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古代一打仗就有缺粮草的问题,难道士兵不打仗就不吃饭?

許多朋友一直困惑為什么古代打仗就缺糧呢?這主要是對戰爭中的物資消耗古代社會的財政結構不理解。

1、古代社會財政結構

在古代社會, 主要是農業財政, 說白了就是農業稅。

戰亂時期喜歡征收實物, 到了抗戰期間都是如此, 畢竟實物是硬通貨。

和平時期可能征收貨幣, 一般是白銀與銅錢, 這東西其實也是硬通貨, 要說貶值也是比較難。


看了就明白古代財政了

但問題就來了, 糧食產量是既定的, 甚至可能減少。 所以稅收就比較穩定, 彈性比較小。

而且每年就只能征那么一次兩次(夏稅秋稅)。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有了中國古代量入為出的關鍵。

特別注重儲蓄, 在關鍵時刻才能派上用場。

如果平時沒有積累戰爭時期就完了。

2、戰爭開支會很大

養兵開支和用兵開支區別很大。


大軍行進

在古代許多當兵不是職業兵, 所以平時就發點補貼。 打仗出征就得發正經工資, 那就很多了。 比如明朝, 正常一個兵一般發七錢銀子, 到了遼東打仗的就得發1.9兩, 你說多不多。

而且糧食運輸成本非常高, 陸地運輸七百里, 就花了一份糧食價格。

再者還要動員民夫、掩護后勤, 等各方面都是開支錢。 你說能夠嗎?


浩浩蕩蕩的運輸大軍

總結:

農業稅為主的低彈性財政結構與戰爭時期的巨大支出, 自然是財政難以承擔。 所以就遇到一打仗就沒錢的現象。

參考文獻:

《度支奏議》

黃仁宇《十六世紀財政》

《中國財政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