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这些警句依然在唤醒和激励着世人!

奈保爾走了。 2018年8月11日, 奈保爾的家人在一份聲明中證實, 奈保爾已于倫敦家中去世, 享年85歲。

身為諾貝爾文學獎、布克獎得主, 英國文壇“移民三杰”之一, 網上經常流傳奈保爾逝世的假消息。 但這一次他真的走了。 奈保爾的妻子納迪拉·奈保爾表示, 他“被他所愛過的人所包圍, 他們的一生充滿了極好的創造力和努力。 ”

奈保爾1932年生于中美洲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一個印度婆羅門家庭, 1950年獲得獎學金赴英國牛津大學留學。 大學畢業后即開始從事寫作至今。 1959年, 《米格爾街》的出版讓奈保爾獲得了聲譽, 1962年,

該書獲得毛姆文學獎, 1971年憑《自由國度》獲布克獎, 2001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他的作品以小說和游記居多, 主要表現了后殖民主義時期殖民宗主國對第三世界, 尤其是非洲國家的控制和破壞, 以及異質文化間的沖突和融合。 《紐約時報》稱贊他“以天賦和才華而論, 奈保爾當居在世作家之首。 ”

他最新的代表作為《世間之路》, 已經在全球出版發行。

雖然奈保爾走了, 但是他留給世人的精神財富卻沒有消失, 依然在喚醒著我們的靈魂去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和對碰。 具體都哪些精神財富呢?哲學詩畫為你整理了他的28個名句, 一起來品讀感悟。

1.世界如其所是。 那些無足輕重的人, 那些聽任自己變得無足輕重的人,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位置。

2.在我命中注定要永遠離開這里之后, 一切仍像以前一樣, 我的離開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3.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之所以能吸引非洲人, 原因很簡單:都講來世, 為人提供死后永生的寄托。 而非洲本土的宗教虛無縹緲, 只講些靈魂世界和祖先的故事。

4.大多數人的生活就是這樣結束的:為了適應別人界定的工作和生活而采取相應的態度,最后因這些態度而僵化。

5.人們無所不為, 不擇手段地想要得到世界上最先進的東西, 爭相追逐那些奢侈的科技產品, 卻不顧傳統文化。 從本質上說, 我們的宗教并不野蠻, 其根基在于對祖先的尊敬。 如果你的父親過世了, 你就要祭拜他。 飲酒前, 你得先給祖先們敬酒。 傳統的破壞以及文化約束的缺失,

帶來的只能是災難, 對那些被殖民勢力東拼西湊組合進某個國家的烏合之眾來說尤其如此。

6.人一旦得到自以為喜歡的東西, 你就不會再珍惜它們了。

7.山頂上的宗教建筑彼此爭雄, 各不相讓, 看得出, 外來宗教幾成瘟疫。 它們無法治愈任何疾病, 也提供不了任何終極答案。 相反, 它們使得人們心胸狹隘、歇斯底里、大動干戈。

8.小說是編造的東西, 這幾乎就是它的定義。 但同時, 它又應該是真實的, 得自生活的, 即小說的一個要點是, 小說來自對虛構的部分拋棄, 或者說, 透過虛構作品看到了某種現實的話, 這部作品就是小說。

9.寫作, 更準確地說, 指的是洞察力, 一種觀察和感覺的方式。

10.在印度, 最容易也最應該被視若無睹的東西就是現實。

11.英國征服印度, 并沒給印度老百姓帶來任何好處。 但話得說回來, 在印度歷史上, 征服者從沒造福過老百姓。 這就是印度北部的古跡和廢墟傳達出的訊息。

12.除了在天賦中發現素材, 作家需要一種力量的源泉。 文學天賦本身無法獨立存在, 它以社會為能源, 其發展依靠那個社會的本質。

13.時間一直在變。 最初來到這里, 時間是如童年時期那樣被拉長的。 第一個春天包含了太多清晰的東西:苔蘚玫瑰、孤零零的藍色鳶尾和窗下的牡丹。 我們期待季節更迭, 新的一年到來。 接著記憶開始混雜, 時光開始飛馳, 歲月開始交疊, 使我們難以分辨回憶中的時間。 世界在流動, 人的生命是一系列偶爾交織在一起的輪回。

14.一度在中世紀擁有高度文明的民族, 掌握了石油與金錢, 意識到權力的力量后產生的困惑。 他們感知到周圍籠罩著另外一種新穎的強大文明, 一種他們無法支配的文明。 他們只能不斷排斥抗拒, 同時, 又深深依賴著這種文明。

15.印度另一個舉世聞名的特點就在于這個東方古國沒有自己的歷史。 印度人不愿正視他們的國家面臨的困境, 免得被他們看到的悲慘景況逼瘋。 哪一個印度人能夠抱著平常心, 閱讀他們國家最近一千年的歷史, 而不感到憤怒和痛苦呢?在這種情況下, 印度人只好退縮到幻想中, 躲藏在宿命論里。

16.印度這個國家似乎永遠需要一個征服者, 擔任仲裁人, 擺平他們內部的糾紛。 這就是印度歷史的悲哀:它欠缺成長和發展。 這樣的歷史只告訴我們一件事:人類會一代一代活下去。在印度歷史中,你看到一連串開始,卻看不到終極的創造。

17.死亡不再是最初夢中的景象或故事,而是事物的終結,像是在脆弱的沉睡之時乘機占領人身心的一種陰郁。死亡讓人的生活和努力化為虛有。“每個人都得死”這一想法使我們變得如此乏力,有時需要一整天的日光才能現實地看這個世界,再次成為一個人,一個實干者。

18.空虛的感覺帶來的不是哀傷,而是平靜。是與世決裂,遺世獨立。

19.社會不管怎么變,人們的舉止和思想都沒什么改變。人們照舊過著日子,過去和現在之間并無斷裂,而過去發生的一切都隨風而逝。永遠只有現在。這就好比天上出了什么問題,以至于曙光總是一出現又立刻回歸黑暗,人們只好一直生活在拂曉。

20.人們盡管審時度勢,敢于冒險,但總歸還是過多地陷在自己的生活里,不能退一步來考慮生活的本質。人們只是本分地活著,要是時運不濟,他們就從宗教中尋求安慰。這不是聽天由命,而是他們堅信人類的一切努力都虛妄無益。

21.看,這個世界,我們已經忘了或者希望忘了我們來自哪里,事實恰恰相反我們來自的那個國度是永遠也忘不掉的,它滲透進了我們的生活。在宗教,禮拜儀式,節日,我們神圣歷法的很多部分中,甚至在我們的社會觀念中,都有國家的影子,即使那種語言已經開始被遺忘……

22.人類的冒險總是容易出錯,一個破碎的鏈條能讓整個系統崩壞。

23.生命和人是謎團,是人真正的宗教,是灰暗和燦爛。

24.甘地在人們心中喚醒了“古代情感”、“懷舊記憶”,借此作為抵御英國人的工具,印度被帶領著走出了一個黑暗時代,然而卻走進了另一個黑暗時代。他鼓勵印度人退隱到內心世界,避開現實矛盾,同時又盲目驕傲,看不到真實的世界。

25.一個衰敗中的文明的危機,其唯一的希望就在于更迅速的衰敗。

26.我們真正為之受到懲罰的謊言只有那些我們對自己說的謊言。

27.當一個人開始拿他從事的事業逗樂時,你很難知道他是在笑還是在哭。

28.這個世界的生命證實了另一個世界的死亡;然而,另一個世界的死亡卻也凸顯出這個世界的虛假。

這樣的歷史只告訴我們一件事:人類會一代一代活下去。在印度歷史中,你看到一連串開始,卻看不到終極的創造。

17.死亡不再是最初夢中的景象或故事,而是事物的終結,像是在脆弱的沉睡之時乘機占領人身心的一種陰郁。死亡讓人的生活和努力化為虛有。“每個人都得死”這一想法使我們變得如此乏力,有時需要一整天的日光才能現實地看這個世界,再次成為一個人,一個實干者。

18.空虛的感覺帶來的不是哀傷,而是平靜。是與世決裂,遺世獨立。

19.社會不管怎么變,人們的舉止和思想都沒什么改變。人們照舊過著日子,過去和現在之間并無斷裂,而過去發生的一切都隨風而逝。永遠只有現在。這就好比天上出了什么問題,以至于曙光總是一出現又立刻回歸黑暗,人們只好一直生活在拂曉。

20.人們盡管審時度勢,敢于冒險,但總歸還是過多地陷在自己的生活里,不能退一步來考慮生活的本質。人們只是本分地活著,要是時運不濟,他們就從宗教中尋求安慰。這不是聽天由命,而是他們堅信人類的一切努力都虛妄無益。

21.看,這個世界,我們已經忘了或者希望忘了我們來自哪里,事實恰恰相反我們來自的那個國度是永遠也忘不掉的,它滲透進了我們的生活。在宗教,禮拜儀式,節日,我們神圣歷法的很多部分中,甚至在我們的社會觀念中,都有國家的影子,即使那種語言已經開始被遺忘……

22.人類的冒險總是容易出錯,一個破碎的鏈條能讓整個系統崩壞。

23.生命和人是謎團,是人真正的宗教,是灰暗和燦爛。

24.甘地在人們心中喚醒了“古代情感”、“懷舊記憶”,借此作為抵御英國人的工具,印度被帶領著走出了一個黑暗時代,然而卻走進了另一個黑暗時代。他鼓勵印度人退隱到內心世界,避開現實矛盾,同時又盲目驕傲,看不到真實的世界。

25.一個衰敗中的文明的危機,其唯一的希望就在于更迅速的衰敗。

26.我們真正為之受到懲罰的謊言只有那些我們對自己說的謊言。

27.當一個人開始拿他從事的事業逗樂時,你很難知道他是在笑還是在哭。

28.這個世界的生命證實了另一個世界的死亡;然而,另一個世界的死亡卻也凸顯出這個世界的虛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