。

在面對很多提問時, 奈保爾都會用目光向自己年輕約20歲的妻子納迪拉求助。 在主持人向奈保爾拋出第一個問題時,

納迪拉就立即接過話說, “我來替他回答這個問題吧, 我們已經一起生活了20年, 我知道他在想什么, 我想我可以替他回答。 ”這樣的情況在90分鐘的活動上頻繁發生。

而當奈保爾親自回答提問的時候, 人們很快就會發現他的“障礙”, 他的回答都很簡短, 想要從中獲得啟發和相對深入的理解與表達是極度困難的, 通常他回答一個問題能用三句話已經是極限。 他每句話之間都會停頓很久, 一些簡單的詞匯他會重復多遍, 比如會一連說四個“OK”, 又或者是好幾個“YOU”。

納迪拉在活動開場時曾替自己的丈夫和中國的媒體打招呼, 她說“我們希望能夠在這趟中國行得到新的靈感和啟發, 也許奈保爾能夠因為此行再寫一部新的作品。 ”但是,在活動快結束時,奈保爾回應了妻子的說法,他說他或許不會寫中國,因為中國是個巨大的國家,“寫中國需要大量的觀察和知識積累,我沒有這些東西。”

如今看來,奈保爾的創作也隨著他的辭世,而畫上了休止符。

2014年,奈保爾在中國杭州參加活動。餐桌上,夫人在給奈保爾喂豆漿。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附奈保爾2014年中國行答記者問:我是一個作家,同時也是一個旅行家

提問:你這次到中國來有什么期待?剛才你說到可能不會寫一本關于中國的小說,但是你對中國最感興趣的一個話題是什么?

奈保爾:我并沒有對中國之行有什么期待,因為一旦有了期待就看不見你要看的東西,我只是過來然后觀察就可以了,所以第一個問題就是這樣。

提問:在兩年前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他在很多場合都說這個獎帶給他無數的困擾。在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么多年來,諾貝爾文學獎對你有什么具體影響嗎?

奈保爾:我覺得我能夠處理好和它的關系,它沒有給我帶來什么困擾。

提問:你寫《大河灣》這本書的動機是什么?

奈保爾:因為作為一個作家得寫書,而且得一直寫書,這個就是最主要的原因和動機。

提問:你有這么多身份,你對自己的身份是怎么看待的?

奈保爾:我并不覺得身份是一個問題,一個人可以同時擁有很多身份,我可以是一個作家,同時我也是一個旅行家。

納迪拉·奈保爾:我并不覺得這會構成一個困擾,因為奈保爾先生是一個世界主義的人。

提問:去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者庫切先生來到中國,和莫言先生有一個爭論,莫言認為諾獎只是談文學,文學是唯一標準,但是庫切認為里面包含了很多政治元素,我想聽一下奈保爾先生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奈保爾:我并不覺得諾貝爾文學獎和政治有這么大的關系,雖然經常有人說諾貝爾文學獎是因為某些原因才給某些特定的人,我并不覺得這樣。

納迪拉·奈保爾:我也同意這個意見。

提問:奈保爾先生寫了這么多杰出的作品,現在80歲已經過了,在人生或者寫作上還有什么遺憾,如果有的話是什么,可以說一說嗎?

納迪拉·奈保爾:有一個遺憾,就是人生苦短,我認為一個人一共要有三個人生,一個用來學習,一個用來享受,還有一個需要用來思考。

”但是,在活動快結束時,奈保爾回應了妻子的說法,他說他或許不會寫中國,因為中國是個巨大的國家,“寫中國需要大量的觀察和知識積累,我沒有這些東西。”

如今看來,奈保爾的創作也隨著他的辭世,而畫上了休止符。

2014年,奈保爾在中國杭州參加活動。餐桌上,夫人在給奈保爾喂豆漿。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附奈保爾2014年中國行答記者問:我是一個作家,同時也是一個旅行家

提問:你這次到中國來有什么期待?剛才你說到可能不會寫一本關于中國的小說,但是你對中國最感興趣的一個話題是什么?

奈保爾:我并沒有對中國之行有什么期待,因為一旦有了期待就看不見你要看的東西,我只是過來然后觀察就可以了,所以第一個問題就是這樣。

提問:在兩年前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他在很多場合都說這個獎帶給他無數的困擾。在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么多年來,諾貝爾文學獎對你有什么具體影響嗎?

奈保爾:我覺得我能夠處理好和它的關系,它沒有給我帶來什么困擾。

提問:你寫《大河灣》這本書的動機是什么?

奈保爾:因為作為一個作家得寫書,而且得一直寫書,這個就是最主要的原因和動機。

提問:你有這么多身份,你對自己的身份是怎么看待的?

奈保爾:我并不覺得身份是一個問題,一個人可以同時擁有很多身份,我可以是一個作家,同時我也是一個旅行家。

納迪拉·奈保爾:我并不覺得這會構成一個困擾,因為奈保爾先生是一個世界主義的人。

提問:去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者庫切先生來到中國,和莫言先生有一個爭論,莫言認為諾獎只是談文學,文學是唯一標準,但是庫切認為里面包含了很多政治元素,我想聽一下奈保爾先生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奈保爾:我并不覺得諾貝爾文學獎和政治有這么大的關系,雖然經常有人說諾貝爾文學獎是因為某些原因才給某些特定的人,我并不覺得這樣。

納迪拉·奈保爾:我也同意這個意見。

提問:奈保爾先生寫了這么多杰出的作品,現在80歲已經過了,在人生或者寫作上還有什么遺憾,如果有的話是什么,可以說一說嗎?

納迪拉·奈保爾:有一個遺憾,就是人生苦短,我認為一個人一共要有三個人生,一個用來學習,一個用來享受,還有一個需要用來思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