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二战,一个齐装满员的日军甲种师团有多难打?

特約嘉賓:一枚蜻蜓

甲種師團是日軍的一種師團編制, 主要為二戰前日軍的17個常備師團, 采用四四制編制, 戰斗人員約15,000至20,000人, 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斗人員共28200人。 由于其組成為歷經日俄戰爭以及一戰并未裁撤的部隊, 成軍時間久且歷經大戰爆發前在中國發生的大小戰事, 戰斗經驗以及訓練上相對扎實, 對日軍來說是其組成中列于首位之作戰主力。


甲級師團

其中在這17個師團中, 又分為野炮挽馬師團和山炮馱馬師團, 前者主要是進行平原作戰, 后者主要運用于山地作戰, 他們的區別主要在于前者武器裝備主要是挽馬運載,

所以人員和馬匹數量相對來說較少, 而后者主要采用馱馬運載, 火炮輕便, 可以拆分, 甚至人也可以搬運。 一個甲種師團的又包括步兵旅團、騎兵大隊、工兵連隊, 野炮大隊、輜重兵連隊、師團衛生隊、兵器勤務隊、師團通信隊等20000余人組成。


板垣征四郎

關于日軍的甲種師團, 我們又可以把它分為六支, 其中兩支常駐中國東北, 后被蘇聯紅軍消滅, 兩只留守日本本土, 后參加太平洋戰爭, 最后兩只就是大名鼎鼎的板垣師團和梅村師團, 成為侵華戰爭的骨干力量。 戰斗力比較強悍, 雖然是甲種師團, 但是中國軍隊并不是沒有機會戰勝之, 著名的臺兒莊大捷, 就是李宗仁指揮的中國雜牌軍把日軍第10師團幾乎打殘了,

師團長磯谷被調回國內轉為預備役, 日軍編號早在20以內的包括近衛師團都是甲種師團, 20到50之間的是乙種師團, 50到100之間的是丁種師團, 100之外就是丙種師團。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第10師團是什么水平了。 在著名的武漢會戰中的萬家嶺大捷中, 中國軍隊把106師團幾乎圍殲, 成建制的消滅。


磯谷廉介

1937 年 7 月至 1945 年 8 月, 關內日軍師團經歷了多次編制調整。 總體上, 關內日軍師團的編制人數經歷了由多變少再變多的過程, 武器裝備經歷了由少變多再變少的過程。 部隊編制情況的變化不僅反映了其作戰任務和戰斗力的變化, 也折射出日軍大本營對華戰略的變遷。

從 1942 年起, 日軍開始大量從中國抽調師團投入太平洋戰場,

不少野戰師團和警備師團離開中國大陸。 為填補這些部隊轉移后的空缺, 日軍將獨立混成旅團擴編為治安師團, 承擔并不需要太多重火力的占領區“掃蕩”任務。 治安師團無直轄炮兵, 所轄獨立步兵大隊較普通步兵大隊火力有所加強, 人數也有增加。


日軍

進入1943年, 日軍開始醞釀攻擊距離和行軍距離均極漫長的大陸打通作戰。 為此, 關內日軍對所有三聯隊制師團進行編制調整。 增設的行李隊和炮兵聯隊段列, 意在使部隊適應大規模野戰和長距離進攻。 但是, 太平洋戰局不斷惡化, 日軍不得不向太平洋戰場投入更多兵力兵器, 關內師團的炮兵聯隊被大量裁撤, 人員、裝備被調往太平洋戰場。 而在中國大陸戰場,

只能臨時給負責野戰攻擊的師團配屬獨立炮兵聯隊。 此時, 日軍摸索出了一套與師團編制配套的作戰模式。 即, 以裝備相對優良的甲種師團負責野戰主攻, 達成突破后迅速向縱深攻擊包抄, 尋殲中國軍隊主力;有炮兵聯隊的乙種師團負責掩護甲種師團側翼, 在進攻中國軍隊堅守的城市時, 則投入加強過的無炮兵聯隊的乙種師團或丙種師團。


日本女兵劇照

1944 年, 為應付戰事, 關內日軍大規模擴軍, 新建了大量師團, 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出現大潰敗, 武器短缺嚴重, 兵員素質也急劇下降, 反映到編制上是雖然人數較多, 但是所配備的武器數量越來越少。 至 1945 年, 日軍不但無力保證新建部隊的武器供應, 就連甲種師團的裝備和人員補充也已難以維持。

如, 芷江作戰發起時, 第 116 師團作為負責主要作戰方向突破的甲種師團, 在2月優先補充兵員和裝備后, 每個步兵中隊也僅達到 130 人。 各種類師團裝備和兵員的實際情況距離既定編制愈行愈遠, 反映出日本陸軍已經到了崩潰邊緣, 罪惡的全面侵華戰爭即將徹底失敗。

參考

《日本陸軍史》, 《侵華日軍關內師團的編制與分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