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延禧攻略”这些细节“绣”出非遗风采

今年夏天, 一出熱播的古裝劇《延禧攻略》引發網友熱議, 該劇以更加貼合歷史的改編、莊重大氣、簡約細膩的美感, 點燃了暑期檔熒屏。 有細心的觀眾發現, “劇中看到挺多非遺元素, 也貼合了現代人的審美”。 從昆曲到刺繡, 再到配飾、節氣文化……透過熒屏觀眾可以真切感受到偉大祖先曾經創造過的文明。

為什么這么紅?!

尚且不說女主拒絕傻白甜,

反套路懟天懟地的人設,

還有乾隆和富察皇后,

那對甜死人的帝后cp


單是拒絕大紅大紫,

走上高級灰路線的素雅色調。

高還原度考究有心的布景,

以及如詩如畫的完美比例構圖

就讓人忍不住追下去!

前方高能

這還不算完,

劇中各種細節,

更是極致到讓人大呼變態!

不僅參考各種史料古畫,

極盡所能做到經得住推敲考證;

更融入刺繡、緙絲、絨花等

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

還有眾多手藝老師傅親手制作,

甚至為故宮修復龍袍的綉女

怪不得被贊為用匠心精神,

把東方美學和清宮文化相結合的

誠意之作!


刺繡

通過女主角魏瓔珞初入宮, 在繡坊歷經宮女入宮考核、助友人完成繡品、為皇后繡制鳳袍等一系列的故事, 劇集用大篇幅、多細節展示了刺繡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 手推繡、打籽繡、盤金繡、盤繩繡、珠繡、圈金等多種刺繡工藝包含其中。

這一次, 終于在古裝劇中看到了來自滿族的非遺文化——錦州滿族民間刺繡。

作為國務院批準列入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錦州滿族民間刺繡在劇中主要體現在服裝設計上。

據悉, 《延禧攻略》劇組專門找來了曾在故宮擔任文物修復工作的繡娘, 為劇組縫制衣服, 所以演員們身上的戲服, 個個都是工藝考究。

在整個服裝舞美的制作過程中, 劇組的要求是“慢工出細活”:呈現的繡品需平、光、齊、韻、和、順、細、密。

同時, 劇組也參考史料, 對服飾與裝飾進行了等級上的分類, 使作品中的人物單單從外觀上, 便可看出性格特點與在宮中的地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